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时,一抹曙光照亮窗台。
回想起参加抗疫的四十多个日日夜夜,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我感动于一声令下全国动员全民抗疫的伟大,感动于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院士奋不顾身逆行武汉的气魄,感动于百余名龙江战士千里驰援小城安陆的壮举,也感动于青年志愿者们在住宅小区默默奉献的无声无息。
他们的身影不伟岸,但也是抗疫前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故事很微小,却一样值得我们品味与铭记……
不会拍照的“明星”
志愿者“明星”姓成,31岁,小区15栋居民,瘦瘦的身材让人很难将他与一家商贸有限公司的老总联系起来。因为他总走很远的路去府东卫生院给业主拿药,被安陆电视台采访过,上过《安陆新闻》,大伙于是称他“真成明星”了。有天晚上七点多,志愿者们还在为居民送货上门。我在微信上给他留言:“成总,拍几张照片给我留存备用。”成总回复说:“额,好的。之前多的时候都冇拍,我们这些人都是不喜欢搞宣传的班子。”实实在在的人说出的话语也实实在在。过了一会,他发来了一张照片,我一看,黑黑的看不清楚,便让他再拍清楚点。一会他又传来几张照片,光线虽好点,但全是推车和菜,看不到半个人。成总发来语音说,送菜时无暇拍照。我倒也谅解,送菜时是不方便拍照,不过暗想:这拍照技术有点差哦。三月底的某天,成总上门服务后,又在志愿者群里发了照片和视频,还是那样不见人脸的,不过这次他专门@了我:“拍脸不合适,所以都是无人出镜的照片和视频,因为要考虑受赠人的感受。”是啊,不是他不会拍照,而是他总想着别人的感受。
再疼也要忍着的“波波”
志愿者“波波”名叫聂波,83年生,住在小区10栋,供职于汉川市一家服装私企。社区一声号召,波波就踊跃报名当了志愿者。小区居民在家宅久了,都想吃点水果,物业公司人手有限,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志愿者的身上。他们单独组建了一个水果微信群,波波负责同水果商联系,并谈价议价。胳膊肘绝对往里拐,价格和质量不让居民们吃亏。有一天早上六点多,水果商把水果送到了小区门口,保安不让进,波波只得先转运到车库。他和另一名志愿者一袋一袋地提,硬是装了满满的一大麻木和两辆商场推车。由于太早,他没有找麻木司机拿钥匙,另一名志愿者在车前面负责方向,他则在车后面推。车太重,推不动,由于使劲过大,他一不小心把腿部韧带拉伤了。小区业主刘彩云知道情况后,专门给了他药酒。他说:“有好多业主对我们的关心让我真的很感动,腿再疼我也要忍着,特殊时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就这样,波波早晚各擦一次药酒,忍着疼痛继续坚持志愿服务,一天也没落下。
哪里有危险就去哪的“海涛”
志愿者“海涛”姓余,与波波同龄,小区25栋居民,老家在洑水,是家建材厂的老板。他原本负责运送小区1栋和2栋居民的物资,后来5栋有户业主家有人出现发热情况,社区在楼栋2单元入口处张贴了红红的封闭管理通告。通告一贴,这里便成了人人望而生畏的最危险的地方了。海涛担心另两位志愿者心里有包袱,便主动和他们换了岗位,由他运送3栋和5栋的物资。这两栋都是高层,户数多人也多,每天送菜量也很大。有一次,他去3栋送菜,因为单元入口处有个小坡,车重推不上去,他就转而拉车。几经颠簸,车上堆放在高处的大菜包滑了下来,情急之中,他忙腾出一只手去接,可手腕又怎能承受重达十几斤的大菜包,一不小心就受伤了。天性乐观的海涛没叫一声苦,硬撑着用单手把菜送完。事后,海涛说:“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呀!”
心比针细的“鑫哥”
志愿者“鑫哥”大名涂鑫,住在小区16栋,身强力壮,任职于上海一家纺织公司,典型的70后爷们,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他像大哥哥一样照顾着志愿者弟弟和妹妹们,无论哪一天,是雨雪还是阴晴,不管是送菜、送肉,还是送其他物资,鑫哥一定会在。别看他是爷们,可心特别细。送货前,清点品种,清理订单,他总能毫无差错地将订单与住户一一对应。小区有20多户独居老人,工作队员和志愿者分别对应包保。16栋1101室住着一位魏姓老太太,86岁,生活有诸多不便。鑫哥每天都会主动上门探望老人,然后在志愿者微信群里报声平安。他还会不时地送些免费蔬菜和粮油给老人,把老人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做志愿者的那段时间,鑫哥还总在不经意间给志愿者们拍照留存。待到小区解封时,鑫哥很意外地推出了一则精心制作的涂氏微视频,用一张张图片将志愿者们在小区服务的点点滴滴作了回顾总结。看着这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大家都颇受感动,都给了细心的鑫哥一个大大的赞。
从不抱怨的“银子”
志愿者“银子”本名曹银,住在小区10栋,与波波、海涛同龄,武汉人,安陆媳妇,共产党员,供职于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是唯一坚持到最后的女志愿者。为支持安陆抗击疫情,她家积极向安陆慈善会捐了款。之前流过产,身体条件不好,家里还有孩子和两位老人需要照顾,她硬是克服了这些困难毅然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在她看来,那些男志愿者就是奥特曼,做事给力;而在男志愿者的心目中,她堪称“女汉子”,从不抱怨。银子不会说安陆话,每每去楼栋进行居民登记、体温检测或送货上门时,总会遭遇业主不开门或有意躲避的尬境。这让她不得不耐心地作番解释。在物业公司工作时,有次遇到一位业主来买面条,她用刀割面条的外围大包装袋时,不小心把刀尖戳到了自己腿上,回家清洗上药后咬咬牙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中。一次给业主送消毒酒精时,那位业主拿到酒精后让她帮忙丢下垃圾,她二话不说把五大袋垃圾拎下了楼,还自我调侃:这提醒着我需要锻炼了……无论是遭遇尬境,还是遭遇苦恼委屈,银子总是毫无怨言,尽职尽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本色。
限于笔拙,恕我不能叙述每一位小区志愿者的微故事。李和平、孙建林、郭洲、胡清清、卓丹……我将他们的名字一一镌刻于记忆的心墙之上。他们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医院抗疫的主心骨,那么这些志愿者则是小区抗疫的顶梁柱。阴霾终将散去,神州大地已然春暖花开。如今,曾经在一起的志愿者们已回到各自的城市和岗位,只是他们留下的这些看似无关宏旨的微小故事,足以让我们生活的小区抑或这座城市,留下恒久的感动和力量。(作者系湖北省安陆市涢东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