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三(资料图)
萧三是湖南进步社会团体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中共创建初期的党员。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任弼时、瞿秋白、胡志明等人交往密切,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国际著名诗人,是中国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
193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回忆起他早年在湘乡小学堂读书的往事时说:“我平常只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看不起我。可是在他们当中我也有朋友,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毛泽东提到的那位作家,就是诗人萧三。萧三不满四岁即入私塾读书,1907年读完八年私塾后,与二兄萧子升一道考入父亲萧岳英任教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两年后即1909年秋,毛泽东从韶山考入该校读书。此时毛泽东16岁,萧三13岁。
毛泽东得知萧三有一本专写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名人的书《世界英雄豪杰传》,便前往借阅。萧三虽与毛泽东有些往来,但和其他同学一样,瞧不起这位湘潭来的“乡巴佬”。“书倒有一本。可我出联而不能答者不借。”毛泽东说:“请仁兄出一联如何?”“这书里讲的都是英雄豪杰,你听着,上联是:目旁是贵,眼不会识贵人。快对!”毛泽东从容答道:“请听:门外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萧三听了十分敬佩,立即将书借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得十分仔细,密密麻麻在书里作了圈圈点点,并即兴写了许多批语。不久毛泽东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子任”,意为要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崇高的责任。后来毛泽东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使我向往……在一部叫做《世界英雄传》的书里,我也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可见那本书对毛泽东影响之深。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第二年春四师并入一师。不久萧三也由湘乡来到一师读书。1918年初,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萧三等在长沙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7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萧三第一首公开发表的白话散文诗《节孝坊》就刊登在创刊号上。萧三从一师毕业后,即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经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他出席在苏联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并主编该会刊物《世界革命文学》的中文版。38岁时,萧三与苏联姑娘叶华结婚。第二年,即1939年4月,萧三回国到达延安,当晚毛泽东设便宴招待。
萧三回延安后负责文联工作,主编《大众文艺》和《新诗歌》两个刊物。不久毛泽东到鲁迅艺术学院看望他。萧三说:“我在苏联时,写过主席的传记,想再继续增补。假如主席不反对‘翻古’,希望能详细谈谈。”毛泽东说:“无事‘翻翻古’也有趣味,不过你要研究调查一些历史事实才能写东西。”毛泽东还答应以后再与他谈谈。写毛泽东的传记,这个历史性的话题就这样被提出来了。1942年,中央直属学习小组组长王若飞曾要萧三报告毛泽东的生平事迹,萧三一连讲了两个下午。后来任弼时郑重嘱咐萧三:“写一本毛主席传,以庆祝他的50大寿。”但因毛泽东坚决不肯做寿,那本传记拖下来了。萧三却为此遍访了延安的许多老同志,有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贺龙、陈毅等,搜集了大量的素材。1944年7月1日和2日,萧三在《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一文。1946年张家口出版的《北方文化》月刊第一号发表了萧三写的《毛泽东同志传略》。这年7月1日,即中国共产党建党25周年,《晋察冀日报》整版刊发了萧三写的《大革命时代的毛泽东同志》。华北解放区出版的《时代青年》发表了萧三写的《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从此萧三便以研究毛泽东生平的第一位专家出现在新闻出版界。
新中国成立后,萧三于1949年写出了《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一书,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这是中共方面出的第一本毛泽东传记,很快被译成日、德、英、印地、捷、匈等文出版。1954年萧三又写了《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一书。对后一本书,萧三在粉碎“四人帮”后又再作修改,于198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重版。1983年2月4日,萧三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