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绽放在各个岗位“牛气冲天”的女士官

作者|佚名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军网
  • 发表时间
    • 2014-11-24

她们放弃了美丽飘逸的长裙选择了英姿飒爽的戎装,她们拒绝退伍回到花花世界选择留队继续铁血的军旅生涯,她们是军中绿花,她们是女士官!

又到一年退伍季,当战友们还沉浸在对老兵不舍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时,新一期的士官选取工作也将步入尾声。士官选取作为士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这支队伍建设质量,对基层部队建设特别是战斗力生成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见“士官”对于部队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在士官这个群体中有着这样一群人:她们放弃了满头长发和五颜六色的指甲,她们放弃了美丽飘逸的长裙选择了英姿飒爽的戎装,她们拒绝退伍回到花花世界选择留队继续铁血的军旅生涯,她们是军中绿花,她们是女士官!

女士官斩获全军军事数模竞赛一等奖

我叫薛心斌,是一名士官大专学员。1月20日,得到一个特别令人激动的消息:我和两位女生颜玉洁、高苗三人组队,作为士官大专学员,战胜拥有本科学历的军官学员,荣获2012年全军军事数模竞赛一等奖。

去年6月初,也就是赛前两周,队里接到教务科通知,组织学员报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建模是什么,是建造模型吗?这是颜玉洁听到数学建模的第一反应,同样是高中学历的高苗和我当时对数学建模也是一无所知。

零基础的三个人不得不从头开始学起,时间紧迫只能加班加点。我们的生活简化成了寝室、图书馆的两点一线,连食堂都很少去。图书馆关门了,我们就把书带回寝室,晚上熄灯了,我们就聚集到加班室,赛前的两周,加班室都是我们学习的身影,凌晨两三点就不曾熄过灯。

两周的强化学习中,当压力过大无法排解时,我们三人也会选择来到训练场慢跑上几圈。高苗笑称慢跑的时候,也是思维是最活跃的时候,经常是边跑边讨论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去年6月21日上午9时整,全军军事建模竞赛正式拉开战幕。战斗首日的第一任务便是选题,可是拿到选题后,我们

个人就蒙了,两道题都未曾接触过。

这可怎么选,还没开始就感觉没戏了!我觉得首先应该从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入手,作为小组唯一的男生站出来,由于军事建模竞赛的题目均是涉及军事相关的问题,公开资料相对较少,而这却给本就紧张的我们来了个当头一棒。

可参考的资料太少了,到底选哪个题?有点着急地的我问组长颜玉洁。颜玉洁开始建立模型,我负责软件编程,高苗也开始着手论文的编写工作。随着讨论的深入,模型建立的迷雾被一层层驱散。

25日上午,竞赛顺利地结束。赛后,两位女生的室友许佳冰告诉我,端午节就没见过小洁和苗苗,她俩的床四天都未曾动过。的确,我们小组三人在竞赛期间压根就没回过队里,饿了就泡上一桶面,困了就盖上毛巾被就地休息,颜玉洁和高苗也和男生一样,在实验室里不分彼此,足足熬了四天四夜。

当问道是什么支撑我们在一波三折中乘风破浪战斗到最后,我的话道出了小组三人的心声,就是队干部在入学教育时的那句话“不比学历比实力,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文凭比水平” 的话。而正是这个信念的支撑,最终换来的是全军一等奖的收获。

通信团2位女士官军区比赛夺3块金牌

鲜花簇拥,掌声阵阵。在总站的表彰会上,士官周娜、王仕薇在全站官兵钦羡的目光中,披绶带,捧金牌。在前不久结束的军区通信大比武中,她们两人从22个全区话务尖子中脱颖而出,夺得全能和2个单项共3块金牌。

周娜、王仕薇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却因同样的从军梦来到总站话务连。她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和意志力,是连队的顶梁柱;均是话务之星,语言表达和听辨能力强;目标明确,多次参加全军、军区比武夺得金牌……

新兵时,她们走进连队荣誉室,被满墙的锦旗和奖牌深深震撼了,无数巾帼英雄的事迹感染着她们的灵魂。特别是连队的那棵荣誉树,在她们心中扎下了根。当时,两人就在荣誉树前约定,一定要将自己的名字挂上去。

下连面临的第一次考核是熟背400个电话号码。那一晚,周娜与王仕薇说好,要一起得满分,否则决不离开教室。转接400个电话不出差错难度颇大,可惜的是,周娜在第397题上失误了,得全部重来。王仕薇给了周娜一个鼓励的微笑,2人通宵达旦把400道题做了100多遍。考核时,她们既快又准,双双被评为“训练之星”。

一次考核前,王仕薇不慎右手骨折,连队让她好好养伤,她却倔强地说:“我的手腕可以动,还能坚持。”周娜了解王仕薇的个性,不仅每天给她补课,还当她的陪练。结果,王仕薇硬是在考核中拿了第一,全连官兵都钦佩不已。

选取为士官后,2人多次夺得总站比武金牌,在全区也小有名气。但在一次全军成果展示会上,2人终于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那次展示会上有一个小型比武,参赛者是来自全军各大军区顶尖的话务高手。几轮比赛结束后,周娜、王仕薇只得到第四、第五名,这对于习惯拿冠军的她俩,是个不小的打击。回到连队后,她们与连队干部进行深入交流,得出结论:要取得一流成绩,不仅要刻苦,还要讲科学。

从此,她们坚持抓好口功、脑功、耳功、手功“四功”训练,逐渐摸索出了“象形记忆法”和“卡片列记法”,训练成绩不断刷新。她们身上常常揣着厚厚的号码卡片,清晨、中午、晚上,正背、倒背、抽背,一有时间就背号码。一年下来,仅背诵时用的录音机就用坏了4台。就是凭着这股拼劲儿,这对姐妹花频频站上冠军领奖台,被连队官兵称为“金牌姐妹花”。

通信女兵张梦倩:背下2000多个号码 3秒应答

张梦倩所在的连队是空军某通信团一营一连一号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军总机”。这个台站对上是空军首长机关的“耳目”和“神经”,对下是辐射全空军的话务“龙头”。这要求话务员每次执行通信保障任务,都必须确保通信“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

每天值班固定一个坐姿6小时以上,忙时平均1分钟接一个电话,一个工作日要敲击键盘1.5万多次、最少讲1500句话,还要时刻保持微笑,这样的工作张梦倩已经干了4年,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听声辨音,2000多个号码烂熟于心,3秒应答的过硬本领,在张梦倩看来都不是事儿。“‘脑功活、耳功灵、手功巧、口功清’是业务骨干必备的基本功。” 张梦倩轻描淡写地说,带着一份成熟、一份自信。

黄琼:医院里的最牛女士官

黄琼,武警部队首批女上士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国庆大阅兵安保“先进个人”贵州唯一女士官,武警贵州总队首届十大优秀士官唯一女性,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唯一女兵代表。

“牛脾气”:训练中2次晕倒不下火线

2008年6月,经过层层选拔,正在武警医学院学习的黄琼成为一名北京奥运会安保人员。

“作为一名武警战士,我当时想就是为国奉献是我的职责,我义不容辞。”为了更好的适应奥运安保任务,黄琼每天都会坚持进行十多个小时的抗酷热高温烘烤训练,训练让她2次晕倒、中暑,又坚强站起来,从医务室返回训练场,近两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让纤弱和娇嫩已经离她远去,眉宇间透露的只有奥运安保卫士的坚毅与刚强。

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那天,当漫天绚丽灿烂的烟火响起,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对她竖起的大拇指时,黄琼的脸上笑开了花。

“牛精神”:5年坚持战斗在护理一线

2009年10月,黄琼从武警医学院毕业回到了总队,成为总队医院一名士官护士。第一次走进病房,当她看到正在住院的伤病员,有拄着拐杖的、缠着绷带的,还有的躺在病床上上着牵引时,她的眼睛湿润了。“他们都是我的战友,都是我们身边的钢铁汉子,为了目标的安全,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受到了伤痛。”

“牛标准”:10万个病例零差错

“近10万例她经手地体检任务中,创下了“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的纪录,这是我们科室一致公认和肯定的。”黄琼所在科室覃碧武主任告诉记者。

“像她这样的士官,就应该竖为标榜,作为大家学习的典范……”说到黄琼,医院的何积书主任更是滔滔不绝,一个个感人小故事娓娓道来,赞叹不已。

帅气女兵班长:野战条件下做到听音知人

作为班长,她是领导的得力干将;作为女兵,她是军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姜黎明,这个出生在军人家庭的女孩,从上到下透着一股神气洒脱,举手投足间兵味十足。青春活力写在脸上,阳光自信挂在眉梢,齐耳短发,面容娇美,再配上一身合体的军装,那股飒爽英姿的范儿,就一个字:帅!

2009年,部队首次在高校征召女兵,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小姜毅然报名,经过层层选拔,她凭借良好的素质成为2009年大阅兵后首批参军入伍的女大学生士兵。来到部队,历经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姜黎明军事训练样样合格,业务操作驾轻就熟,昔日那个优雅的女生变成了一名英姿飒爽的女战士。

一次,军区大规模演习拉开战幕。姜黎明和另外一名女兵负责整个演习的通信保障任务。演习开始,战斗渐入白热化,野战帐篷里密集的电话声此起彼伏。随着来电铃声的响起,小姜熟练地接起电话,随口就说:“你好,参谋长,请问您找谁?”紧接着麻利地连接上另一个话孔:“你好,张参谋,参谋长找您。”

野战条件下要做到听音知人,这可不是三两天的功夫。平时工作中,姜黎明早已达到了“操作技术熟练、动作迅速准确、接线听音知人”的标准,但野外实战通信保障非比平时,电台信号遭“敌”破坏时好时坏,联络中经常出现忙音,“耳功”“口功”和“手功”的要求必须相当严格。

面对千余个电话号码及来来往往目不暇接的报文,上百条勤务用语和各种番号、代号,坐在三尺机台前的小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虽是普通一兵,但那一刻,她犹如坐镇中军帐指挥千军万马、从容若定的将军。

20多天的演习结束,姜黎明以熟练的业务技能、无可挑剔的工作标准赢得了军区首长的连连称赞。当一位首长得知她姓姜时,笑着说:“姜还是老的辣。”小姜一听也乐了,立正行礼:“报告首长,我入伍才两年。”

当兵第3年,本来能够提干的小姜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时机,但她丝毫没有气馁。作为班长,她把整个班带得内务评比一流、业务操作一流、军事训练一流,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名气大了,连队领导一看,行了,连里正好缺一名排长,就让小姜先代理吧。一段时间下来,雷厉风行的她又把整个排带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

闲暇时,姜黎明也会把心爱的二胡拿出来在战友们面前秀一下,每逢连队文艺演出,她娴熟的才艺总能赢得战友们的高声喝彩。她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加上悠扬的二胡演奏,每每给军营带来了春风,带来了柔情,也点燃了官兵们践行强军目标、投身强军实践的热情。

铿锵玫瑰忠诚无瑕,一枝独秀军营绿花。如今已是5年兵龄的小姜,年初又刚晋升为上士,她坚信,凭着对军营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自己这朵铿锵玫瑰将会绽放在美丽军营,开出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花。

尖兵电视台里“姐妹花”

在济南军区某通信团尖兵电视台,有两名女大学生战士报道员。上士叫胡文华,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列兵叫吴士印,毕业于山东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她俩在工作上配合默契、形影不离,在生活中亲如姐妹、互相关爱,倾心尽力把电视台办的红红火火,不少栏目深受官兵喜爱,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尖兵电视台的‘姊妹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管是两名“兵丫头”,却干出了让小伙子们都赞叹的成绩。尖兵电视台2012、2013年连续两年在集团军铁军电视台《铁军报道》栏目上稿总数第一、被集团军政治部表彰为“军营电视台建设运用先进单位”;制作的微电影《钢枪玫瑰 我为自己代言》获军区2013年度 “精彩网来”网络文化作品展播活动优秀作品。胡文华2012年被集团军政治部表彰为“军营电视台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一次;吴士印也被表彰为“优秀主持人”和“最美新兵”。

女士官当“兵记者”一年一个三等功

她,体重不足一百斤,却能肩扛30余斤重的摄像机持续拍摄1小时;

她,入伍时带着一口浓重的“广东腔”,却通过努力成为“金牌主播”;

她,从新兵连时的心得体会都写不好,都如今却频频在各类媒体露脸;

她,就是海防某师通信连新闻报道员钟雁仪,一个常被战友调侃为爱较劲的“女汉子”的女兵。

担任业余报道员以来,钟雁仪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她先后在军内外媒体发表作品40余篇,带出10余名新闻报道骨干,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去年国庆期间,由她拍摄的电视新闻《海岛官兵开展多项文化活动迎国庆》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由她制作的《阳光快乐女兵》短片在上级组织的DV创作大赛中一举夺魁。

通信女兵樊丽:摸爬滚打与男兵在训练场上PK

2010年底,樊丽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放弃了月薪近5000元的“铁饭碗”,怀着浓浓的军旅情怀,决定报名参军。

女孩子的青春很短暂,如果参军就意味着青春将与汗水为伍,以训练为伴。作为女孩子,谁不想拥有时髦的着装和舒适的生活,樊丽也一样。但是在追求时尚与追求荣誉不能兼得的时候,樊丽选择了荣誉。不为做给谁看,只为活得精彩,她从不因为达到目标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年男兵都要到野外参加4个月的野外驻训,女兵就要留守营区参加正常的值勤和卫生的维护,当别人如何考虑干好本职工作时,“别人能去驻训参加训练,我也能去”的实际行动在自己心里开始发芽。和男兵一样身披装具,脚穿作战靴在训练场上“PK”。摸爬滚打,衣服湿透,脸也晒黑了,换来了是她胸前的军功章、身边的战友都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通信女兵爬电杆扛圆木赛过男兵

成都军区某红军师通信营通信连有个女兵,军事素质样样精,爬得了电杆,扛得动圆木,赛得过男兵,提起她,连队官兵都赞不绝口:“这个女兵不简单,简直就是条‘女汉子’。”她叫李欣瑶,是通信连八班班长,眉目清秀,长相端庄,却不爱对镜梳妆打扮,唯独喜欢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同男兵比个上下高低,久而久之,逐渐在大家心中确立了“女汉子”的形象。

不久前,李欣瑶被军区评为“十大标兵士官”,当被问到她的成长历程时,她满怀激情地说到:“我觉得,不管是男兵还是女兵,要当就要当一个能打仗的兵。现在,我军有了女飞行员,三军仪仗队也有了我们女兵的身姿,我要以她们为榜样,继续瞄准强军目标,苦练打赢本领,争当无愧于红军传人的精武标兵!”

“扎斯满,保送入学的名单已经公布了,你榜上有名。”近日,某防空旅指挥一连指导员王在奇把这好消息告诉了正在训练的女兵扎斯满。

扎斯满能作为优秀士兵保送入学,应该说是“众望所归”。扎斯满,藏族姑娘,当兵之前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入伍之后,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敢于向男兵叫板的拼劲,创造了连续3届在旅“八一杯”军事大比武中获得女兵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士兵,扎斯满为自己的这段军旅生涯书写了辉煌的一章:先后被旅表彰为“神箭标兵”,被集团军表彰为“感动集团军十大人物”,被军区表彰为“百名精武标兵”、“强军精武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军区、集团军作巡回报告,2013年底被军区记二等功1次。

现在的扎斯满,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样,任凭风吹雨打,越开越鲜艳。

被习主席接见的海军维吾尔女兵

阿依提鲁尼·许克热提,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维吾尔女学员,2013年她服役海军井冈山舰,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习主席十分和蔼可亲,鼓励我要努力学习工作,为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想到习主席的话,心中都是暖暖的。”阿依提鲁尼说。

精彩仍在继续......

退伍季:女大学生士兵放弃名校留在部队选士官

又至金秋,21岁的上等兵邓欣即将义务兵服役期满,父母希望她返校继续读书,但邓欣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队选取士官。这份坚定,一如两年前,她在母校北京理工大学就读期间报名入伍时的义无反顾。

2012年,邓欣怀着梦想报名入伍。新兵下连第一天,连队组织参观机房,一号台的老兵们接转电话时甜美流畅的声音和娴熟的操作,深深吸引了她。在邓欣的眼中,她们是那么潇洒。通过一根根银线,连接“千军万马”,举手投足充满魅力。听班长说,没有过硬的本领,就成不了一号台的兵。邓欣暗下决心:一定要进入一号台!

俗话说:小曲好唱口难开,志向好立步难迈。后来邓欣真的如愿以偿进入了一号台工作,但面对“背不完”的电话号码,天生对数字不敏感的她打心底发憷。刚开始那会儿,邓欣见缝插针练背记,练得仿佛着了魔,就连晚上做梦,脑海中出现的都是电话号码。她还在枯燥的数字背记中摸索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从死记硬背中跳了出来。

脑功、耳功、手功都通过了,最令邓欣头疼的是口功。出生在湖南长沙的她乡音特别重,当时的班长曾对邓欣说:你这口音,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话务员,难。“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这个从小不服输的湘妹子憋足了劲。为练好普通话,她每天跟着电视播音员学发音,对着镜子练口形,拿着报纸练语速,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最终练就了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邓欣在同年兵中脱颖而出,第一个考取独立上岗值班“工号”,还成为第一个被通信站评为“五星话务员”的新兵。如今,已成为一号台班长的她在用户说出号码1秒钟之内就能准确无误地将电话转接出去,数千个电话号码和大量部队番号倒背如流,转接电话10万余次无差错。

两年过去了,已经成长为一号台班长的邓欣吃过了苦,也尝到了甜。2013年她荣获全军人工电话站业务考核第一名,荣立三等功1次。对于女儿的选择,父母都有些不解:究竟是什么“魔力”,让从小娇生惯养的她如此坚定?我们不妨从邓欣的生活环境中、言谈举止中寻找答案——

她的床头有一段“格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愿用指尖,在三尺机台上奏出最动听的青春乐章!

她为自己的事业而骄傲,一开始立志当“一号台的兵”,如今更时时事事用“一号台班长”的身份自我要求、自我鞭策。

她说,我爱自己的岗位,舍不掉、放不下!

每一名追梦人都有属于自己内心的风景,像航标、像灯塔,蕴含希望、指引方向、传递力量,让人永不言弃。正是因此,女兵邓欣更懂得,得到与失去不能简单靠物质利益判断,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才是最本真的力量源泉,因为她对这身“空军蓝”眷恋得如此深沉。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