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家国故事,唱响 “我和我的祖国”

作者:邓崴,陈欣
来源:新闻战线
2019-09-27

在策划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时,钱江晚报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以生动反映个人和祖国之间同呼吸、共命运、齐奋进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感为主线,在社会舆论场中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策划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时,钱江晚报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以生动反映个人和祖国之间同呼吸、共命运、齐奋进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感为主线,在社会舆论场中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挖掘浙江特色题材、聚焦群众主体作用中讲好奋斗者的故事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这“三地”是浙江独特的优势,也是激励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不竭动力。

围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这一主题,浙江省主流媒体统一组织了三组采访——革命老区巡礼、国企巡礼、标志性工程巡礼。钱江晚报在落实这一“规定动作”时,立足浙江“三地”的政治站位,在挖掘浙江“三地”的特色题材资源时聚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通过讲述普通奋斗者的故事反映70年来的巨变,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之路,努力做出“浙江味”“红船味”。

革命老区每一寸土地都浸润了革命斗争的红色记忆,红船精神融入这里的血脉,成为推动老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浙东红村”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一个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正拔节生长。“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特色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宽;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遂昌王村口镇,已成为一个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如何讲好这些地方今天的红色故事?革命老区的普通群众,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当代红色故事的书写者,也是钱江晚报记者笔下的报道主角:34岁的黄薇,辞去公务员工作回乡创业,在梁弄镇卖起梁弄大糕,一盒盒带着红色印记的大糕,随着一个个红色旅游团从老区走向四面八方,老区人民的生活,也像梁弄大糕一样,蒸蒸日上;遂昌王村口镇1935文旅街区,“独门佳酿”的店主毛建英,享受着红色旅游和绿色发展的红利,也成为红色志愿讲解员,一条红绿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她的现身说法得以生动展现……

在国企巡礼系列中,钱江晚报记者走进一个个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比翼齐飞的实践样本。采访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下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宁波舟山港时,记者通过舟山鼠浪湖码头营运操作部经理刘雄波一家祖孙三代港口人的视角,来见证码头工人从肩挑背扛的人力时代到一天卸货千吨的半机器时代、再到如今每小时1。2万吨的飞速时代,反映世界第一大港的发展史。祖孙三代的奋斗故事,成为浙江海港70年巨变的最好注解。

在引导群众参与、和受众紧密互动中讲好“身边的故事”

都市媒体做主题宏大的时政报道,要接地气,善于在引导群众参与、和受众紧密互动中讲好群众“身边的故事”,激发受众情感共鸣和互动。围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钱江晚报已经推出了两组“自选动作”——“红色暑期实践”征集活动、“我们一起走过”亲历报道,从互动性、贴近性出发,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主题融入普通百姓的小日子,从大题材中看见小生活。

如何让“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田?钱江晚报今年开设的《有风景的思政课》专栏在大中小学深受好评,暑假来临之际,又联合“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发起《有风景的思政课》之“红色暑期实践”征集令,向全省高校征集红色社会实践方案。

征集令下,浙师大的学生们奔赴全省11个乡村,寻访“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浙江大学的实践团队走进南湖、来到义乌,进行红色文化资源带动乡村振兴的调研;宁波大学的学生从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出发,“重走长征路”……

通过重走红色路、田野思政课……大学生们在行走中感受国家变化,在互动中提高思想认识,红色暑期实践成为浙江高校学子这个盛夏独特的记忆。

为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传递浙江“好声音”,钱江晚报2018年举办了首次“有声力量”地铁专列活动,结合热点事件、热门话题,梳理优质用户评论在地铁车厢予以呈现,倡导理性思考、理性发声,传递网上正能量。这个品牌活动推出后社会影响较好,今年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钱江晚报正筹办第二届“有声力量”活动,围绕“寻找身边的建国”这一主题,通过对不同年代、名字中带有“建国”的普通人的寻找及其人生故事的采访,进行深度报道及评论传播,同时举办线下活动,开出“寻找身边的建国”主题地铁专列,形成线上线下互动。

在贯彻移动优先、推进媒体融合中讲好“朋友圈”的故事

70年巨变,有着无数精彩瞬间。钱江晚报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之“浙江一分钟”系列。用一分钟短视频的形式多维度讲述浙江的变化和发展。一分钟,呼啸而去的义新欧专列,向世界疾驰2000米;一分钟,上千名游客流连于西湖白堤的垂柳碧桃……独特的视角和题材选择,让“浙江一分钟”系列短视频一经推出就在“朋友圈”刷屏,在钱江晚报新闻客户端上的篇均阅读量也超过20万,最高一篇超过50万。

钱江晚报推出的新媒体产品《核桃树之恋》,则以“致敬无名者”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奋斗者的感人故事:嵊州仙人坑村有位叫王贤琴的老人,守着一棵核桃树过了大半生。这棵核桃树是她丈夫年轻时从四川带回来的。两人结婚后一直两地分居,妻子也不知道丈夫在四川大山里做什么工作,直到1985年丈夫病退返乡,才知道原来丈夫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默默奉献了几十年。

《核桃树之恋》浓缩展现了千千万万无名英雄为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为讲好这个故事,钱江晚报除了文字报道、视频报道外,还制作了一张手绘长图《核桃树之恋》,以细腻并富有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呈现了这一厚重的主题。在浙江24小时新闻客户端一经发布,短短时间就获得了数十万的点击量和上百条评论。

目前,钱江晚报正在策划另一个反映70年来浙江建设成就的新媒体产品《新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描绘浙江富春江两岸优美风景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今天的浙江,人民群众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正在描绘一幅尽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以此为创意,我们设计以“新富春山居图”的形式全景展示浙江大地的时代新貌,辅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历史和现实在长卷中交汇,吸引受众参与互动,共同完成这幅时代画卷。

喜欢|36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