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播音员华雨辰: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有担当

  • 故事来源
    • “学习强国”平台

2020年1月23日,武汉迎来封城时间。这种极为特殊的管制方式,让许多武汉人陷入了恐慌和焦虑,1990年出生的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也是其中一位。“我和很多武汉人一样,晚上睡不着觉,看各种新闻,关注微博上大家讨论的热点。当时所有人的注意点都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上,我心里也非常担心。”在网络上狂轰滥炸的信息和议论里,有一些声音让华雨辰尤为难过。“网上有一些攻击武汉人的言语,说我们武汉人吃野生...

2020年1月23日,武汉迎来封城时间。

这种极为特殊的管制方式,让许多武汉人陷入了恐慌和焦虑,1990年出生的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也是其中一位。

“我和很多武汉人一样,晚上睡不着觉,看各种新闻,关注微博上大家讨论的热点。当时所有人的注意点都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上,我心里也非常担心。”

在网络上狂轰滥炸的信息和议论里,有一些声音让华雨辰尤为难过。

“网上有一些攻击武汉人的言语,说我们武汉人吃野生动物,害了所有人。听到这样的话很难受,但是又很无奈,因为这次的疫情确实暴发在武汉,我们没有办法和其他人解释。”

无法解释,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就在封城的那一天开始,华雨辰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为自己的城市出一份力。

她在朋友圈宣告:“封城就封,我们自己的城,我们自己守。”

华雨辰跟父母谎称要去单位值班,她填写了疫情招募志愿者的表格,在不知道疫情有多凶险的情况下,离开家门,投入到这场守护武汉的战役中。

疫情再严重,我绝不选择投降

华雨辰的“守城”,从接送医护工作者上下班开始。

她被拉到一个志愿者群里,里面都是有私家车的志愿者。每次只要一有求助,接送的单子就会被秒抢。

华雨辰抢到单子后就准备出发:戴着一个普通的护理口罩,在家里翻出一件丢了也不心疼的外套,然后用一条围巾把除了眼睛的部分都包裹起来,再加上一副装饰性的框架眼镜。

狡猾的病毒有时防不胜防。某天,接送医护人员的群里传来消息,有一位志愿者在接送医护人员的时候被感染了。

“群里陷入沉默,但不久大家就又相互鼓励,互相提醒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继续开始抢单。”

华雨辰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当时一切都是未知的,不清楚这个病毒的传播机制和原理,作为志愿者,说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是当我看到这座空空荡荡的城,我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投降了,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我们一定能做点什么。”

接送了一段时间的医护人员后,政府开始分班分批用班车接送,华雨辰第一阶段的志愿工作暂告一个段落,随即加入了另一个队伍——配合交警测量来往车辆人员的体温。

在武汉市青山区的三个点位,志愿者们都有自己的值班安排。当交警将车辆拦停之后,华雨辰会走上前,确认车里人员是否有发热等症状。

工作任务虽然简单,但是风险较大。当时医疗物资紧缺,华雨辰穿着只能用来防尘的防护服,耐心地一一询问。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最长的时候超过12小时。

“原来一直是警察在保护我们,现在我们也要保护他们。”

之后,大型方舱医院开始建设。华雨辰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帮忙搬运物资、铺床、搞卫生。等到医院建成之后,她又接到教育局打来的电话:“我们想从教育系统中抽掉一部分人进方舱当播音员,我们知道你已经在做其他志愿者了,很忙,你还愿不愿意?”

要进方舱,华雨辰坦言第一反应是有一点发慌。但没过多久,她就答应了。

“播音员必须普通话标准,而我是老师,有这方面的优势。再加上教师队伍中大部分人都已经有孩子,我还没有成家,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何必要几个人共同去承担风险呢?我能做的事,我就尽量去做。”

就这样,华雨辰来到方舱医院,和其他9位志愿播音员一起,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播放广播。当病人吃饭时,广播里传来美妙的轻音乐、励志美文、天气情况、新闻资讯以及医疗救治的最新进展……

方舱医院里紧张、焦虑的氛围,在播音员们的努力下得到了缓解。华雨辰晚上都会提前做好功课,明天要播什么,怎么播才能更好地舒缓病人的情绪。他们和心理咨询志愿者一起,让病人的情绪平缓了下来。

“一开始进院的时候,很多病人情绪会比较烦躁,但现在他们已经变得积极了。病人们会跟着护士一起打太极、跳舞、做广播体操。一开始广播操做一遍,但后来有患者提出做一遍不过瘾,就调整为每天两遍。除了舒缓的轻音乐,患者又提出可以放一些欢快的抖音神曲,我们也都根据大家的要求更换了。”看到病人们越来越乐观开朗,华雨辰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做志愿者期间,华雨辰看到新闻报道有人被感染了,有人牺牲了……但每一次,华雨辰想到的都不是转身逃跑,而是越战越勇。

“反而更加不怕了。我们的伙伴中,有人牺牲了,那我们更应该继续坚持下去,继续他们的那份事业,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

当防控疫情的进展一天比一天好,华雨辰觉得这是最自豪的时刻。

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在使劲

接受《中国青年》杂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华雨辰始终强调集体的力量。

搬运物资,群里面总有人比她先报名,比她先到,比她干得多,比她走得晚。华雨辰是副科老师,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做志愿者。有些人本身就上着班,却仍然拼命挤时间来参加。

华雨辰在记录志愿者交接班的物资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些武钢的工人,我们当地有句话叫‘地球不爆炸,武钢不放假’。但这些工人明明都在排着班,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志愿服务,和我们一起搬蔬菜。还有一位大姐,我和她一起搬了好几次货物,但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有次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时,我问她是做什么的,她说在邮局工作。邮局在抗疫的过程中承担了很大的运输工作,她还在上班,却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出来帮忙。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感动,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为了记录这些志愿者的感人付出,一些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他们捕捉着一线工作人员的感人镜头,为他们留下人生最为珍贵的记忆。华雨辰感激他们的付出。

“他们和我们冒着一样的危险,没有他们,我们在这次战役中的很多珍贵回忆也许就转瞬即逝了。但是通过他们的拍摄,我们将自己的这段人生记忆定格,以后回忆往事,会觉得欣慰。”

在这次的志愿服务中,有很多是90后,甚至是95后。华雨辰说,90后一直以来都被贴上很多标签,比如养尊处优,比如没有担当。但是通过这次的检验,给90后的很多标签应该被撕去。

“我们是独生子女,就像这次志愿服务,我也一开始不敢和父母说。家里面重的活儿他们都不让我干,如果知道了我每天都要搬运物资,他们会心疼。但是我觉得人的本质往往在危急的关头才能显现出来。”

华雨辰觉得,90后们生长在和平年代,身上的这种担当精神,很难给真正激发出来,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却是一次极佳的检验机会。

“在知道疫情人传人的情况下,那么多90后、95后、甚至是00后主动站出来,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也好,送餐员也好,前线的记者也好,我们都站出来承担工作,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有担当。”

一群年轻人共同使劲,面对严峻的危机,激发出了磅礴的担当和正能量。

在这次大考中,华雨辰觉得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变强了,也更富有同理心。

守护好这座美丽的江城,我们一起等待最终胜利的那一天。(中国青年杂志记者董铁莹)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