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李小龙的功夫片的播放,及由香港咏春拳师梁挺的走红,中国功夫开始在世界崭头露角,大放光彩。一些外国青年也追随着功夫片的足迹来到了中国,开启了他们的“中国功夫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李小龙的功夫片的播放,及由香港咏春拳师梁挺的走红,中国功夫开始在世界崭头露角,大放光彩。一些外国青年也追随着功夫片的足迹来到了中国,开启了他们的“中国功夫路”。
出生在德国的飞利就是中国功夫的爱好者,小时候因受中国功夫电影影响,逐渐喜欢上了中国功夫,进而成为一些功夫巨星的忠实粉丝。为此,他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学习武术,目前就读于首都体育学院,学习专业的中国武术。一个痴迷中国功夫的德国小伙,却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混迹人群,几乎看不出他是个“老外”。
“刚来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没有朋友,每天就在体育馆练剑、打拳。现在,虽然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但是每天的训练和课程都排得很多,基本没有时间玩。”飞利说道,虽然已经在中国待了五年,但是只去过清华和人民大学,别的学校还没来得及参观。
飞利说,他每天除了学习专业的武术外,还要学习跆拳道等一些体育相关课程,除此之外,他还会在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由于对北京不是很了解,他也很少去一些大商场逛街,大多都是在学校附近买些生活用品。
有时,飞利会在学校的草坪上练拳法。他说道,“这里本来就是体育学校,练习什么的都有,所以不会引起围观。在这里练习,既能熟悉动作又能呼吸新鲜空气。”谈到未来,飞利希望能够一直从事与武术相关的工作。“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长远计划,但是我会一直练武术。”他说道。
热尼亚,1993年9月10日出生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6岁习武,10岁参加世界锦标赛获得冠军。今年21岁的她,习武已有16年。在2008年奥运会上她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2013年9月来到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习。
热尼亚的笔记本,上面记得密密麻麻,对待学习,热尼亚非常认真,不同于其他经常出入夜店、酒吧的年轻人,热尼亚身上多了许多朴实和稳重。这或许是从武术中领悟到的。
“武术给我了自信。第一次拿第一名非常高兴。”剑成了热尼亚生活中最好的朋友,热尼亚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爱剑。
在从事武术的16年里,热尼亚获得了无数次冠军头衔。最近的一次2015年留学生武林大会中热尼亚再次获得了网络人气奖。热尼亚为记者介绍各个奖状的由来。
热尼亚坦言,成为专业运动员后,兴趣变成了专业。伤痛成了家常便饭。自己做过两个手术,肌肉拉伤、韧带断裂是常有的事。
“如果不是武术,我也不会来到中国。如果生活中没有武术,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热尼亚满怀感恩的告诉记者。
在上大学之前,妈妈会带热尼亚定期来北京训练,她们拜访了很多中国老师、名校。女子剑术世界冠军刘清华教练就曾经教授过热尼亚武术。
热尼亚对未来有很成熟的打算,大学毕业后会继续考研究生,等研究生毕业后会去俄罗斯做跟武术有关的工作。“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武术不仅包含舞剑等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是内在的精髓。我未来会做教学和有关保健康复的工作,将中国武术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
热尼亚的妈妈也是一个武痴,为了帮助女儿学习中国武术,她自己自学武术,每年都会定期来中国拜访中国名师,学习书籍、视频。热尼亚在变成专业武术运动员的同时,妈妈也成了哈萨克斯坦国家队的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