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名提”徐德山

作者|黄洁
  • 故事人物
    • 徐德山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北京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法制日报——法制网
  • 发表时间
    • 2018-07-16

徐德山带嫌疑人指认犯罪现场。办案“有瘾”老徐从来不怵嫌疑人“耍滑头”,他喜欢和嫌疑人斗智斗勇。”老徐说,审讯工作很难,但站在正义的角度去俯视嫌疑人,就有了必胜的决心。

徐德山,现年60岁,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五支队民警。28年重案审理经历,上千件经办案件成功移送起诉,他是检察官、法官眼中的命案质量保证,是各大公安院校争相邀请的案审专家,是当之无愧的京城“名提”。徐德山曾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9次,荣获公安部“全国侦破命案先进个人”、北京市公安局“优秀老民警”等荣誉称号

提指公安机关从事预审工作的预审员。预审是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讯问,目的是核查所获犯罪证据,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情节和其他犯罪线索。

“审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一拍桌子一瞪眼,嫌疑人就‘撂’了。不能顶牛,要激起情感共鸣,要在20分钟内迅速看透嫌疑人。”老徐说,审讯工作很难,但站在正义的角度去俯视嫌疑人,就有了必胜的决心。

预审部门是公安机关的关键部门,它决定着被捕的嫌疑人是否定性为罪犯、是否移交检察机关起诉。在这里,老徐面对的都是“狠角色”,嫌疑人翻供、不供、质疑证据合法性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办案“有瘾”

老徐从来不怵嫌疑人“耍滑头”,他喜欢和嫌疑人斗智斗勇。老徐也不爱“死磕”,他相信每个嫌疑人内心都上了一把锁,而自己就握着那把万能钥匙。最让老徐兴奋的事情莫过于又“突破”一个嫌疑人,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2007年春末,北京警方接到报案,门头沟东方红隧道内发现女尸。经现场勘验,此案被定性为故意杀人。根据现场提取的DNA、该女子通话记录及银行卡转账情况,邱某被锁定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警方工作,邱某很快到案。

没成想看守所内,邱某却百般抵赖,他一口咬定和死亡女子仅为朋友关系,资金往来系为代其办驾照。

9天时间,审讯毫无进展,这让老徐犯了难。他茶不思饭不想,反复查看讯问笔录。第10天,他找到了突破口。

老徐语气强硬:“就算你不承认,我们也能根据相关证据定你的罪。你不怕死?”

“不怕。”对方求死的决心让徐德山心头一惊。

“那你死之前,还有没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这个问题问出后,嫌疑人的眼皮动了一下,这个细微动作被老徐敏锐地捕获。

“我想问问,如果我死了,我的车会怎样?”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都有最在乎的东西,原来嫌疑人最在乎的是那辆作案时运输尸体的车。他为什么会这么在乎那辆车?根据邱某此前供述,他一度非常落魄,认识妻子赵某后,生活才好了起来。妻子对他的恩情让他没齿难忘,车是妻子给他买的,意义大过自己的性命。他担心车辆一旦被定性为作案工具,将被收缴。

原来症结在这里!嫌疑人交代在望,老徐赶紧拿出法条:“最高法院司法解释里有这一条,只有被告人名下的车,才能被扣押和拍卖。这辆车登记在你妻子名下,不会被我们扣押拍卖,你放心吧。”

嫌疑人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终于吐口了。

“杀人放火,必有因果。”老徐知道,每个案件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有些理由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理解,但却是破案的关键。

“零口供”定罪

在一些复杂案件中,很多嫌疑人以沉默对抗审讯,企图逃避法律制裁。

“秉持证据意识,穷尽所有可能,让正义不缺席。”面对无助的被害人家属,老徐给自己立下这样的“军令状”。

那是一起十几年前的积案,被害人老母亲的眼泪让老徐心如刀绞。儿子在一起高利贷纠纷中无辜被杀,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相关证据缺失,主犯董某逃匿,两从犯被轻判。收到判决后老人悲痛欲绝,十多年来不断上访,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2011年是全国追逃年,无处可躲的董某投案自首,但他坚决否认自己是主犯,以沉默对抗审讯,案子在一丝曙光来临时再次陷入僵局。

嫌疑人的“零口供”对警方锁定犯罪行为形成一层迷障。面对拒不认罪的嫌疑人,老徐锲而不舍寻找突破口。他带领侦查员再次来到董某当年所在公司,从旧纸堆中找到了一张11年前的通讯录。

一长串人名单,老徐决定一个一个走访。十几年过去,通讯录上的很多单位和联系方式早已不复存在。数九隆冬,老徐带领徒弟三上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地,走访40余名相关人,搜集大量证据。这些证据一致指向董某就是那次群殴事件的纠集人,他唆使同伴买棒球棍,并给予被害人致命一击,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

在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下,嫌疑人的沉默已无法达到逃避刑事打击的目的,老徐坚定了以“零口供”送其上法庭的决心。这起案件最终形成以“零口供”诉讼标准的证据链条,嫌疑人在“零口供”的情况下受到法律制裁。此案的破获有力捍卫了法律的尊严,无论是从打击犯罪、震慑犯罪还是维护公平正义都意义深远。

收到主犯死缓判决书,被害人老母亲泪流不止。那年端午节,老人带着亲手做的粽子和一面写着“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锦旗,连夜来到老徐单位,感激的热泪长流。

侠骨柔心

据说,再难的案子老徐都敢接,再复杂的案子,老徐都能把线索查证穷尽,并且质量极高,为此,人送老徐绰号“疯子”“傻子”“拼命三郎”。“嫌疑人快‘撂’之前,我的心啊,那个‘砰砰砰’跳得厉害啊。”老徐就是这样一个办案“狂人”。

虽然经常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但老徐并未因此而变得铁石心肠。相反,这条硬汉有着侠骨柔心。

一起故意杀人案令人发指。出租车司机李某先后杀害5名女子并残忍碎尸。李某到案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案件到此基本可以移送检察院起诉了,但因为嫌疑人对预审员的一句狠话,老徐敏锐地意识到李某可能还有其他重大犯罪行为没有交代。

李某的妻子也是同案犯。李某家中有孩子嗷嗷待哺,且身体9级伤残。夫妻二人入狱,孩子将面临无人照管的境地。为此,老徐多次去找李某的亲戚,说服他们照顾孩子。老徐还了解到,李某有一笔5万元的风险抵押金在出租车公司,其中1.8万元是孩子当年的救助金。随后,老徐多次到相关部门奔走,取出了那笔救助金。

“这是我孩子救命的钱啊!”得知消息的李某“扑通”一声就给老徐跪下了,“徐警官,我交代,我都交代。”

李某随后交代的一起陈年大案让老徐着实震惊。那是一起8年未破的灭门惨案。1995年5月,因不满自己被辞退,李某持刀闯入原所在公司经理家中,将其一家三口杀死后焚尸。

案子移送起诉后,有人问老徐是怎么发现嫌疑人还有漏供的,老徐回答“靠直觉”。但这所谓的“直觉”来自大量案审工作的经验积累,来自夜以继日的钻研和孜孜以求的坚持。

从事案审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把命案办好,除了要攻破犯罪嫌疑人,更要做大量细致的调查工作,为公诉提供完备的证据支撑,最终让嫌疑人得到公正的审判。

有这样一组数字。在一起涉众暴力犯罪案件中,老徐仅对嫌疑人制作讯问笔录就达200多份,用在讯问上的时间累计达700小时以上,而这些还不包括外调、复核、送检的时间,更不包括同期审理的其他多起案件。老徐工作的细致程度可见一斑。

无声的功劳簿

老徐常说,一名优秀的预审员要训练自己成为三个“家”,要做杂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要把自己锻造成能掌控全局、能洞察人心、能自如收放的人。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其实说到底,就是一门心思办案子,一门心思想办法办好案子。”

在老徐家中的书桌上,摆放着106本工作日记。这些日记横跨40年时间长河,记录着老徐工作的点点滴滴,审案心得、机构变迁、人员流动等事无巨细,这些宝贵的资料如今已成为法制案审部门变迁的“大百科”。

有人说,老徐接手的案件绝对能拍成一部精彩绝伦的烧脑电影,老徐经历的故事可能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从警28年,老徐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9次,荣获公安部“全国侦破命案先进个人”、北京市公安局“优秀老民警”等荣誉无数,他所带领的团队被北京市公安局命名为“徐德山先锋示范岗”“徐德山杰出民警工作室”。他撰写的《讯问的策略与方法》《侦审一体化对侦查员的能力要求》等文章已经成为同行们的“手把件”,他创作的以真实案例改编的长篇小说《饕餮豺狼》和专业书籍《较量——预审警官札记》指导着新预审员们的学习和成长。

老徐今年就要退休了。作为一名在预审一线奋战一生的老民警,他舍不得这与预审相伴的时光。从年轻小伙儿到如今两鬓已有些斑白,28年,只有履历上满满的功奖记录诉说着他普通却不平凡的从警生涯。

一生钟情警察事业

我50岁的时候,有人劝我说,老徐,天命之年了,能少干点就少干点吧!我不为所动,一如既往。我55岁的时候,有人劝我说,老徐,艾服之年了,注意身体,少干点吧!我不为所动,一如既往。我58岁的时候,有人劝我,也在嗔怪我,老徐,快60岁人了,能歇着就歇着吧,别干了。我不为所动,一如既往。时间进入2018年,真到要退休的时间了,关心我、爱护我、理解我的人对我戏言,老徐,多干点吧,退休了想干也干不了了!

是呀,时光飞逝,我是将60岁的人了!但是,我是多么不舍这份挚爱的事业!我无怨无悔我的过去,无怨无悔为了公安事业贡献我的青春!我只是案审队伍中普通一兵,可谓沧海一粟、百花一草,我所取得的成绩也是那么的微小。我知道,真正的案审精英隐藏在万名警察队伍中,他们愈事韬晦,群居游处;他们干将之器,暗藏锋芒;他们深扃固钥,不露圭角;他们有勇有谋,机智果敢。他们是真正和犯罪嫌疑人较量的神!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