青海“疫”线“大白”隔离日记:尽诉医者“成长与牵挂”

“隔离病区传来捷报,又一例患者治愈出院、重型患者转轻,‘围城’之外的我们很振奋…”这是11月17日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马文娟的日记。

甘肃高校留学生异国心系母校:书信寄情 “纸短情长”

“母校加油......我们都挺好”。连日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陆续收到一些特别的来信,他们字迹略显稚嫩,但语言朴实、感情至深,表达对同学和老师的担忧与关心,也为一线抗“疫”人员加油。

确诊病例“零新增”的背后——中俄边城黑河战“疫”实录

疫情发生以来,中俄边城黑河“闻令而动”,积极救治患者、党员干部下沉、启动核酸检测、加快转运人员、全省多地驰援……无数平凡的逆行者、坚守者在这场战“疫”中交出一份“硬核”答卷。

“我们闲下来的时候,这座城市就变安全了”

赵小丹是固原市隆德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本轮疫情发生后,作为固原援银流调队一员,她和其他16名队员一起,承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在银川抗疫一线奋战了十多个日夜。

瑞丽战疫24小时:“英雄”小城谱写家国情怀

疫情发生后,瑞丽市在高风险区域实行“专人专车专站”的垃圾清运作业模式,并增加所有区域垃圾清运频次,避免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直击爱辉在外隔离人员返乡:冰天雪地里的东北人热情不降温

生日那天,她以为自己要“孤单寂寞冷”了,没想到打开房门,小桌上放着长寿面、生日蛋糕,一个“大白”站在1米外说:“生日快乐”,她瞬间湿了眼眶。

铿锵玫瑰绽放铁路抗“疫”一线

70后客运值班员李利玲是一名有着11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近期,我国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形势严峻复杂,家国情怀满腔的她,在车站发出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号召时,率先报了名,主动请缨坚守一...

“95后”核酸标本检测员的战“疫”日常

在刘冰眼里,实验室是直接与病毒“面对面”的地方,打开任何一个采集管都可能存在阳性标本,这项工作不但需要十足的勇气,还需要精准操作。

超有爱!漫画里的青海西宁抗疫故事

近日,一位叫“老胖”的漫画作者用一组漫画描绘出了青海西宁抗疫期间无数熟悉的场景。生动的内容,感人的故事,“老胖”的作品很快受到了同事亲友和网友们的关注。

最幸福的事就是并肩作战

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侵袭西宁后,医护人员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奔赴全市各个核酸检测点。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得以团聚,广大医护人员告别家人,坚守岗位,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成都抗疫的外籍志愿者:愿为城市“康复”贡献力量

近年来,随着成都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外籍人士来此生活。本轮疫情发生后,不少外籍居民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用自己的方式为城市“康复”贡献力量。

甘肃凝聚“她力量”:互助抗疫,女人更懂女人心

在兰州,抗疫一线随处可见“她”身影,她们是身穿防护服的“大白”,是寒潮来袭坚守在社区防疫卡口点的“红马甲”,也是在“幕后”默默做服务的“巾帼志愿者”……

洋“大白”同心抗疫:疫情之下我们都是一家人

身穿防护服,挨家挨户敲门统计信息,为居家隔离的居民运送物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居住在宁夏银川的摩洛哥籍女孩宝云(El Batoul NEJJAOUI)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

疫情防控一线 这位辅警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

宁夏银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辅警妥平自10月新一轮疫情防控以来,一直在封控点一线坚持工作没有回家。为了让妥平回家照顾妻子,大队教导员雷世文将妥平从执勤点叫走,并告诉他要去执行一个“特殊的任务”...

穿梭于“火线” 为生命“领航”——走进疫情下的银川120急救人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坐上密不透风的负压救护车,一趟下来,里面衣服会被汗水湿透。为了能多转运几趟病人,医生和驾驶员经常“禁水禁食”十几个小时,遇到紧急任务,还得连轴转,但没有一个人因此退缩。

“疫”不容辞 火焰蓝的特殊“11·9”

核酸采样点夜间照明灯光不足,消防指战员提前准备好移动照明灯,同时,为方便民众扫码,指战员们直接将二维码贴在防护服上,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指导民众在手机上登记信息。

封闭社区里,哪儿来的吐字归音?

在紧张繁忙的封闭社区里,音乐流淌在社区楼宇间,声声入耳;“蔬菜套餐A共50元,包含大白菜一棵、茄子两斤、菜花一斤……”洪亮的“报菜名”声音,仿佛给紧张的神经注入一剂稳定剂,洋洋盈耳,丝丝入扣,暖意由...

银川:社区封控点的“90后”志愿者

疫情发生以来,银川市近1.2万名志愿者自发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不论刮风下雪,他们在各封控小区、封控点开展物资配送、防疫消杀等志愿服务,用星星之火汇聚成温暖人心的蓬勃力量。

这些刷屏的瞬间,满满的回忆杀…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他们却“逆行” 而上。“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

这些天,他就像一张满弦的弓

长期在ICU病房工作的王志宇和两位骨干医生赶赴武汉,拉开战“疫”序幕。白天,他们在有着严密防护的隔离病房里工作;晚上,一边接受医学隔离,一边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