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留在海南的那些暖心事

作者|钟一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QQ空间QQ空间
  • 故事人物
    • 周恩来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海南日报
  • 发表时间
    • 2019-02-25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海南周刊特邀文史专家钟一先生撰文,重温周总理1960年视察海南岛时的言行举止和音容笑貌,周总理举手投足之间,事无巨细,都散发出其个人魅力和高尚情操,温暖着当时的人心,如今还原彼时真情实景,依然感人至深。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勤俭节约、忘我工作、公而忘私,是我们从教科书和许多历史文献中,经常看到的周恩来总理的形象。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海南周刊特邀文史专家钟一先生撰文,重温周总理1960年视察海南岛时的言行举止和音容笑貌,周总理举手投足之间,事无巨细,都散发出其个人魅力和高尚情操,温暖着当时的人心,如今还原彼时真情实景,依然感人至深。

有道是:“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诚如是。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充满温情的讲话,让我们霎时想起周总理半个多世纪前视察海南时留下的那一件件温暖人心的事,心头涌起对人民总理的深沉敬仰。

“不用扶,我还可以和你们小伙子比一比”

1960年2月,“在日理万机中时刻关怀着万里之遥的海南岛”的周恩来总理,带着党中央、毛主席对海南军民的无限关怀,亲临祖国的美丽宝岛海南视察。周总理从一踏上海南这块热土的那一刻起,就不辞劳苦地深入农村、国营农场、工厂、学校和边防要塞,在短短的几天中,从天涯海角到琼北大地,从万泉河畔到北部湾边,无不印上他的足迹!总理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都给海南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2月4日,周恩来总理到达海南三亚的当天上午,不顾旅途的疲劳,只喝了几口水,就在当地党、政、军领导陪同下,动身到驻地附近一座高山哨所视察。他迎着太阳带头向高山哨所攀登,一登上哨所就赶去看望战士们。山顶上,烈日下,总理紧紧地握着哨兵的手,亲切地拉起家常。在这里,他拿起望远镜,观看着浩瀚的南海,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仔细地检查了各项战备工作。最后深情地对哨所的战士们说:“多么辽阔的海洋啊,你们在这里为祖国站岗,很光荣啊!”下了哨所,他又赶到驻军某部看望干部战士,观看了营区和指战员们栽种的树木,亲切地和大家交谈,勉励大家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2月5日,他们经天涯海角到南滨油棕农场参观,观看1万多棵硕果累累的油棕,总理非常高兴,赞扬农场生产管理得好。当晚他回到三亚,住在鹿回头招待所。

2月6日,当他知道担负着西沙巡逻护渔护航的654艇远航归来时,立即健步走上码头。战艇靠近码头,刚搭上跳板,当时正是涨潮时分,跳板又窄又陡,几个同志要扶他上艇,周总理摆了摆手,爽朗地笑着说:“不用扶,我还可以和你们小伙子比一比。”当时总理已年逾六旬。

从人缝中伸手与双手沾满油污的小战士握手

紧接着,周总理又走到艇首两舷列队欢迎的指战员面前,挨个地一一握手。一名小战士,双手沾满了油污,还没来得及洗净,当他看到总理走近时,便退到了队列后面。没想到,总理已注意到他了,笑着从人缝中向他伸过手来,小战士激动地紧紧握住总理的手,幸福的热泪夺眶而出。接着,周总理亲切地和大家交谈起来,问他们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到海南岛生活习惯不习惯?当知道他们来自山东、江苏、广东各地时,总理笑着说:“好啊,真是五湖四海呀!你们要搞好革命团结啊!”

这时,港外传来一阵阵波涛拍岸的轰鸣声,总理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战艇,当他看到甲板、栏杆上布满海水打上来的盐霜时,把指战员挨个端详了一遍,关切地问:“海上风浪大吗?晕不晕船?吐了没有?”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大家感动难忘!接着,总理又询问指战员与西沙渔民的关系,当他知道军民亲如手足时,满意地点头,并郑重地说:“西沙的岛子虽小,但每一块都是我们祖国的领土,你们海军要很好地支援渔民、民兵。”然后兴奋地说:“你们是年轻的海军,海军今后发展壮大靠你们啊!”总理洪亮的声音在港湾回响着,殷切的希望,无限的信任,使指战员们豪情满怀、浑身是劲。

2月7日,周总理欣然命笔,写下了光辉题词:“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党的总路线的照耀下,提高训练,军民结合,以岛为家,保卫海南,使它成为强大祖国的南天支柱。”

“北京客人的饭菜在哪里?”

周总理在海南视察期间,人们看到他总是不顾旅途劳累,抓紧时间工作和学习,有时是边吃饭边谈工作,晚上也经常工作学习到深夜。鹿回头招待所的服务员杨其香曾说:“总理到招待所那天晚上,住房里闪耀着明亮的灯光。我轻轻地走到房门口,只见总理的书桌上摆着马列的书和毛主席著作,还叠着一大叠文件。总理左手拿着书,右手拿着笔,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到了夜里12点多钟,我想总理一定要休息了,准备走去为他关灯,却见他还在灯下伏案工作。有一次中午,我给总理送开水,看见总理一手拿着文件,一手拿笔,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我赶快走开。多么盼望他老人家多休息一会啊!可是过了一会儿,我转身回来,看到他已坐在沙发上专心地批阅文件了。”

在生活上,周总理始终保持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每到一处,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人们还记得,总理到鹿回头招待所的那天,开饭时间到了,他来到饭堂问:“北京客人的饭菜在哪里?”厨师没注意到是总理,告诉了放饭菜的地方。于是他和邓大姐自己端饭菜,和大家坐在一起进餐。原来周总理不准搞特殊照顾,于是连一号房原有的小厨房、小餐厅都不动用。一天中午12点多钟,他外出视察工作回来,服务员准备为他端来饭菜,也被他制止了,坚持到大餐厅去开饭。

在鹿回头招待所的一天晚上,当地党政军领导同志特地加了几道菜,为总理饯行,主桌上的菜比其他桌好些。开饭时,大家没见总理入席,便到外面找,没想到总理已经和警卫、医务、司机等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吃饭了……

从晾着的小孩衣服底下走过去

就在2月7日这一天,周总理又风尘仆仆地从三亚赶到兴隆农场。路过陵水时,在桃万大队跟农民在田头谈话,看农民中耕锄草,并步行到村子里向社员群众询问生产和生活的情况。

到了兴隆,在这个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十几个国家归侨聚居的农场,周总理认真听了场长汇报归侨的生活、生产和种植热带作物的情况,还详细地询问农场的革命和生产情况,并参观了场史展览馆,以及橡胶、咖啡、可可、胡椒等各种热带经济作物园。在胡椒园,几个小学生正在劳动,见到总理来了,都高兴地围上来。周总理兴致勃勃地迎上去和他们握手,询问他们在学校读书的情况,当听说孩子们读的是半工半读学校时,笑着点头说:“你们这个学校好,又读书,又劳动。”学生们乐开了,紧紧地围在总理身旁。摄影记者立即拍下了这个珍贵的镜头。周总理和邓大姐还看了农场的幼儿园,关心归侨下一代的成长。当他们从幼儿园向工人宿舍走去时,许多职工和家属远远地围着看,总理一边招手说:“来,来,来!”一边走过去一一握手。路上晾着许多小孩衣服,农场保卫科长急忙去收起来,周总理阻止说:“不要紧,我们不是外宾。”说着就从衣服底下走过去。有位年近八十的谭姣大妈在家搞家务,见到总理来到身边,激动得不知怎么好,忙着给总理让座,总理亲切地说:“忙什么,都是一家人。”说完就坐在床沿上,和谭大妈拉起家常来。

总理还摸了摸床上的铺盖,看了看房顶,关怀地问冬天冷不冷,房子漏不漏雨?这位老人,旧社会留给她的只有悲伤、痛苦、仇恨和伤痕,今天总理问寒问暖,怎能不热泪盈眶!临走,总理拉着她的手深情地嘱咐:“年纪大了,要照顾身体,好好度过晚年。”

在兴隆农场,农场招待所刚兴建,没有自来水,用水需肩挑。在会议室休息,服务员要送水给他洗脸,总理说:“不用啦。”自己拿着脸盆去洗脸,并招呼大家都到井边来用水。

周总理还对兴隆农场的咖啡加工给予较高的评价,后来,他还请炒咖啡的师傅到北京家里做客。午餐时,他和邓大姐还向招待所的服务员举杯敬酒,并与她们合影留念,对她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谢意。

“来吧,我就是周恩来!”

离开兴隆,周恩来总理来到万宁县南门洋上,这时送肥锄草的人们正在忙碌,总理一到就接过一位社员手里的手推车推了一段路。正在劳动的人们发现了,有的脱口而出:“那不是周总理吗?”有的想喊又不敢喊,有的想迎上来又犹豫不决。最了解群众心情的周总理,边走边喊:“来吧,我就是周恩来!”立刻,农民们纷纷蜂拥而来,整个田野都回荡着“总理好”“总理辛苦了”的欢呼声。总理亲切地和双手沾满泥巴的人们握手,仔细地询问全队有多少田,产量多少,口粮多少,一天吃几顿饭,是稀还是干,都问到了。他还问生产上存在什么问题,技术革新打算怎么搞。

临走时,他又紧紧地握着党支部书记的手,关切地说:“要好好工作,搞好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其他同志都没有,我为什么特殊呢?!”

周总理接着到了琼海县,住在琼海县招待所。

2月8日早上,警卫员和服务员说:“总理不见了!”这时,大家乱成一团,忙着找总理去。原来周总理想尽量接近群众,所以早上起来只身从厨房后门走出围墙,同早造中除草的农民谈话。

在琼海县招待所,早上服务员给周总理送早点,周总理说:“拿一个点心就可以了。”虽然送来好几种点心,但他只拿了一个,自己泡了杯奶茶,站在走廊上吃。

早餐后,在县委书记陪同下,他视察了嘉积糖厂,从压榨车间走到澄清工段,又走到分蜜工段,一边看,一边询问生产情况。当他听到因甘蔗供应不足,每年只生产10来天,榨季就要提前结束时,又看到厂房建在优美的万泉河畔,便风趣地说:“这里风景很好,不能办风景糖厂啊!”总理这句话该厂后来作为战斗口号提出来,一直鞭策着全厂干部职工,成为克服困难,发展生产的强大力量。

在琼海听取县委汇报工作时,周总理发现其他人椅子上都没有木棉垫,唯独自己的有,便轻手把垫子拿了下来才坐。县委的同志问他怎么把垫子拿下来?他诙谐地说;“其他同志都没有,我为什么特殊呢?!”

离开琼海县时,总理沿路还看了大路公社(今琼海市大路镇)田洋,了解水稻耕作情况。

中午,到达文昌县城后,周总理坚持在紫贝岭上视察了油棕林,了解油棕生产情况,再到县委招待所吃午饭,饭前还听取县委领导汇报侨乡的建设情况。午餐时,他把服务员送上来的椰子糕命名为“美果”,还举杯向服务员致谢。饭后,随同人员劝他休息,邓大姐也劝他,他说:“你身体不好,就休息吧,我来一次不容易呀!”接着又跟县委的领导同志座谈,了解文昌华侨的情况。

下午,周总理来到文昌农机修造厂,一下车就走进车间,从炼铁炉旁走到修理车间,又到机床车间,视察得非常认真细致。他还从工作台上拿起加工过的零件,仔细地端详着,和蔼地询问着,对工人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大闹技术革新,办好地方工业,积极支援农业,给予热情的赞扬,连声说:“好,好!”

临时决定去儋县,回来再继续谈

2月8日晚上,周总理到达海口,住在海南区党委第一招待所。海南区党委、行署、海口市委设宴接风。宴会前,周总理跑到饭堂里看望工作在厨房的厨师和服务员,嘘寒问暖,接着还用点滴时间到干部宿舍区去看望下班的干部群众,当他看到有位干部在宿舍门口煎鱼时,便上前询问海南淡水养殖的情况,关心干部的食宿。这时工作人员赶来催促他参加宴会,他才不好意思地往回走。

第二天在招待所的会议室听取区党委、行署领导汇报海南全面工作,陈郁、林李明、肖焕辉、庄田、杨泽江、魏南金、赵光炬等省、区领导都出席,并照了相,照相时邓大姐、袁大姐(广东省省长陈郁夫人)都参加。关于向总理汇报情况,大家早有准备,都说总理记得牢,问得细,要求高,有问必答,而且要回答准确。汇报开始,林李明书记全面介绍情况,总理边听边发问边议论,但心目中的中心是如何加快开发海南岛?要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有两个:要解决海南粮食问题和种植橡胶等热带作物问题。其他各方面都要配合发展。当时中央曾有人向毛主席报告,说海南岛要“以橡胶为纲”,可不种粮或少种粮,总理根据海南人民生活和战备出发,提出主要发展粮食。他说:“打起仗来不能吃橡胶呀!”并要求人民日常生活“有两干一稀。”

当他了解到海南西线是开发重点,临时决定到西线儋县去考察,回来再继续谈。

总理的调查多么深入啊!因为这个临时决定,才有了“西联宝岛,南国珍珠”“儋州立业,宝岛生根”这些激励海南人民前进的光辉题词。

带上一条胶丝留作纪念

2月10日一早,周总理他们又出发了。到了儋县,首先到西联农场橡胶园里,他和正在工作的胶工握手,从家庭到生活,从工作到学习,问得详详细细。在橡胶加工厂,当他了解到工厂新建不久,机械化程度较差,洗胶桶时,工人们把小石头和铁链放进容量400公斤的胶乳桶里,来回滚动着,就关切地说:“要搞工具改革,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体力消耗。”工人们听了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临走前,总理高兴地写下了“西联宝岛,南国珍珠”的题词,教导大家热爱宝岛,把它建设得像珍珠一样美丽。帝国主义妄想在橡胶方面卡我们,破坏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总理对办好国营农场,发展橡胶事业,作了许多具体的指示。这次来海南,他先后视察了南林、南滨、兴隆、西联等农场。在南林胶园,周总理观看了7位胶工的割胶表演。他弯下腰,蹲下来仔细看,夸奖他们技术精,割得好,还一一了解他们的名字,什么地方人,多大年纪,参加工作多久,工资多少,生活如何。对工人体贴入微,对橡胶从种苗的培育到开割,也详细地调查。

当他看到四十六号林段干净利落,生机勃勃,就高度地赞扬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并带上一条胶丝留作纪念,体现出对发展我国橡胶事业的关心。那是帝国主义长期对我国封锁禁运变本加厉的时刻,是苏联“老大哥”背信弃义的时候,也是国内开始进入连续三年灾害和经济困难的时期。临走,周总理还问农场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鼓励大家要为革命种好胶,多产胶。

“儋州立业,宝岛生根”

2月10日下午,周总理来到了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一下车就听取汇报,并到实验室、图书馆、红专展览室观看。所到之处,他都和大家一一握手,谈笑风生,亲切地问一些同志“从哪个部队转业来的?”“什么大学毕业?”“来多久了,习惯吗?”“学习怎么样?”

红专展览室展出的是热作两院从1958年搬到农村一年多来,开展教学、科研、生产的一些图片和实物,总理都看得那样认真细致,还边看边问,勉励大家刻苦学习,不断攀登又红又专的高峰。当他了解到有些师生和科研人员因初到海南,不够安心,便为他们亲笔题词:“儋州立业,宝岛生根。”勉励大家以岛为家,努力工作,为开发海南作出贡献。这八个字不仅激励着热作两院的广大科技人员走又红又专的道路,更成为后来祖国四面八方到海南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座右铭。他们以此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开发建设海南,建功立业,贡献青春。

“豆类食品含蛋白质、薯类有淀粉,都是粮食”

离开热作两院,周总理当天赶回了海口,继续和海南区党委、行署的领导同志就海南开发的问题进行研究。有时扩大到部队领导参加,谈情况,摆问题,定办法。他详细了解了海南粮食生产情况及各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历史和现状后,一再指示要认真贯彻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开发海南,建设海南,一定要搞好粮食自给。为了解决海南的粮食问题,视察期间,周总理曾多次指示各级领导要重视发展旱粮生产。他又和海南区的党政领导同志一起,制订了发展海南粮食生产的八年规划,从粮食产量、储备到群众的口粮水平,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兴隆农场,他看到一株重达100多斤的良种木薯,在热作两院又品尝了用木薯制作的各种糕点,非常高兴地说:“好吃,这是好东西。海南是个宝岛,种这些东西就是个地下粮仓。”还说:“木薯那么高产,作用很大。不要把苞谷、薯类、豆类都说成杂粮,这是自己整自己。豆类食品含蛋白质,薯类有淀粉,都是粮食。”(见图⑥)这是针对一些同志认为木薯、番薯、玉米都是杂粮,不那么重视而说的。

这个“杂粮”的故事,后来还发展到北京。1966年4月,广东省组织代表团上京向周总理汇报工作,海南行署主任魏南金参加。4月11日下午,他们到中南海西华厅总理办公室向总理汇报工作。魏南金汇报到海南粮食产量、面积和增长情况时,周总理突然问:“主粮是什么?杂粮又是什么?”魏南金回答说:“主粮是指稻谷,杂粮是指稻谷以外的粮食(包括玉米、高粮、小米、麦类、番薯等)。”这时总理边想边说:“不对,这个叫法不对,这么说我们北方人吃杂粮,你们广东人吃主粮?不能这样叫。”随后转过身让童小鹏同志记下来:“以后不要叫什么主粮、杂粮的,而应改称水稻和旱粮。”接着他还开玩笑说:“今晚我请你们广东人吃饭,就请你们吃杂粮,不给你们吃主粮(指大米)。”童小鹏同志马上说:“还是要配些大米吧?”总理则笑着说:“他这个人就是喜欢搞照顾,我这个人是不搞照顾的,还是要给他们吃杂粮。”但实际上,那天他们吃晚饭时还是有大米饭。

“把森林都砍掉了,将来台风一来怕顶不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把粮食搞上去,离不开水利建设。周总理对海南的水利、水电建设十分关注。他视察期间,海南已兴建了一批水库、山塘和引水工程。最大的水利工程松涛水库正在紧张筹建。在详细了解海南的山山水水之后,对海南的水利建设作了具体指示,他说:要大搞水利、造林、水土保持,做到青山绿水。

总理对海南的水利建设,特别是对松涛水库的建设,给予很大的重视与支持。2月11日,他亲自与区党委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研究了海南的10年水利建设规划,并具体研究了所需要的投资、劳力和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当时就决定了松涛水库的规模与坝高。为了加快松涛水库建设,总理指示“l亿方以上大水库由中央负责,中央有关部门要及时拨给资金和物资”。为鼓励海南人民改造河山,大搞水利建设,周总理亲笔为当时正在紧张建设的海南最大的水利工程“松涛水库”题字,同时指示中央有关部门拨来资金、物资,支援海南的水利建设。松涛水库不仅充分发挥灌溉的效益,灌溉儋州、临高、澄迈、定安和海口的近百万亩农田,还发出巨大电力,供工农业生产和民用。总理立下的丰功伟绩,海南人民永远铭记在心头。

周总理要求水利建设三年小成,五年基本完成,八年大成。他认为:“儋县、澄迈、琼山成片开荒,把森林都砍掉了,将来台风一来怕顶不住。琼崖有不少荒山,造林三年要搞出个样子来。水利、造林、水土保持都要做到三年小变,五年大变,八年全部变。到那时,到处尽是热带作物,到处是花园芬芳,这才真正成为南海一明珠。”“热带作物搞到1200万亩,粮食面积占650万亩,林带新造350万亩,水库200万亩,村庄650万亩,争取60%至70%覆盖。这样水库是绿的,那就是青山绿水了。”

关于种橡胶和热带作物,周总理主张要加快海南开发必须两条腿走路,除了由中央农业部建立国营农场种橡胶为主,兼种油棕和热带作物外,人民公社要发展集体所有制的热带作物场,他说海南要多搞五料作物:油料、香料、饮料(咖啡等)、用料(剑麻等)、食料(果子),五指山下出五料,就可以作打油诗了,你们搞一下规划吧。

当时决定由中央外贸部拨1.2亿元作为发展外贸出口基地,由中央财政部出编制成立海南五料基地局。总理很关心海南交通问题:“你们搞一下规划吧。交通问题,新英还是新盈,还是新英好,苏东坡去过那里,这个港很重要,三亚港是辅助的,八所港也是重要的。还有油料港口莺歌海。”他边谈边问当时的区党委书记林李明:“你们船多不多?”林李明说:“不多。”接着总理又问到铁路:“莺歌海到八所多少公里?”魏南金立即回答说:“莺歌海到岭头29公里,现在要从岭头铺设到八所有50.543公里。”他又问:“叉河到海口有多少公里?”魏南金说:“叉河到那大76公里,那大到海口114公里。”总理又说:“东线要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才搞。新英港还要修铁路,修港还要一两年的时间。你们好好计算一下。铁路要把两边几个码头连起来。”

1974年,周总理虽然身患重病,但他仍然惦念着海南人民。他指示国务院作出开发海南的决定,派出工作组到海南来帮助规划,对海南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重大建设项目作了全面的安排,并且从资金、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予巨大的支持。

周总理在视察期间,对海南的工作作了许多极为宝贵的指示,亲自绘制了开发建设海南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海南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前进。

海南开发建设的宏图里,灌注着周总理不知多少的心血啊!他的光辉形象,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对海南人民的关怀,永远留驻在海南人民的心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不朽。正是:“周总理在视察我区中,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那对社会主义事业无限热爱,对人民利益无比关怀的崇高思想,他那舍身为公,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他那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他那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的高贵品德,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海南全体党员和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收藏
喜欢|0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