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摘编自《学习时报》的文章《“习书记制定‘人才九条’的过程,也是正定解放思想、促进改革的过程”——习近平在正定》,发表时间为2018年02月12日。故事讲述人——李乃毅。李乃毅曾任河北日报社记者,1983年3月采访习近平,撰写以“人才九条”为主要内容的《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一文,《河北日报》3月29日头版头条刊发。
“人才九条”发表后,省内外媒体(包括《建设日报》)纷纷转载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教育家潘承孝等50多名高级专家学者,应聘参加了习书记组织的经济顾问团。于光远和数十名顾问先后到正定讲学,为正定发展出谋划策。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0多名科技人员来函咨询、提供项目、联系工作调动,许多人是拿着报纸找到正定县政府的。习书记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干部,用心落实“人才九条”,热情接待应聘人员,认真解决实际问题。仅一年多时间,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好项目就在正定安家落户。长期亏损的工厂扭亏为盈了,库存积压的产品畅销全国了。195型柴油机、精细化工“碱性玫瑰精”、“三露”(今日的“大宝”)化妆品、优种“冀棉2号”等一批优质产品投产。有的填补了我省空白,有的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县委、县政府还依照“人才九条”精神,积极挖掘本地人才,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县各界人才进行普查,登记造册,建立“人才账”。不论身份,唯才是举,择其专长,量才使用。同时,通过讲习进修、脱产培训,提升干部素质,展开经联协作。先后与全国32所学校、21家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引进人才和项目,并以此为突破口,创办了131家乡镇企业,扩大了村民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
很快,人才效应就反映到县里工作的其他方面。习书记刚来正定的时候去学校调研,他看到透风漏雨的危房教室,趴在土台上写字的孩子,半年多拿不到工资仍坚持教学的老师,心情沉重,非常难过。他多么想给老师、孩子们改善一下教学条件,可是拿不出钱来啊!如今县财政收入增加了,他可以做以前难以办成的事情了。县委决定,教师工资开支列入县财政预算,每月与干部同时发放。县里筹措187万元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对1020间教室危房进行维修或拆除新建,给孩子们购置木课桌椅3000余套,16个村新建了教学楼。13个公社建立了文化站,45个村成立了俱乐部。不仅如此,对县城的主要街道重新规划建设,对重点文物古寺楼塔进行修缮保护。建起荣国府,带动旅游发展。同时开展“五讲四美”精神文明建设,改变陋习,治理环境,清洁街道,美化县容,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在与习书记接触中感受到,他确实爱才,可以说,他遇才起敬,得才欣喜。“人才九条”出台后,他为了把石家庄市的一位新产品发明人请到正定办厂,晚上亲自到桥东区谈固小区登门拜访。小区楼房很多,不知住在哪个楼,习书记便用双手作喇叭扯起嗓子高喊那个人的名字,边走边喊,终于找到了他的家。当习书记了解到发明人在研制新产品过程中,他的儿子误服试剂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立刻答应把技术转让费再提高一些,以便给孩子治病。这位工程师深受感动,很快在新城铺乡办起了日化厂,当年盈利39万元。这对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乡办企业来说,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正定有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叫贾大山,为人正派,性格耿直,说话直来直去。习书记刚到正定工作时不满29岁,贾大山不屑地说:“来了个嘴上没毛的人管我们。”这话传到习书记耳中,他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主动去贾大山家拜访,请教如何才能把正定的事情办好。习书记在与贾大山交往中发现,贾大山这个人德才兼备,坦诚务实,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于是打破非党人士只能担任副职的惯例,把他直接提拔为县文化局长。贾大山当局长后,各项工作干得很好,受到人们称赞。
这仅是两个事例,像这样的事还有许多。在“人才九条”中,可以处处体现出习书记思人之苦、谅人之难、成人之善、容人之量。像“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一旦感到自己的技术专长不能有效发挥时,可以申请调到所向往单位,县委、县政府不加阻拦,并给予提供出走方便”,等等。我想,正是习书记这种善政为民、厚德待人、求贤若渴、敬士如宾的人格力量,使有志之士心甘情愿汇集到正定,凝聚在他的周围,为共同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