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中国没有钱学森会发生什么?

如果中国没有钱学森,也许中国六七十年代,就没有两弹一星,很可能遭到核大国的打击,或者被禁止发展核武器,更不会有之后的载人航天技术……

可是你知道吗?当年要不是这个女人,也许钱学森就回不了国。

是她的一封密信,改变了钱学森的命运,更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她,就是蒋英

她的父亲,是民国最负盛名的抗日军事家蒋百里,而她的母亲,却是一个日本人。

当年蒋百里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并在毕业时获得了步兵科第一名,夺得日本天皇的佩剑,日本人因此蒙羞许久。

回国后他曾提出著名的抗日持久论,之后因不满腐败他竟拔枪自杀,还好及时救治性命无碍,可没想到,他竟爱上了悉心照顾自己的日本护士佐藤屋登。

当他宣布要娶这个日本女人为妻时,震惊了当时的整个中国。

而她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于1919年9月7日,出生在浙江海宁。

她的身世充满了谜一样的传奇色彩,她是蒋百里的三女儿,还是大诗人徐志摩的表妹,也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她更和钱学森密不可分。

蒋百里全家福

钱学森父亲钱均夫,和蒋百里是同窗好友,钱均夫羡慕蒋百里有那么多可爱的女儿,于是,在钱均夫多次央求下,父亲将3岁的她过继到了钱家。

从此,年长她8岁的钱学森,便成了她的哥哥,一生缘,便就此结下。

后来,两家在一次聚会中,她和钱学森当着父母们的面,唱起了《燕双飞》,令四位大人听得十分高兴,钱均夫都后悔要她当女儿,直说该当个儿媳妇儿才是。

而在钱家呆了几个月的她,也“后悔”了,闹着要回家,因为哥哥钱学森沉默寡言,闷得很,哪像在家里姐妹五个,多热闹啊。

父母也非常思念她,就跟钱家说想把她要回来。钱钧夫答应放她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呀,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童年的钱学森

回家后的她,受父亲影响,爱上了西洋古典音乐。

而那时的钱学森正计划赴美留学,1935年临行前,他前来蒋家辞行,临别前,她为他弹奏了一首钢琴曲,还送给他一本唐诗,他就把它当作最珍贵的礼物,带去了美国。从此,两人再无更多交集,再次相见,已是十二年后!

随父母游玩柏林动物园

1936年,蒋百里赴欧考察,她和母亲随行。

因停留时间长,父亲将她送去柏林的一所贵族学校学习,后来她考取了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全面学习西洋美声唱法。

几年过去她才华尽显,不仅熟练掌握各种声乐作品,还攻下了德、法、英三国语言。

她留学期间当时正赶上二战爆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每天就靠吃两顿土豆,总是饥肠辘辘。可在这种情况下,她仍把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白天练声、练琴、学语言;晚上去音乐厅观摩演出。她的信念就是,我不能丢中国人的脸,一定要把西方音乐学到手!

她说:“如果对音乐没有奋不顾身的爱,我想那段时间我根本坚持不下来。那时候我像掉进了音乐的海洋里,有吞不完的好东西。”

1940年,柏林被轰炸,她随即转到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去学习,1944年,在瑞士举行的国际音乐节上她用悠扬的歌声倾倒听众,一举夺冠,那时的她被称为:东亚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

1947年,她回到上海,举行归国后的第一次演出,演出一结束,就轰动整个上海滩。她卓越的歌唱艺术,不仅征服了欧美人,更是让中国人感到,中国人一样有优越的艺术天才,良好的资质和聪敏的头脑。

金庸曾这样说她这个表姐:“歌唱音量很大,一发音声震屋瓦,完全是在歌剧院中唱大歌剧的派头,这在我国女高音中确是极为少有的。”

而不知是心灵的召唤,还是冥冥之中天赐良缘,钱学森竟也在1947那年回国了。此时的他早已闻名世界,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唯一让父母头疼的,就是他都36岁了,还未婚配。

虽说儿媳人选,钱父很是中意她,可那也得孩子们彼此愿意才行啊,

但问题是自己这个儿子,又是个“榆木脑袋”,焦急的钱父索性来个迂回策略:以托蒋英给钱学森介绍对象为由,安排两人再次见面了。

可谁都不知道,其实钱学森,早就爱上了蒋英。只是他智商过人,情商感人,喜欢她,却不知该怎么表达好,一般追女孩不都是买几朵玫瑰表白心意,或者出去逛逛街什么的,他也的确是这样做了,急人的是,他见面的时候也不说话,就一个劲傻盯着蒋英看,把她都看尴尬了!

最牛的是,一次她听完他的学术报告,他提出要送她回家,然后就突然说:英妹,12年了,我们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需要互相安慰,然后,他就直接对她说:你跟我去美国吧!

她一听都懵了,说啥?为什么突然跟你去美国?难道这是表白吗?咱们是不是应该先通通信什么的?而他却说:不行,现在就走!

哎?你等等!

不行,现在就走!

这......好吧……

就这样,没有一句我爱你,她就和他举行了婚礼,尽管仓促,好像还有些“糊里糊涂”,但一个是年轻有为的留美博士,一个是中国乐坛美丽的才女明星,才子佳人的结合,再美好不过。

可为了和他结婚,她不得不推掉原定的演唱会,但这绝不是她唯一一次为了他放弃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了他们的爱情,她付出了所有,甚至自己的一生!

婚礼后不久,她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随他去了美国,然而婚后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并不浪漫。

作为一个智商逆天的才子,钱学森非常特立独行。到了美国的第一天,吃完早饭他就去上班了,丢下人生地疏的她在家枯坐一天。

晚饭后,钱学森只说了两个字:回见。然后就又去了书房。

她感慨:“这就叫结婚哪!以后多年的生活里,他都是这样。”

钱学森和蒋英

钱学森虽然不浪漫,但她确是实实在在扎进了他的心房,自从她来到美国,朋友们发现,一向严肃的钱学森活泼了许多,还很难得的办起了家庭聚会,她不会做饭,钱学森就挽起袖子下厨,他的恩师冯·卡门兴奋地说道:“钱现在变了一个人,英真是个可爱的姑娘,他完全被她迷住了。”

已故女作家张纯如曾撰写过一本《钱学森传》,里面曾这样描述过:“蒋英见多识广、美丽大方,加上一副好歌喉,加州理工学院优秀的男性,全对她着迷不已,他们甚至说,我们全都爱上了钱太太!”

彼此相爱,好消息也一个接一个的来,1949年初她怀孕了,10月新中国诞生了!

他们欣喜不已,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效力。可对于美国军方来说,钱学森知道得实在是太多了。他曾参与美国军方火箭研制,还撰写了美国空军发展规划,规划仅有九章,他就撰写了其中六章。美国不舍也不愿放他回国,其海军次长Dan Kimball甚至说:我宁愿打死他,也不愿让他走,不管在哪里他都值三到五个师。

于是他被监视了起来,未来一切难测,而她又刚刚做母亲,所以家人都想她先带孩子回国,可她却坚决留下,和丈夫一起承担未知的命运。

患难与共,生死白头,绝不是一句空话,我爱你,所以死心塌地,不顾一切。

很快,美国联邦特工,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了钱学森,危难关头,为了营救丈夫,她带着年幼的孩子四处奔走,最终在她的斡旋下,钱学森被关15天后释放。

可释放后,他又被告知不可以离开美国,同时限制他的活动,并要按时去移民局签到。实际上,他这已经是被软禁了,这段没有自由屈辱的日子,一过便是五年之久。

而他被软禁的那段时期,她才刚刚30岁出头,正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为了丈夫,她甘愿放弃一切荣耀,不惜荒废自己的歌唱事业。

软禁期间,住所电话都被监视,她就当起丈夫和孩子的全职保姆,本该出现在舞台上的美丽身影,却时常奔波在菜市场的路上。更难的是,特务经常上门来和她纠缠,甚至半夜12点钟还来电话质问她,她全都默默承受了。

她还在四周无窗的浴室里,放上一张小桌和沙发,让他可以躲开监视,安心搞研究……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曾这样写道: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妻子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钱学森非但没有被打倒,反而越来越有信心,还出版了《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讲义》。

转机出现了!

1955年,她看到一本中国画报的照片上,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照片上有一张她熟悉的面容:陈叔通。

陈叔通是钱均夫和蒋百里的老师,也是毛主席、周总理的挚友。如果能够得到叔老的援助,归国的希望可就大了。

于是她激动地和钱学森商量,一定要想办法和叔老取上联系。钱学森开始着手写求援信,而细心的她担心被特务认出笔迹,特意模仿了儿童的笔迹去写信封。

可他们还面临着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屋外都是监视的特务,如何把信送出去?又如何防止信落到美国政府手里?

她想了想,提议先把信,寄到比利时的妹妹蒋华那里,然后再请妹妹转寄给叔老。而家附近那个咖啡馆里,正好就有一个小邮筒。

她为此冥思苦想酝酿了很久,一个下午,他们两人打扮成去喝茶的样子,走近那间咖啡馆,监视的特务一看就立马跟了上来,假如他们真的走进咖啡馆,特务肯定也会进去,看到邮筒,他们的目的就要暴露了,那可怎么办?就在这危急时刻,钱学森猛地停下脚步,转过身来面向特务跟来的方向,装作我发现你们了,特务们只好也跟着停下两眼望天,来掩饰被发现的尴尬。

趁这机会,她机智地说:“你等我一下,我去趟洗手间。”然后她迅速走进咖啡馆,将藏在裙子里的密信,夹在给妹妹的家书中一起投进了邮筒。

就是她这封小小的密信,不仅成功让自己的丈夫恢复自由,更改变了之后整个中国的命运!

当妹妹蒋华看到这封密信时,就意识到事情有多重要,立刻将密信转寄回国内,叔老收到信后,也马上送到了周总理手中。

那时中国正苦于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美国阻挠中国侨民回国的事实,而就是这封求援密信,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据。

之后,在与美国的谈判桌上,面对“一脸无辜”的美国人,中方当场宣读了,这封钱学森亲笔写的信,并质问:“中国留学生的回国愿望,不仅不能得到美国政府的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自由,也受到了严重侵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人没想到,中国竟然掌握了这样有力的证据,只能说回头调查而立即结束了谈判……

最终,因为这一封信,美国不得不批准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也帮助新中国赢得了,对美外交的一次胜利,而在这背后,她功不可没。

他们历尽艰辛回国后,钱学森作为中国导弹研制的舵手,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他从零开始,之后的30年里,经常神秘失踪,甚至几个月杳无音信。当时,钱学森的父亲和她的母亲,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丈夫一消失,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也无法和他联系。

家里事无论大大小小,就只能靠她一个人。当时的生活物资也极度匮乏,靠她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实在是太难,太难。

有一次,钱学森又“不见”了,她急得坐立不安,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亲人,死活不明的痛苦折磨,竟急冲冲地就找到国防部直接问:钱学森哪儿去了?家还要不要了?

而当时的钱学森,正在戈壁荒漠之上紧张地进行着,“东风一号”近程导弹的发射准备工作。

1960年11月5日,消息传出:中国第一枚“东风一号”近程导弹,在中国西北地区发射成功!

聪慧的她,只从这条简单消息里,就猜到了丈夫的行踪,这才安下了心,后来她跟丈夫讲述,自己向国防部“索夫”的故事,两人都哈哈大笑。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正是钱学森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的进程!

1991年,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在盛大颁奖仪式上,他深情地说:“我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老伴干什么的?我向大家解释一下,我老伴,主要是从事古典艺术歌曲的教学,我今天获奖,不会忘记老伴几十年来,给予我的理解和支持。钱归你,奖(蒋)归我。”这大概是世上最动人的情话了!

钱学森的学生,国务委员宋健,曾和他们住在一个院,他经常看到他们两人一起散步:钱学森低头走在前头,蒋英在几步远后面跟着。

他们的爱,静静相伴,默默无言,彼此却是雨中遮雨的那把伞,彼此却是寒风中取暖的那堆火,同甘共苦,不离不弃。

当丈夫取得成就时,成为他背后的女人很容易,可要成为与他并肩而立的人却很难,更何况她的丈夫不是普通人,是中国航天之父。而她在成就丈夫梦想的同时,也从来没有迷失过自己,这正是这段婚姻最动人的光彩!

她明白丈夫为了国家,不得不牺牲小我,所以她习惯了丈夫的消失,她说:“我不能干扰他,我是搞音乐的,你是搞工程的,那你搞你的,我搞我的。”

说起她,人们只知道她是钱学森的妻子,却忘记了,她还是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被我国声乐界誉为:“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

归国后,她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不光教学,还撰写乐《德国艺术歌曲》等论文,并翻译国外声乐著作,编译法国艺术歌曲等等,为新中国的艺术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她也从不以大师自居,只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灌溉人。

学生祝爱兰回忆说:“记得刚分配工作那会儿,我在单位不方便做饭,蒋老师得知后,二话不说,就把她的煤气灶给了我。”那个年代,煤气灶可是稀罕物,是高档物品。后来她又帮助祝爱兰,踏上赴美求学之路。

祝爱兰感激地说:“没有她,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

2009年正值她90寿辰,她一手培养出来的章亚伦、祝爱兰、姜咏等名徒们,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答谢师恩的音乐会

她还培养了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中国声乐人才,如付海静、姜咏、孙秀苇、赵登峰、多吉次仁、赵登营……

她也愿意为慕名而来学声乐的人免费教学,别人过意不去,她只是摆摆手说:“你对我最好的报答,就是你把歌唱好就行。”

一次,她哮喘病发,需要喷激素才能控制。可正好要教套曲,学生不会德文,她就一句一句教,唱得她气都上不来,家人劝她赶紧上医院,可她坚持到后来声音都哑了,全部教完了才去医院。

她的学生赵登营说:“蒋老师教我们那整个是玩命。”

有一年,一个学生出国参加比赛,她就在病床上帮忙翻译,不断试唱修改。大家都心疼她,她却笑着说:“其实这都是在消耗我的生命。没办法,我爱教学这个专业。”

2009年10月31日,相守相伴62年,她爱了一辈子的丈夫,钱学森因病去世。

丈夫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沉浸在回忆中,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很久很久……

仅隔三年,2012年的2月5日,她也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一位卓越的声乐学家,一个划时代的科学家,他们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荏苒几十年的风雨中,他们让一生只爱一人的誓言,不再是一句空话。

就如他们儿时所唱的那首《燕双飞》:

燕双飞,燕双飞,

海角天涯俩相随,

俩相随呀人沉醉,

晴天霹雳一声雷!

寒风起,燕分开,

多少柔情多少泪,

关山万里不如归。

……

作为妻子,她谱写了“科学和艺术”,完美联姻的典范。

作为歌唱家,她创造了东方的艺术辉煌。

作为教育家,她为世界输送了中国的骄傲。

作为中国人,她更是我国航天科学事业发展的“幕后功臣”。

钱学森把他所有的爱,都献给了我们这个国家,而她也为这个国家,更为她深爱的丈夫,付出了所有。

在我们今天记住钱学森伟大的同时,也应了解知道这个伟大男人的背后,有这样一位杰出的中国女性。

她叫蒋英

笑颜如花绽,

玉音婉转流,

一生中国梦,

绝色中国人!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