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讨伐郑国。郑襄公一面坚守都城,一面派人向晋国求救。三个月后,楚军攻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做了楚国的属国,楚国准备退兵回国。

这时,晋国的救兵赶到了。统帅荀林父得知郑国已经与楚国讲和,就对将领们说:“我们先回吧,等到楚国完全撤退,我们再向郑国问罪!”

中军副帅先穀坚决反对,说:“郑国背叛晋国,归属了楚国,我们怎能看着不管?我们打败了楚军,郑国就会重新回到晋国的怀抱!”

当天,先榖不顾荀林父的反对,率领本部人马渡过了黄河。荀林父见了,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征询下军统帅士会和栾书的意见,两人说:“你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军队不听从命令你应该负责。我们已经失去了郑国,回国后很难向国君交代,还不如和楚军决一雌雄。”荀林父听了,下令全军渡过黄河。

楚庄王听说晋军到来,召集部下商议对策。大臣伍参说:“荀林父在晋军没有权威,先榖一向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更不把荀林父放在眼里。这次他不顾荀林父的反对,率先渡过黄河,根本不听从荀林父的指挥,这样的军队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如果大王率军迎击晋军,必然胜利!”

不久,两军相遇,结果晋军指挥不当,被楚军打得大败。

后来,“刚愎自用”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