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纪实:援鄂宣武医院白衣战士

  • 故事来源
    • “学习强国”平台

“我第一个进!”话音未落,肖汉已经开始穿防护服了。1月30日下午3点,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北京医疗队第五组队员进入隔离病房。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李艳、徐跃峤、李全瑞、肖汉4名医生与北京中医医院的2名医生一同进入隔离区。肖汉是宣武医院呼吸科的医生,同时他也是武汉人。早早买好回家过年车票的他,因为工作等原因,又退了车票。在得知医院要组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时,他...

“我第一个进!”

话音未落,肖汉已经开始穿防护服了。

1月30日下午3点,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北京医疗队第五组队员进入隔离病房。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李艳、徐跃峤、李全瑞、肖汉4名医生与北京中医医院的2名医生一同进入隔离区。

肖汉是宣武医院呼吸科的医生,同时他也是武汉人。早早买好回家过年车票的他,因为工作等原因,又退了车票。在得知医院要组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武汉是我的家乡,不回去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肖汉说道,

“那里有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更有无数等待救治的患者,我必须回去!”终于,他如愿成为宣武医院第一批赴武汉医疗队员,踏上“回家”路。

肖汉主动要求第一个进入隔离区,并严格按照步骤穿上了防护服。肖汉的身材高大,最大号的防护服穿在他身上,也是紧绷着的。细心的队友李艳、徐跃峤用胶条把他鞋套周围的边边角角全部封好。

肖汉冲战友们竖了竖大拇指,扭头率先走进熟悉却又陌生的隔离区,投入到紧张救治那些已经危重的武汉患者的工作中去。

当天下午,第五组医疗队员开始大批量接收病人,新接诊20名患者。其中一名30岁的女患者情况危急,引起接诊医生李全瑞的高度重视。来自宣武医院感染疾病科的李全瑞,一直工作在发热门诊,更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士”,可谓是身经百战。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全瑞今年55岁了,是此次宣武医院赴武汉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身体不太好的他一直在服用药物,但就算如此,他也一直坚持在医院的第一线——发热门诊工作。发热病人最多时一天要接诊300多名患者。科里人手不足,为了不影响工作,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自行服药,坚持战斗。

病人多,防护服穿脱复杂,为了不耽误诊治,李全瑞顾不上喝水上厕所。这次接到医院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的通知,他报了名,但直到要出发时,他还正在发热门诊当班。“国家有难,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义不容辞!”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武汉的新环境里,李全瑞积极组织专家会诊,协调无创呼吸机,给予那位女患者强有力的治疗。紧张的6个小时,忙碌而有序。

1月31日,宣武医院医疗队员孙雪莲、阮征、王长亮、肖凤艳、陈洪云、邢正涛6位护士,分组进入隔离区开展了紧张的救治工作。

孙雪莲感慨地说:“看到战友们微笑着走进隔离病房的大门,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身后,战友挥着手为我们加油,反复的叮咛,更给了我强大的力量。”

穿着严密的防护服,以往看似简单的操作都需要消耗更多的体能,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即便如此,每到一名患者身旁,队员们都要拉着病人的手说上几句家常,给他们温暖,给他们信心,鼓励他们战胜疫情。走出病区,队员们在调整之余相互鼓励,交流心得,为更好的救治患者不断优化护理工作。脱下防护服,看着每一个人湿透的衣衫,脸上被口罩金属条压出的压痕,戴着防护手套被汗水浸泡得褶皱的双手,队员们都笑了。

想起1月28日,宣武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后,为了方便在一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更迅速地穿脱隔离服,降低感染风险,孙雪莲、陈洪云、阮征、肖凤艳等护士就相互帮忙剪掉了各自的长发。“我从初中就开始留长发了。”孙雪莲一边梳着头发一边惋惜地说道。随着话音的落下,一把普通的家用剪刀就发出声音,剪掉了她的长发。一直以长发为傲的一把把青丝被姑娘们捧在手里,每个姑娘梳着个小揪揪照着镜子相互打趣,“水平有限,也就只能剪成这个样了。”虽说头发剪短了,可姑娘们觉得自己好美好美!

这批驰援武汉的宣武医院医疗队员共有12名。接到担任医疗队员驰援武汉的任务后,他们深感责任重大,纷纷在宣武医院印制的“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逆行出征》卡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天使之职,责无旁贷!”“武汉,我来了!”“抗击疫情,佑护生命!”“好像圆了一次当兵的梦!”“披上战衣,保护你!”“听党话,跟党走,打胜仗!”……句句出征留言,发自内心,感人至深。

勇敢的前行,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呼吸科李艳是此次医疗队队长。她的丈夫说:“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是作为医务人员,这是她的职责所在。我和家人会全力支持她,等她归来。”她可爱的儿子也在北京为身在前线的妈妈加油:妈妈加油,祝您早日平安归来,我会听爸爸和奶奶的话,请您放心!

“我的爱人就是抗击非典的第一批队员,这次我报名参加,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神经外科徐跃峤说道。“这次能到武汉去,为这次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很荣幸!”

“我不会辜负医院信任,保证完成任务!”寥寥数语,让我们看到了神经内科代理护士长阮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义无反顾。临行前,她与丈夫紧紧相拥。他们相识有20年了,她的爱人是一名警察,铁面无私是丈夫给她最深的感受。丈夫低声对她说:“平安归来!”20年来她从没见他流过眼泪,这是第一次。

在医疗队即将安检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了生日的祝福。原来今天是急诊科护士王长亮35岁的生日。而这,还是他看到自己的身份证才想起来的。“我们总是倒班,记不住日子的。”王长亮憨憨地笑着说。大家纷纷问他生日愿望是什么。“那我就许一个希望大家早日凯旋的愿望吧。”医疗队集结时,正在急诊上班的王长亮没顾得脱工作服就赶去集合。一直等到临行的最后一刻,同为医务人员的爱人才下了手术,拿着行李匆匆赶来。“我有高血压不拿着药我不敢走。”王长亮说。妻子在行李箱里给他塞了够吃一个月的降压药。

医疗队队员邢正涛和妻子白钰都是急诊科的护士,报名时他们就商量好了,一定要瞒着父母。可就在出发前,邢正涛还是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原来,母亲从媒体上得知了他要出征的消息。“这下,咱们瞒不住了。”邢正涛拥抱着妻子说道。父母对于他的选择表示支持,说男孩子不经历大事不能成大器。他们的孩子才一岁多,还不太明白爸爸要去做什么,只笑着挥着胖胖的小手和他说再见。出发清点医院行李时,大家发现新增添的几箱物资没有做标记,但由于走得匆忙,都忘了带笔。白钰见状立马掏出自己的一支口红,在箱子上书写大大的红色的“宣武”二字。“都说口红是女人的‘命’,心疼不?”白钰笑了:“不心疼,咱们物资多带点就给武汉人少添点麻烦。”

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作为专家组成员,在1月25日就被国家卫健委派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工作。她负责的南六病区是由普通病房改造的icu病房。到达后,姜利认真完善了治疗流程以及管理办法,逐一了解了病患情况。“我们管理的9名患者,3名危重,5名病重,低氧程度远较普通肺炎严重。”救治病人,竭尽所能!在姜利的带领下,病区开始执行早晚双查房制,排除隐患,为生命护航。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这个抢救新型冠状病毒危重患者的前线,姜利医生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习惯地打开自己的笔记本,静静地梳理着一天的感受,写下抗击疫情的心路历程。

1月28日:今天我们组有两个“大活”,一名肾衰患者要做血液净化,另外一名则要进行最危险的操作——气管插管。大家整理好医嘱后就开始全副武装。

查完房,我们兵分两路,分别去处理血液净化和气管插管。有了前几次的经验,我们提前把需要的药品事先准备好。不料喉镜又出了问题,在等待新喉镜的过程中,一位个子不高的男护士引起我的注意,他手法娴熟,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活干得让人看着极其舒服。操作的同时,还不停地安慰一旁新来的护士和屋子里焦虑的患者,像极病房里的一个“稳压器”。大概谁都愿意和他配班吧。喉镜和负压吸引装置终于来了。管床的小伙子义无反顾地戴上防护头套,像个勇士一样完成了危险的操作,淡然镇静。

1月29日:早晨一到医院就得知夜间又有一名患者去世,多少有些沮丧。然而,宝贵的时间更要留给活着的人。穿防护的时候被告知,防护很紧张了,进去一次一定要多完成一些工作。安排好上午的两个血液净化,看了看昨天插管的患者趋于稳定,想着那个40岁,昨天还在跟我们商量想回家的壮汉。一回头,床上多了一个人,一问原来竟是同行。一名介入放射科的医生,在给患者做介入治疗时不幸染病。看着他紫绀的嘴唇,升级的呼吸机条件,心里默默祈祷这一两天能有转机。这一次的肺炎,很多患者都是急剧恶化,氧合断崖式地下滑,顽固地不恢复。

1月30日:第五天,刚踏进病区的门,就被护士长一把拉住,说有个小护士喘得不行,让我过去看看。1991年出生的小姑娘一边喘一边哭。安抚姑娘的过程中了解到,她是来支援的,已经几个星期了。算算这姑娘比我女儿只大几岁,能够想象她所承受的压力和恐惧。跟护士长商量后,安排这姑娘休息,查个咽拭子再扫个ct,都阴性就踏实了。

因为插管上机的病人多了,进病房前和护士长达成共识,加强气道管理和其他重症常规护理。进病房后,又看到了一些新面孔,每个人的防护服上都写着名字和“加油”,得知都是各地来支援的icu护士。日间的工作流程明显顺畅了许多。到了中午,几个不太好的患者都逐渐趋于稳定,介入放射科医生也有了好转。连日阴天后太阳出来了,大家都心情大好。而好事成双的时候就更令人鼓舞。我们拿到了一箱可视喉镜和一次性页片,使得这项高危操作的时间得以缩短。

临下班前得知,90后姑娘没发烧,肺ct也没问题。希望姑娘能顺利回家……

此次医疗队中,70%的队员是党员。医疗队组成临时党支部,在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关心每一个队员,在积极救治病患的同时照顾好自己,不负宣武医院的期望,不负人民的嘱托!临时党支部书记李艳叮嘱党员们:“咱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家团结起来,有信心也有能力打好这场战役,完成好党和政府、医院交付给我们的任务!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及时向组织反映。”

“2003年非典时,我参加了第一批抗击非典的战斗,是当时那个团队中最小的姑娘,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非典时,身为党员的妈妈曾告诉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候不能当逃兵。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也对党员以身作则有了深刻的感触。今天武汉需要支援,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

这是一篇医疗队队员郭京护士写给临时党支部的《思想汇报》。郭京来自宣武医院普外科,是当年医院抗击sars最年轻的战士之一。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和17年前的sars有所不同,也有所相同。不同的是毒株不同,潜伏期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等等;相同的是,宣武医院、全北京乃至全中国有同样的一群人在义无反顾。17年的成长,让她拥有了更加丰富的重症经验、更加灵活的应变能力,还有,她同样勇敢、同样冲在了抗疫最前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句空话,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发挥最大作用,不辜负党员的称号。请党组织看我的行动吧!”郭京向党组织庄严承诺!

充满战斗力的宣武医疗队的队员们,每天都精神饱满地战斗在弥漫着危险的疫区一线,面对凶恶的新型冠状病毒,他们同许许多多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其他地方的全国同行们一道,毫无惧色,同仇“疫”忾,救治患者,共抗疫情!

驰援武汉的宣武医院白衣战士,加油!

作者:刘晓川

王蕾

编辑:王晓霞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