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长城网
2019-10-14

“中国从来不缺乏一流的故事,而是缺乏一流的讲法、缺乏一流的写法、缺乏一流的拍法。”2019年10月13日,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田惠明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行的分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从来不缺乏一流的故事,而是缺乏一流的讲法、缺乏一流的写法、缺乏一流的拍法。”2019年10月13日,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田惠明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行的分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作为平行分论坛议题之一,大变局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传媒业界知名学者及部分海外华文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开始,田惠明谦虚地称自己既不是学者也不是名人,只是一名老记者,有的也仅仅是那么一点的“土经验”。田惠明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千报一面、千人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如果一味地讲口号、文件、会议,是讲不出好故事的,田惠明表示:“要靠我们真正的干。记者只有迈开双脚,丈量大地,才能脚底下出新闻。”田惠明表示,记者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建设,用受众“入脑入心”的语言发出报道。“同时要讲真话、实话。”田惠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执行总裁张翀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破圈”,“华文媒体”应该向“华人媒体”转型。华文媒体的语言载体不应只是华文,更要贴近当地人们的生活。张翀说:“我们专门成立了缅语编辑部,用当地语言生产新闻内容。”

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张翀认为,要通过新媒体形式加强与读者在评论中的深度互动,效果往往好于“一味灌输”。

年过八旬的《印尼新报》总编辑李卓辉与张翀观点一致,他结合自身的办报经历,建议华文媒体深入底层,通过双语介绍,加强国家和区域间人文交流。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故事”对外讲述要“接地气”,才能引起受众情感共鸣,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喜欢|36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