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资料图)

1986年3月6日,朱光潜先生逝世。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在欧洲留学期间,由于官费经常欠发,经济陷入窘境,他只得边读书边写作,靠稿费维持生活。他以书信的形式,先后为开明书店出版的《一般》和后来的《中学生》杂志写稿,后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出版。该书风靡一时。

这使朱光潜颇受鼓舞,他又用书信形式写出一部题为《谈美》的小册子。该书出版时,书店为使读者与先前风靡一时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所联系,将《谈美》封面附注上“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字样。书出版之后,又一次广受欢迎。

在《谈美》出版后不久的1936年初,上海书摊上随之出现一本署名“朱光潸”、题目为《致青年》的书,也有一个副标题:“给青年的十三封信”,与朱光潜的副标题只少一个“第”字。封面设计也与朱光潜的书十分相似:书名的字形和位置相仿,连一些直线中间嵌一些星星都一样。

当一位朋友将这本书寄给朱光潜后,朱光潜来了兴致,给这位“朱光潸”写了一封信:

“尊敬的朱光潸先生,首先请您原谅,我把您的书误认为是我早年的作品了……我不认识您,也不知道您的性别,但是您的面貌、言动、姿态、性格等等,为了以上所说的一点偶然的因缘,引动了我很大的好奇心……不认识您而给您写信,似乎有些唐突,但请您记得我是您的一个读者。如果这个资格不够,那只得怪您姓朱名光潸,而又写《给青年的十三封信》了!”

接下来,朱光潜将自己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的情形略作了一些回溯,说自己当时还很“稚气和愚拙”,但正是因为坦坦白白的心迹流露,才得到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说这些话的潜台词,大约是告诉那位“朱光潸”,做人应该“坦坦白白”“老老实实”。

信写完后,朱光潜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落款:“几乎和你同姓同名的朋友”。这封信最后当然无法寄给那位“朱光潸”先生,只好送往《申报》上发表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