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 (资料照片)
蔡和森同志是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1895年3月30日诞生在上海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的一个小官员家里。1899年春天,蔡和森跟随母亲回到了家乡双峰永丰镇。
他自幼热爱劳动,勤奋好学,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在外祖父家荷叶塘居住时,他常常在春季插田的时候,要到田间去帮助农民伯伯插秧;秋天打禾了,他不是下田去帮助割禾,就是跟小朋友一块去拾稻穗;有时,他还跟着邻近的小伙伴到山上去牧牛、割草。一次蔡和森帮外祖母去种豆,刚来到豆园,就看见一位老伯伯一个人又是打行子,又是撒种子、放灰,忙得不可开交。他立刻毫不犹豫地背起锄头走向了老伯伯的土地,舞动着锄头打起行子来,老伯伯看到和森那股热情,感动得流出了热泪。
因家庭贫寒,年仅13岁的蔡和森进了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在学徒中,他除了负担繁重的杂务劳动外,就是抓紧一切时间刻苦自学。每天他进货房去,身上总是带着书本,一有机会就偷空学习。有时看书入了神,顾客要买酱油,他给灌了一瓶醋;顾客要买辣酱,他给舀了一瓢酱油。有一次,顾客要买两斤辣酱,和森正在看书,舍不得放手,便一手拿着书继续看着,一手从酱缸里倒出一瓢辣酱给了顾客,既未过秤,也没收钱。不料被老板发现,老板从和森手里抢过书本,几下撕得粉碎。老板的限制、斥责和打骂,丝毫没有动摇和森学习的决心,相反更激起了他读书的强烈愿望。
三年学徒期满,他不愿经商而立志读书,进入了永丰国民小学读三年级。从此,他读书更加刻苦用功,白天在学校专心听讲,晚上回到家里,除了认真钻研当天所学功课外,还广泛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刻苦练习写作,几个星期后就能开笔作文和作对联,得到了老师和社会的好评。由于他学习刻苦用功,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越级考入了双峰高等小学。在双峰高小,他仅用一年时间,就把三年的高小课程全部学完。
1913年春节,他来到长沙铁路中学参加入学考试,以一篇形式新颖、文笔酣畅、论述精辟、见解独特的论文,让评卷教师拍案叫好,并以一百零五分的优等成绩被录取。同年秋天,蔡和森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与毛泽东同志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共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一师只读了两年,于1915年秋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他妹妹蔡畅回忆说:他当时读书的刻苦程度,简直不可想象。假如他有两个铜钱,他一定只用其中一个买点东西充饥,留着另一个买书。要是只有一个铜钱,他宁可饿着肚子关在房子里读书,甚至一两天不吃东西也不叫苦。他在高师求学两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日复一日,废寝忘食。
1918年端午节那天,蔡和森夹着一本《离骚》,来到橘子洲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屈原,他越读心情越激动,当他抬头看见一艘外国兵舰,耀武扬威地在江中游弋时,激起了万丈怒火:大好的河山,岂能容这般豺狼践踏蹂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屈原的爱国思想在蔡和森心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救国救民,改造中国的伟大思想已深深扎根于蔡和森心坎上。
蔡和森同志从小追求真理,忠诚革命,最后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蔡和森还在读高级小学时,有一次,他在一份报纸上读到了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一个通告。他觉得通告上宣布废除刑讯,禁止体罚,不准买卖人口,以及限期剪掉辫子的主张,都是革命的举措,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应该积极响应,于是他第一个把头上的辫子剪掉,并组织了一批进步师生组成宣传队,浩浩荡荡地开向街头,在人们集中的地方,他挥动双手,宣讲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回到家里又动员父母和兄妹剪掉了“尾巴”。蔡和森一家剪辫子的消息很快在永丰家喻户晓,只有几天工夫,差不多所有男女老少,都陆续地割掉了脑后的“尾巴”。在青年时代,他更加立志拯救国家,改造社会。
1918年4月,蔡和森和毛泽东等在长沙刘家台子的家里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在法国期间,他召集在法国的新民学会成员开会,提出“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宗旨。
1921年底,蔡和森回国后随即投身到革命实际斗争当中。他首先在党的二大后创办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并任主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1925年,他与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了伟大的五卅运动,极大地鼓舞了上海和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1927年4月,他受共产国际委派回国工作途经长沙,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在教育会坪召开万人欢迎大会,他应邀发言,深刻指出:“在当前,农运是整个革命的根本问题,谁能解决农民问题,谁即可得天下。”反映了他一贯重视农民问题的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他提出以暴动对付暴动,对反动派予以坚决反击的正确主张。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和毛泽东、任弼时等一起坚决批判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31年5月,蔡和森同志被中央委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6月,在香港开会时被叛徒出卖被捕,随即被港英当局引渡到广州。8月在广州英勇就义。
蔡和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虽然离开我们70多年了,但他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崇高品德,与山河共存、日月同辉。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