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伙传承锔瓷技艺,让残缺瓷器“重获新生”

作者|严君臣,花宇
  • 故事人物
    • 徐根凡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海安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现代快报
  • 发表时间
    • 2023-10-11

“锔瓷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到达一个心无旁骛的‘无我’境界,整个人会完全地放空,不再为了生活工作中的琐事烦恼。”徐根凡说,以后会将这门技艺坚持传承下去,让传统工匠们的智慧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放出异彩。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里面指的是一种传统民间手艺锔瓷,而金刚钻则是这门手艺必备的工具。以前家里的锅碗瓢盆磕碰摔坏了舍不得扔,就会请来锔匠,用铁钉将裂缝牢牢地补起,补后的器具能照样用来喝水吃饭。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如今已经很少能见这门手艺。但在江苏海安,小伙徐根凡有着娴熟的锔瓷技艺,让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手艺活重回人们的视野。“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来关注这门老行当,他们很愿意静心学习,希望锔瓷技艺能一代代地继续传承下去。”徐根凡说。

△徐根凡在工作中

三个暑假潜心“修炼”

跟着爷爷学了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锔瓷技艺可能更多地出现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鲜少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但很多老年人记忆中还留存着锔匠的身影,他们用扁担挑起两只木箱走街串巷,一头的木箱里装着钳子、金刚钻等工具,另一头则安装了风箱和炭炉。只要有街坊需要,随时随地可以坐下来开始做活。

△徐根凡爷爷曾经使用的旧工具

“以前没有省时省力的电动工具,打孔钻眼都需要手工慢慢磨,一把金刚钻能用三十年。”爷爷曾经使用的旧工具,徐根凡现在还留着,虽然看似笨重,但依旧管用。锔瓷手艺在徐家代代传承,但到了徐根凡爷爷那一辈时,逐渐走向萧条。打碎了一个碗,磕碰了一个盘,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买新的,极少再有人会找到锔匠费时费力去修补。他的父亲成为了一名木匠,几乎没有学过老人那一手锔瓷绝活。

△徐根凡锔瓷所用到的工具

高三毕业那年,徐根凡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想跟着爷爷学锔瓷手艺。“那时候爷爷很高兴,说早应该学了。后来《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热播,也让我对这种技艺更富有感情和热情。”徐根凡说,到那时候他才发现,虽然老人一直没有提起过,但内心也一直期盼着子孙能传承他的技艺。在接下来的三个暑假,爷爷将所有的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而徐根凡也很快掌握了基础手法,大学毕业前就已经能完全“出师”接活了。

全凭手艺人经验掌控

瓷壁上打出1.5毫米孔洞

锔瓷是个精细活,需要高度的耐心和关注力。在同龄人们都在尽情享受青春时光时,徐根凡却埋头反复练习,锤炼技艺的同时也在打磨自己的心性。拿到一件残品,首先要做的是“对缝”,将碎片在缺口处压紧,用棉绳捆扎固定,并用木棍反复缠绕棉绳将其绷紧,就像是给骨折的患者上了个固定夹板。完成之后,需要锔匠根据经验找到最合适的钻孔点,做上记号后破釉、打孔。

△修补好的器具

“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打孔,角度、力度、深度都需要经验来把控,普通的瓷器厚度是两毫米,那打孔的深度可能就只有 1.5 毫米。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把它打穿,那这件器具就没法再修补了。”徐根凡给现代快报记者进行演示,以前完全靠手工操作的金刚钻,打孔速度很慢,精度也不高,以实用性为主,一般不太考虑修补后的美观。

△打磨铜钉

以前使用的锔钉以铁钉为主,年久了容易生锈风化,如今使用的大多为黄铜、白铜等,材质更为结实牢固。“钉子的受力点很小,大概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他取出一枚长度适宜的铜钉,根据两孔之间的距离、打孔的深度,用铁钳、锉刀等将其细细打磨。弯曲的铜钉贴合着茶碗的弧度,徐根凡用锤子轻轻地将其打牢。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三枚小小的铜钉牢牢“抓”住裂缝两端,最后进行抛光收尾。从内里看去,茶碗已然“严丝合缝”,可以用来继续盛水喝茶。

修补“老物”留住念想

锔瓷技艺有了新作用

“破碎的片数越多,修补起来越困难。”徐根凡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现在每天都会在锔瓷上花至少两个小时,耗时最长的是修补了一只碎了四片的瓷碗,用了一个多星期。

随着时代的变化,锔瓷这门手艺的要求已经不再以实用性为主,给年轻的锔匠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来找我的很多都是茶友,他们来修补不小心打碎的茶碗,希望修补后的茶具也具有美感,这需要锔瓷手艺更精细,颜色搭配、打钉的位置要更协调。”徐根凡说,为了更美观,也会用梅花钉等特殊形状的锔钉,修补之后钉子与其浑然一体,富有古朴韵味。

△徐根凡近些年修补的“老物件”

送到徐根凡这里修补的器具,往往还隐藏着一段特殊的故事。“很多人是家里拆迁时发现了家里的老物件,有的是家里老人用过的,他们就想补好了当作念想。”徐根凡说,之前还有一名 32 岁的男子拿了个破碎的盘子过来,这是他小时候不小心打碎,担心被父母训斥而藏在柜子缝隙里的。这么多年过去,父母没有发现家里遗失了这个盘子,他也逐渐将这件童年小事遗忘。后来无意中发现这只盘子还在原处,顿时勾起了他无数的回忆,他便将盘子送到徐根凡这里修补,当作童年的“纪念品”。

除了锔瓷以外,徐根凡还学习了金缮技艺,还曾帮一名客户修补了母亲留下来的断裂的玉镯。如今他已经是海安市县(区)级非遗项目——海安锔瓷、金缮技艺传承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他在多个网络平台分享和传播自己的手艺,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学习。

“锔瓷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到达一个心无旁骛的‘无我’境界,整个人会完全地放空,不再为了生活工作中的琐事烦恼。”徐根凡说,以后会将这门技艺坚持传承下去,让传统工匠们的智慧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放出异彩。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