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教育家吕凤子。

毛主席馈赠吕凤子的毛毯。

吕凤子人物画作品。

吕凤子作品《梅花水仙》。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吕凤子的信。

吕凤子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书画家,1959年12月20日逝世。

吕凤子先生曾在南京执教多年。他与书画大师张大千同为清道人李瑞清门下,两人一直过从甚密。张大千曾感慨地说:“他(吕)的才华真高,但是他生性很淡泊。要是他稍微多重视一些名利,他的名气就会大得不得了!”

受到毛主席赞许的书画大师

吕凤子(1885-1959)是江苏丹阳人。1901年,15岁的吕凤子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秀才,与胡小石一时被人称为“江南才子”。年轻的吕凤子十分崇拜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进入苏州武备学堂精研武术,希望能兴我中华。科举废除后,他考入了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改攻美术。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被校留用。从此踏上了他漫长的艺术教育救国之路,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1910年,他在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比1912年刘海粟等创办的上海美术院还要早。不久,该校并入上海图画美术院,为后来的上海美专奠下了基石。1912年,吕凤子冲破封建习惯势力的阻拦,慷慨献出家产,在丹阳又创办了正则女校,这以后历任镇江中学校长,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系主任。

吕凤子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其书法“熔篆、隶、正、行、草于一炉,刚健凝炼”。抗战后多画愤世嫉俗、讥讽时政作品。1940年,其挚友,被当局视为“危险分子”的著名教育家黄济生(王若飞之舅),由贵州逃到重庆,被吕凤子留用于“正则艺专”任教,在黄的影响和提议下,吕凤子征集了正则师生书画数百幅,汇交黄济生转付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由王若飞去延安分赠。从而使广大师生加深了对共产党和毛泽东的认识和感情。1944年底,吕凤子亲画罗汉二尊,一尊题《寿者像》赠毛泽东,一尊赠黄济生,祝他们健康长寿。毛泽东收到画后,高兴得称赞不已,对黄济生说:“吕凤子先生矢志办学,精神可嘉,你替我转达问候!”当他看到正则师生慰问延安的书画作品时,又高兴地说:“我们这里现在丰衣足食,而精神食粮正当需要之时。”毛泽东托黄济生转赠了吕凤子一条延安毛毯,这条毛毯后来被吕凤子视为珍宝而不忍用。

李瑞清慧眼识英才

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国之门,同时也唤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变革自强的意识。设在南京的三江师范(后为两江师范)学堂,便在这种潮流中应运而生,该校主持人李瑞清是我国高校设美术系科的创始人。他亲自讲授国画课,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美术师资,其中就有吕凤子。

1907年,吕凤子由家乡赶赴南京报考两江师范学堂。头戴瓜棱小帽、身穿马褂的吕凤子一出现在考场,就引起了几位主考的注意,大家不约而同地好笑:怎么来了个公子哥儿?谁知发下考卷后,吕凤子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交了卷子离开了考场。几位主考官暗暗好笑,都认定这位公子哥儿因为胸无点墨才草草交卷。但是,当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看过试卷后,都不由大吃一惊,因为该生文笔超群,字里行间看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然而,经过一番议论后,大家还是认为,此生文才虽高,可能人品靠不住,所以为了慎重起见,还是决定不予录取。自认为胜券在握的吕凤子很快得到这一消息,对考官们以貌取人的做法,不由怨气顿生。恰巧此时,两江师范学堂负责人李瑞清的旧友、与吕凤子同乡的姜证禅先生来探望吕凤子的考试情况。当他了解这一情况后,便热心地带着吕凤子直接去找李瑞清,向李陈述了吕凤子的委屈。李瑞清从主考官处找来吕凤子的考卷,仔细阅读,不由十分赞赏:“好文章!可谓独树一帜,我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文章了!”接着,他又亲自对吕凤子口试一番,越发认为眼前这位青年是位可造之才。吕凤子终于被录取,成为图画手工科第一届学员。和他同班的还有汪采白、姜丹书、凌文渊、李健、吴溉亭等,以后都成了著名画家和教育家。1909年,吕凤子毕业时,各科成绩均为最优,李瑞清十分欣慰,收其为入室弟子。次年,吕凤子留校任教于两江师范附中。

一千大洋买不来纸美人

1925年11月,大军阀孙传芳在南京成立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孙生性残暴,却好假充斯文。有一天,他和副官路经南京一家裱画店,无意中目光停留在一幅仕女图上,他越看越爱,便问店主此画价格,不料店主告知,这是一位顾客送来裱的,店里无权出售,请长官见谅。这时副官告诉他,此画作者是吕凤子,现在镇江六中任校长,何不下令叫他画一幅。原来早几年这个副官曾向吕凤子求画而遭拒,眼下便心怀叵测地上前插上几句。孙传芳听罢,就叫这位副官带上200大洋去向吕凤子买画。哪知这位副官驱车赶到丹阳吕宅,得知吕凤子现在人在镇江,便赶回南京别有用心地报告孙传芳:吕凤子嫌钱少,不肯画。孙传芳不禁恼怒起来,但他想想还是忍住了,令副官带上1000大洋去买画,心想1000大洋可以买一个活美人,难道还买不到一个纸美人?当副官赶到镇江见到吕凤子说明来意时,吕凤子却说:“为了取悦于人而画,极不自由,也不愉快,因此也画不好,大洋璧还。”副官一肚子气回到南京,便添油加醋地向孙传芳作了汇报,这下孙传芳火了,下令把吕凤子抓起来。哪知吕凤子早已料到他们这一手,已经远走高飞了。孙传芳又下令搜索丹阳吕宅,结果仍是一无所获。不久因军情吃紧,孙传芳再也无暇顾及此事了。

他教徐悲鸿画素描

徐悲鸿是我国一代绘画大师。1927年他由法国回国后,时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吕凤子十分高兴,在他的邀请下,徐悲鸿欣然由沪来宁,出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西画教授。原来吕、徐交谊已久。徐悲鸿17岁时为了生计,曾同时奔命于宜兴三所小学任图画教员,一面教学一面跟吕凤子学习素描。此时来南京任教,虽说已由师生关系转为同事,但他仍然常向吕凤子请教书法和水墨画的技艺,对吕始终十分尊敬。当时艺术系里的许多学生对他二人的关系都很了解。有一次,一位学生询问吕凤子:“凤先生,听说徐悲鸿先生、张书旗先生都出自您的门下?”吕凤子一听,连连摆手说:“说‘门下’实在不敢当,千万不要这么说!千万不要这么说!”吕凤子的谦虚让学生们十分钦敬。

1929年初春的一天,徐悲鸿特地找到吕凤子,对他说:“不久法国巴黎将举行世界博览会美术展览,先生该寄点作品试试。”吕凤子谦虚地说:“不行,我的画水平还达不到呢。”徐悲鸿笑着说:“先生承历世传统,开当代新风,三百年来第一人,非先生莫属……”话还未说完,吕凤子急忙插话:“三百年来第一人之说实在不妥、不妥!‘扬州八怪’不说,三百年来的大家还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石涛、朱耷,当代还有李瑞清、黄宾虹等,我岂敢排在前面?”徐悲鸿一时说不服他,便偷偷将学校教师休息室里挂的一幅《庐山之云》(吕凤子作品)卸下,寄往巴黎,等于代吕凤子报了名。结果,经过十个国家美术大师评判,《庐山之云》被评为中国画一等奖。当徐悲鸿将一枚圆形奖章交给吕凤子时,吕凤子才知道这枚奖章的由来。

1935年,岭南画派“掌门”高剑父来宁举行画展。高是辛亥元老,与汪精卫同乡,汪通过关系,安排高剑父任中大艺术系教授,但额满裁员,性情淡泊、与世无争的吕凤子理所当然地被“下岗”,离开了南京。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