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虽然只是个县委书记,但他的眼光并不只是放在县里的大事小情上,他实际上是把正定作为中国农村的一个试验点,通过在正定,把他心里的想法付诸实践。
故事摘编自《学习时报》的文章《“近平把战略眼光和务实精神结合起来,很了不起”——习近平在正定》,发表时间为2018年02月09日。故事讲述人——周伟思。周伟思曾在《河北青年》杂志社工作,1984年采访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撰写报告文学《而立之年》。
习近平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他毕竟有过几年大队支书的实践,对农村的人际关系、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技术、水利建设、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问题都很清楚。陕北和河北,同处北方,农作物品种相差无几。如果换另外一个常年在机关工作的人下来担此责任,指导农村工作,恐怕会很吃力。在农村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上,下面反映给他的难题,甚至有乡党委书记跟他请示一件麻烦事,他很快就会给出一个想法,告诉该怎么解决。有些乡党委书记和他相比,可能还没有他的基层工作时间长呢!
同时,他还有一种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战略眼光和务实精神这两点结合起来,很了不起。当年,他虽然只是个县委书记,但他的眼光并不只是放在县里的大事小情上,他实际上是把正定作为中国农村的一个试验点,通过在正定,把他心里的想法付诸实践。他还在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专家的帮助下,搞了一个农村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就设在一个村子里,人员都是兼职的,他们通过认真探讨、研究,就“三农”方面做了很多小范围的试验,其中包括分配制度、土地制度、村级选举,还有具体到经济作物的选择、新品种的选育、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设备的分配、农村基本建设、乡村的房子、环境、公共设施配套等等,为农村发展中的很多具体问题开辟了“试验田”。习近平还把一些国外乡村发展的新模式,也放在这个研究所里进行实验,全方位地去寻找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道路。这个研究所做了很多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给正定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