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初心

作者:唐湘岳
来源:新闻战线
2019-08-31

去很多地方,见很多人,听很多故事——这就是记者。记者的初心是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去伪存真,还原真实。记者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开始那一天,没有结束那一刻!

父亲的宝贝相机

父亲唐大柏是《湘阴报》记者,由于工作需要,他由文字记者改行摄影记者。下班后他总在琢磨摄影艺术,时不时为我拍个照。他将一个大大的照相机让我斜背着,戴上一顶太阳帽,风尘仆仆的样子,照片取名《小记者》。一个梦想在我心中悄悄萌芽——当记者。

父亲调入湖南日报社当摄影记者。为反映长沙街景,父亲在无保护的情况下,独自攀登高高的烟囱去拍摄;为表现九曲浏阳河,他把自己绑在树上,等待最佳光线、最佳画面,一等几个小时。

我问:“你怕吗?”

“不怕,爸爸是记者。”

记者不害怕,记者浑身是胆。这是我对记者最初的认识。

毕业分配填4个志愿,我填的是:记者,记者,记者,记者。

1982年我进湖南日报当记者,1987年调入光明日报社驻湖南省记者站。

父亲退休,公家的相机上交了,他自己添置相机,继续摄影生涯。

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我准备上前线,父亲一定要跟我去。

“是掉头,还是前进?”在赶往最危险的岳阳麻塘大堤途中,老百姓在后撤,抗洪战士在坚守阵地,我们连一件救生衣都没有,只有父亲的照相机和我的笔。

“前进!”父亲说。

于是,我的新闻特写《麻塘夜战》诞生在波涛汹涌的洪水中。

1998年,特大洪水袭击长江,唐湘岳在岳阳麻塘大堤上采访武警官兵。

“去,还是不去?”2008年,特大冰灾袭击南方,大年初二,我打算去最艰苦的冰灾中心郴州市采访。问父亲是否愿意与我同行。

“去呀!”

我们再次成了合作伙伴。75岁的父亲是年龄最大的“战地记者”。

《永恒的雕像》《战地歌声》等一批稿件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每次创作重大典型,在发稿前,我总要给父亲看一下,让他作为第一读者,替我把把关。我刚去湖南日报驻零陵记者站,有很多稿件石沉大海。父亲写信:“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水平到了,见报自然就容易了。”

我出生是难产,父亲在医院守候我妈一天一夜。

报社通知父亲有采访任务,他毫不犹豫就下乡采访去了。

等他完成任务回家,我已出生好几天。

妈妈没有抱怨父亲,她知道父亲是记者,记者不是常人。

30年后,我也成家。妻子习惯了我的风格,任务一来随时就走,无论风雨。

父亲今年86岁,每天还在电脑前忙碌10来个小时,他要把数万张以前用胶卷拍摄的老照片一一扫描在电脑中,还要写下背景故事。

父亲说:“这些照片和文字都是中国的历史。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的记录是宝贵的。”记者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开始那一天,没有结束那一刻,只要他还活着!

九嶷山舜帝庙的小板凳

去很多地方,见很多人,听很多故事——这就是记者。

1983年,我去湖南宁远县采访乐天宇教授。他是中国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南泥湾”的发现者、开垦倡议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1980年回乡自费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九嶷山学院。

走进学院,我震撼了。这是一座年久失修的舜帝庙。乐天宇教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都住在庙里,学习照明靠煤油灯,坐在小板凳上听课。乐天宇教授的卧室在2楼,楼梯又窄又陡,踩起来咯吱咯吱响。

采访在小板凳上进行。

“您是革命老前辈,80高龄了,为何不在北京享福,拿自己的钱来这里办学吃苦?”

“国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国家财力有限,我探索民办大学的路子,吃点苦是值得的。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是我的心愿,也是我为人民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我的报道发表一年后,乐天宇教授因病去世,魂归九嶷。

舜帝大庙,小板凳上与教授的对话永远回响在我耳旁。

忘不了的,还有狮子口大山的小石屋。

2010年7月,听说宜章县长策乡有个老人独居狮子口大山29年了。

翻过4座大山,趟过3条小溪。一幢由石块垒成的房屋出现,这就是狮子口护林瞭望哨。那位穿军装的人就是刘真茂。

“您一个人,为什么摆这么多床?”

“狮子口虽偏僻,可常有人上山探险游玩,要是天黑走不出这山,得有个落脚的地方。”

“在这里吃住,交多少钱一天?”

“交什么钱?来的都是客人,都是亲人。”

义务哨所,免费客栈。

他曾摔下山崖,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曾被木签扎透手掌,半个月才痊愈,曾经又冷又饿倒在无人走过的路上,差点死去。最大的威胁来自人,马被枪杀,牛羊被偷走,鸡被毒死。政府支援他的太阳能发电机,刚安好就被砸坏。

我写刘真茂的长篇通讯1万1千字,在光明日报头版整版刊登,如今,狮子口大山已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刘真茂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记者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宣扬出来,鼓舞更多的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为民书记郑培民、为民医生胡卫民、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胡昭程、最美护士何遥……这些站在道德高峰的模范,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提醒着我:记者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育局长的好榜样》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唐湘岳在人民大会堂胡昭程事迹报告会上做报告。

真实的故事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实践中维护新闻真实性,要多去现场多存疑问。

在一张小报上,我看到一篇离奇报道,说有个人什么有毒的东西都能吃、晚间会健步如飞在森林里奔跑、冬天赤身裸体不怕冷……我去实地采访,结果是个精神病患者。这件事告诉我,不能道听途说。

我在湖南日报当编辑时,收到一个自称文艺女青年的来信,强烈要求报社刊登诗歌作品,并表示由于身患癌症,作品发表后,不要寄送稿费,因为可能收不到了。我很感动,跟部门负责人请求发表该稿件,同时提出带着发表的稿件去采访这位读者。

部门负责人说,别着急,采访后再发表效果会更好。我找到信上所写的村庄,村上人说有这个人,在田里做事呢!走过去一看,全是男的。喊了一下名字,有人答应。结果是一位男读者一心想发表文章,想以这样的方式打动编辑。

同去的县委宣传干事批评他,说他害得记者从几百公里的地方跑过来,要好好检讨。我却说了声谢谢,因为这次采访让我明白:越是离奇的新闻,越要对真实性存疑,之后立下原则:不到现场不写稿,不见本人不写稿。

记者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去伪存真,还原真实!

唐湘岳、唐大柏在湘乡市采访校园围墙风波。

新闻歌曲的魅力

《足球宝贝》《我想对你说》《等你回来》《小蜜蜂的歌》《飞翔》《琵琶歌》……这些不是我新闻稿件的标题,而是我在采写新闻时衍生出来的融媒体产品——原创歌曲音乐MV。

年轻人喜欢看视频,喜欢听歌,2012年,我琢磨怎么让年轻人更好地接受我们的报道。在报道人物典型时,与电视台和艺术家合作,尝试为通讯报道配电视短片和原创音乐。比如“最美护士”何遥系列报道、“最坚强大学生”胡志鹏系列报道。

2014年,在报社领导支持下,我在光明日报和光明网上开设了《唐湘岳走基层》专栏。我在每篇独家新闻的稿件后面都配上一个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原创歌曲,如《小蜜蜂的歌》《足球宝贝》等。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作品都得到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党媒进入了新时代,主力军要上主战场。

2018年6月3日见报的长篇人物报道《心若向阳无畏绽放》,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文章——视频——H5——沙画——动画片,各种融媒体产品都有。每天透析还坚持科研的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邹勇松的故事广为传播,仅向邹勇松学习接力的H5,一个月内传递给了72万人。

搞融媒体报道,要有一个相对充裕的时间。对湖南益阳市一中数学教师胡进文、桃源一中、常德市曲艺艺术家黄士元等的报道,都是经过几个月的采访和准备才推出。

我采访桃源一中,不仅在光明日报一版头条推出通讯《为孩子的起飞蓄能》,还同步推出电视专题片《会飞的学校》、音乐MV《飞翔》、微电影《食堂也是课堂》。

没想到,桃源一中食堂的小视频播放量达到4亿次,“别人家的食堂”成了网络热词。前不久,湖南省教育厅作出了《开展向桃源县一中学习的决定》。

近几年,我为文字报道配套的融媒体作品,已达70多个,其中新闻歌曲9首。

现在,我已经光荣退休了。离开新闻采写第一线,可我明白,记者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开始那一天,没有结束那一刻。

喜欢|36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