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郁(资料图)

担任新中国首任燃料工业部部长的陈郁,早年曾在香港亚洲皇后号海轮上当海员,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后,陈郁担任了三天的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司法委员,因此被周总理笑称“有两次部长经历”。抗日战争期间,他负责边区工业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48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陈郁负责全国的能源生产。燃料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在燃料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陈郁在组建燃料工业部的同时,成立了煤炭工业总局、电力工业总局和石油工业总局。在第一次全国煤矿会议上,陈郁就提出了以全面恢复为主,部分建设为辅,部分建设则以东北为重点的煤炭建设方针,博得了代表们的赞同,周恩来也赞扬说:“你这个老水手出身的部长当得不错嘛!”

随后,燃料工业部工作迅速在以下四个方面打开局面:一、在厂矿开展民主改革;二、改革落后的生产方法;三、抓安全生产;四、训练干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陈郁首先在开滦煤矿进行民主改革,确立了矿工的主人翁地位,之后将开滦的经验推广全国,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陈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强调“必须保证工人安全”。当上燃料工业部部长后,他主持的第一个会议,就制定了《加强生产安全的决定》,规定:“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尽可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生产。”同时,陈郁非常重视职工的职业培训,他在领导编制年度生产指令的时候,明确规定“各局、厂制定全年计划时,必须包括职工的培训计划”。在他的倡议下,燃料工业干部学校、中国矿冶学院、石油学院等得以成立,各地也兴办了中专和技工学校。

作为新中国的部长,陈郁在生活上始终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刚到北京时,他和陈云住在一起,后来燃料工业部不顾他的反对,硬是给他分了住所,他一再要求别人过来同住,在没有响应的情况下,陈郁声明:“凡是没有结婚的男女青年同志都可以搬来同住,我绝不在休息时间谈工作。”这凸显了一位开国部长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

1974年3月21日,陈郁逝世,临终还在惦记着中国的能源问题,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要研究,石油问题,这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