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如和他的“扶贫车间”
通过一定期限内减免租金、减免水电费用等优惠条件,引导户外家具、头发制品、服装加工、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扶贫车间”“放活儿”,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林印孙的大扶贫情怀 “福猪工程”增收新模式
林印孙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秉持“发展不忘根本,致富不忘农民,崛起不忘社会”的企业理念,始终如一地关爱贫困群众,助力脱贫攻坚,在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曲民营企业家乐于奉...
雷茂端:走在荒山旱垣脱贫路上
采回 700多种国槐种子和1500多种接穗,分别嫁接和种植在他的20多亩试验园。雷茂端突发奇想:培育一个米槐新品种,走出一条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创新之路。
李小云:走在扶贫最后一公里上的农大教授
李小云教授在河边村实践的以复合型产业为核心的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实践是一项创新性的扶贫实践, 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刘金国:一位贫困村小支书的大梦想
村里缺的就是能人,刘金国有本事,有倔劲儿,让他回来领着大伙儿一块干吧。
卡哈尔·尼扎木丁:党建与扶贫一起抓
扭住党建核心 建强战斗堡垒部队驻地南疆地区自然环境艰苦,许多群众生活贫苦,不少基层党组织受多种因素影响,作用发挥不好,难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八·一”建军节之际 致敬“最可爱的人”
1981年,徐帮文退役到了自贡市高压容器厂工作,1992年,他从单位退休,但回到社区的徐老“退而不休”,在社区党建工作中,依然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吴云波:发展养牛产业 做抱团脱贫的领路人
他把做优“养殖”环节作为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引导和鼓励本村及周边嘎查村牧户就近以草牧场、牲畜、资金等方式入股联户合作,实现了由小户分散经营向合作化规模经营转变。
陈钢粮:骆驼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铸就致富梦
可没有保鲜技术,只能就近找市场,销量很小,收入也低”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科克铁热克村哈萨克牧民哈塔尔·木汗向陈钢粮道出了生活贫困和骆驼养殖面临的困难。
李君:十年坚守 走出“岫云扶贫模式”
四川广元苍溪县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辞去成都年薪18万的企业经理工作,毅然回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用10年青春,把这个贫困山区的青山绿水好空气,变成了农民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他用10年...
郑远元:修脚修出脱贫路 万人致富谱新篇
三年来,通过免费培训,带动1.6万人从事修脚产业,年创经济收入达到6亿元,相当于紫阳全县财政总收入2.9亿元的两倍。
黄海军:以“流程化帮扶”促永续脱贫
黄海军是海南省琼中县农村信用社主任助理。2015年7月派驻到琼中县湾岭镇岭门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他注重扶志、拔出穷根的做法,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原海南省...
“产业+就业扶贫车间”吉埠镇脱贫路
吉埠镇创设“产业+就业扶贫车间”帮扶模式,把产业基地、工厂、车间建在贫困户家门口。
刘家明: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发展
微保作为腾讯旗下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也将积极发挥自身科技、场景等优势,与保险公司共同探讨研发出即符合《纲要》规定,又实打实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保险用户痛点的跨境保险产品,助力大湾区保...
向贵瑜:探索扶贫“南充绣法”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他针对产业扶贫中简单送鸡送鸭、决策部署落实上热下冷等突出问题,带领全市扶贫战线干部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冲敢干,探索创新了“脱贫奔康产业园”“日暗访日通报”等...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拥有十个语种独立新闻采编、报道和发布权;第一时间报道国家重大新闻事件;国情信息库服务全球读者了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独家网络直播发布网站;拥有国内外顶级学者专家资源,独家编发各种相关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