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是人与人的对话

作者:傅莹
来源:对外传播
2019-10-10

​这几年,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正在取得长足进展,搞得有声有势。比如说,在国际舆论场上,中国记者越来越活跃,中国人的声音、中国人写的文章和书籍,越来越多地见诸于国际媒体。

这几年,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正在取得长足进展,搞得有声有势。比如说,在国际舆论场上,中国记者越来越活跃,中国人的声音、中国人写的文章和书籍,越来越多地见诸于国际媒体。尤其在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过程中,不仅官方表态鲜明,学界和企业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舆论斗争支持和助力外交斗争,既有力地批驳了许多不实之辞,也澄清了不少长期以来的模糊认识。再比如说,在华为事件中,任正非总裁广泛接触媒体,以坦诚开放的态度,讲述华为的创业心路和奉献世界的胸怀,为国际传播提供了好的案例。在当前国际舆论的最前线,我们不少大使出现在国际媒体上,主动回应外界对中国的关注,为国际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最有说服力。有时候,一个小故事就能说明大道理,不是每个传播都需要宏大叙事。我们的故事是讲给人听的,内容中要有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们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最近卸任回国,离开喀布尔的那天,他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临别感言”,文章如涓涓流水,记述了在任期间最让他感怀的人和事,讲到他对战乱中阿富汗孩子们的牵挂。这篇感言很打动人,不仅在阿富汗效果好,许多中国人看了也受到触动。我们的传播就需要这样方式,通过突出人,通过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递我们的思考和理念。这次大会准备介绍的《善良的天使》,也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传播样板。

国际传播并不等同于自我表扬。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推进得这么快,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制度优势恰恰在于,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仅有面对问题的勇气,而且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国际传播中,我们不需要回避问题,也不怕别人的批评,重要的是能够说明,我们的政策意图和目标是什么,面对的挑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努力有哪些。当有人提出疑问的时候,恰好是传播的好时机。这次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选择在银川召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宁夏身处西部,依然有责任也有条件参与国家在新时期的国际传播。

这次会议有很多年轻人参加,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更早地构建起国际意识。正所谓大国政治无边界,大国国内的发展和变化必然会引起国际上的关注,这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央对当今世界做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论断,而中国处在变化的中心,既是变化的牵动因素之一和关键力量,同时也受到各种新变化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需要把握好自身,做好内功,认真学习和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关于对外传播的理论,更好地完善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体系,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为实现习总书记所提出的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的大会演讲整理,有删节)

喜欢|36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