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力点

作者:吴倩倩,张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12-24

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于话语融通、方式贯通和路径畅通这三个着力点,将好的中国故事、好的叙事方式和好的传播路径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向国际社会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可见,讲好中国故事是展现中国形象的绝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精准把握好“故事”和“讲好”这两个核心要素。其中,故事是叙事话语,强调情节内容的生动性和连贯性以及表述方式的感染性和多样性;“讲”则是故事的叙述方式和阐释路径。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于话语融通、方式贯通和路径畅通这三个着力点,将好的中国故事、好的叙事方式和好的传播路径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向国际社会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以话语融通讲好中国故事

所谓话语融通,就是以国际视野融合中国特色话语素材,准确定位国际话语体系内中国故事的传播基点,进而以国际化的视野挖掘中国故事,以全球化的格局阐述中国特色,建构起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体系,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故事的生动图景。

1.挖掘中国特色素材

中国故事首先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构建中国故事的话语底气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故事,来源于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故事,来源于中华优秀文化创新发展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中国故事的话语素材深深地浸润于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然成为中国故事的源泉活水。基于此,中国故事的话语建构要以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和实践为核心元素,充分挖掘现实的鲜活素材,再以生动活泼的“故事”形式加以有机连结,从中提炼出中国故事的精神基因和内核,凸显故事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理念。

2.胸怀国际话语视野

提高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效度的一大关键在于中国话语与国际话语之间的契合度,二者的契合度越高,传播的障碍就越小,传播的效度也就越高。因此,中国故事的话语建构要走出狭隘的民族国家藩篱,紧跟世界发展的大势,以全球发展为建构背景,以国际视野为建构框架,定位中国故事在世界坐标体系中的价值和意义,找准中国故事与世界话语体系之间的共通点和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深入探析当前世界话语表达的内在特征和发展规律,以此创新中国故事的国际话语表达,进而实现中国故事与世界话语体系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以话语共通促进国际共识,讲好中国故事。

3.保持国际视野与中国话语的动态张力

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既离不开中国话语这一故事传播本体,也离不开国际社会这一故事传播背景,讲好中国故事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找准中国与世界的话语平衡点,既要实现二者的话语融通,又要保持二者的动态张力,既要避免陷入自说自话的局面,又要保持中国故事的特色内核。简言之,就是要在中国故事与国际话语体系之间保持好恰当的“度”。中国故事的话语建构只有实现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有机结合,实现话语内核与话语格局的深度融通,用兼具民族性和国际性的话语打破话语隔阂,展现中国价值,讲有世界价值的中国故事,才能切实提高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广度。

二、以方式贯通讲好中国故事

习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可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在话语融通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方式贯通地解释好、阐述通中国故事,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二个着力点。所谓方式贯通,就是要创新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坚持理性说服与情感感召相结合的叙述逻辑,将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与国际受众的有效接受贯通起来。

1.以理性说服的叙述逻辑促进理性认同

所谓理性说服就是要讲事实、讲道理,用客观事实和客观数据承载中国故事,用逻辑论证的方式科学明晰地阐述好中国故事,以增强中国故事的说服力。一方面,在对外阐述中国故事时,尤其要注意故事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既要用真实的数据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等客观事实,又要用具体真实的微观个案和本真的叙述方式增强事实的说服性。另一方面,讲出中国故事背后的道理是理性说服的应有之义。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中国故事的背后蕴藏着中国共产党锐意创新、中国人民开拓进取以及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价值理念,这是中国故事的灵魂,可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讲好贯通于故事之中的“道”。只有将讲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增强中国故事的信度和深度,才能把中国故事讲到人们的头脑里,达到理性认同的传播效果。

2.以情感感召的叙述逻辑促进情感认同

理性客观的事实和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让中国故事“入脑”,却不易让中国故事真正“入心”。列宁曾言:“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作为一种具有协调、控制、归向和强化作用的态度体验,是强化理性认同的重要因素。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坚持情感感召的叙述逻辑,将讲形象与讲情感结合起来,用生动化的叙述语言、微观化的叙事方式、具像化的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以情感渲染的方式促进情感交流,唤醒共通情感,在情感共鸣和心灵沟通中把中国故事真正讲到人们心里,进而提高中国故事的感召力,达到情感认同的传播效果。

3.坚持理性说服与情感感召相结合的叙述逻辑

这一叙述逻辑意味着讲好中国故事要实现“说理”和“陈情”的有效结合,意味着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用讲事实、讲道理、讲形象、讲情感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理性说服与情感感召内在蕴含着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的双重意蕴,理性认同要求用事实的力量说服人,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度,情感认同要求用情感的力量感染人,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持久度,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实现中国故事的入耳入脑入心。

三、以路径畅通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和经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这要求我们思考如何疏通这些障碍,从而路径畅通地讲好中国故事,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三大着力点。所谓路径畅通就是要拓展中国故事的传播路径,通过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的传播路径,实现由传到通,由通到达,由达至效的传播效果。

1.本土表达是前提

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一方面,要综合运用调查研究等方式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

2.精准送达是关键

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度。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要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3.坚持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的传播路径

这一传播路径的实质在于“分众传播”,本土表达意味着要细分受众,针对不同群体、国别和民族的受众接受特点,调整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使之与受众的接受特点相洽,以疏通传播障碍,减少传播摩擦,提高传播的融合度,这是实现精准送达的必要前提。精准送达意味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传播技术,将个性化的故事内容和表达方式有针对性地、定向地传输至各个受众,精准送达中国故事。因此,路径畅通地讲好中国故事要求坚持本土表达和精准送达相结合的传播路径,提高传播的效度,高品质、高效率地讲好中国故事。

总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准确把握“故事”和“讲好”这两个核心要素,立足于话语融通、方式贯通和路径畅通三大着力点,书写融通中外的故事话语,创新贯通中外的故事表达,拓展畅通中外的故事路径,进而提高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17BKS1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喜欢|36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