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从未停止。

在她去世后,1000多人自发从全国各地赶到长沙为她送别。

昔日的同事哭祭:我要喊你,但已哽咽;我想叫你,但已泣不成声。超英啊,我的战友!

丈夫说:不知道天上是否也有工作,但愿你的爱心不要累到你!你的生命其实是永远地、崇高地存在,只是我够不着了……超英,要写的东西很多很多,其实只有一句话,我想你,我们想你……

逝者陈超英生前是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土木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2011年6月13日,在慰问职工家属的返程途中遭遇车祸,她不幸因公殉职,年仅53岁。

生前,她充满活力的身影仿佛无时不在,处处留下关于她的温暖记忆;如今,人们只能将这一切珍藏,在心里将她深深怀念……

那么苦的日子都一起熬过来了,日子越来越好,她却走了,教我们怎能不想她

那些日子,可真难。2003年以前,整个中建五局已是资不抵债,举步维艰。由于长期欠付工资和医疗费,职工生活困难,迫于无奈,部分职工自谋生路,有的只好养鸡、养猪,甚至到附近菜场捡菜叶为生。

陈超英所在的五局五公司(后来的土木公司)也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了。

除拖欠工资以外,公司还拖欠职工的医疗费、丧葬费和集资款。每天来要钱的职工,一拨接着一拨。

那几年,陈超英丈夫单位的经济效益不错。陈超英跟丈夫商量后,就把一部分特困职工手里的欠条先收回来,自己掏钱帮公司垫付职工的医疗费、丧葬费,直到家里的20多万元积蓄全部垫光。

那些吵过、闹过、哭过、骂过的职工,从陈超英手里接过钱,还总会听到她平静的劝慰:“只要大家抱成一团儿,公司就不会垮,就一定会好起来。”

2004年秋天,公司有400多职工在理顺劳动关系后,将走出“下岗职工中心”。在一次又一次“车轮大战”似的对话座谈后,大家都疲惫不堪,每个人的忍耐都到了极限。

一天,100多位退休老职工“代表”自己的子弟来跟公司讨“说法”。陈超英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职工分流政策,连午饭都没吃。不料,有位大妈突然控制不住情绪,端起一杯茶水,“哗”的一下就泼到了她的脸上。场面一下静了,陈超英什么也没说,她默默地拿起纸巾,在脸上擦了一下又一下,不知道是在擦茶水,还是在擦泪水……

在公司陷入困境时,很多人选择了离开。陈超英也有机会另谋出路,但她舍不得这个她为之奉献了青春的国有企业,更舍不得那些曾经共过患难的职工。

她坚持着走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陈超英骨子里有一股韧劲儿,越是困难越是不放弃。熟悉她家世的人说因为她血液里有“红色基因”。

这“红色基因”源自她的父亲——一位归国华侨。1954年,陈超英的父亲冲破重重阻力,毅然从印尼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被安排到中国新闻社任摄影记者;1969年,他们全家被下放到江西进贤“五七干校”,成了菜农;1973年恢复工作时,他选择到了毛主席的家乡,参与湖南人民画报社的筹建工作;粉碎“四人帮”后,又重新回到中国新闻社工作岗位。他历经磨难,信仰弥坚;一心向党,矢志不移。离休后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初到单位时,陈超英被分到修理班,带她的师傅说,怎么又来个女的。陈超英心中很不服气,暗下决心,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师傅的看法。几十斤重的滚筒她一个人搬上车;冬天寒风刺骨,冻得红肿得像包子一样的手,浸泡在汽油里清洗着零件,她也毫无怨言。通过勤奋而出色的工作,她赢得了师傅的认可和赞许。

从2003年以来的8年里,中建五局经历了浴火重生。营业额由20多亿元增长到400多亿元,土木公司则由2亿元增长到6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50%。

土木公司的发展也越来越好,陈超英越来越忙。

2003年以来,陈超英没休过一天年休假,没有休息日的概念,加班加点是常事,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一晚,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

2008年夏天,土木公司在非洲的公路项目石料供应告急,不巧公司分管领导住院,陈超英拖着一身老毛病去了非洲。为了找到合适的采石场,她带着两个人冒着随时被致命蚊虫叮咬的危险,在中非的原始森林里足足走了三天,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石料。从那时起,陈超英每年至少要去非洲一趟,每次辗转20多个小时,带着十几大包急需物资和慰问用品。因为有些物资无法办理托运,她就背着几十公斤的背包来回转机,接她的同志心疼地看到,背包带都被她的汗水浸湿……现在,这条公路已经修通,当地人说,中国人是上帝派来的使者。

2009年以来,忍受严重脊椎病造成长途出差的痛楚,冒着低血糖病人可能出现的高山晕厥危险,陈超英先后5次登上海拔3000米的云南轿子雪山公路项目,8次深入金沙江边悬崖绝壁上的水绥公路项目工地。

土木工程工地多在荒郊野外,路途充满凶险。2010年12月25日,陈超英带领土木公司年终工作检查组前往云南水绥项目检查指导工作,路遇塌方。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下,就是怒涛咆哮的金沙江,此时已是凌晨一点,漆黑一片,这种情形,不免让人脚膝酸软。可陈超英经过分析,认为留下来更危险,必须快快离开。于是,一行几人靠着微弱的手电筒光线带路,从巨石和泥土上攀爬前行。平时只要几分钟的路足足“爬”了近一个小时,等到达目的地,尽管是冬夜,大家发现身上的衣服都汗湿了。

有人形容陈超英像永不停止的陀螺,不知疲倦:

2008年国庆,她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与项目的职工在一起;

2009年春节,她在非洲腹地刚果(布),与海外的职工在一起;

2010年新年,她在福泉高速改扩建工程,与加班的职工在一起

……

据公司人力资源部统计,这8年里,陈超英每年都有一半时间在外边奔波;2010年,她去外地出差一共185天。2011年,就在她人生最后的164天里,她在外地出差的时间就占了89个日日夜夜。

那么好的领导再也见不到了,她的情意我们终生难忘,教我们怎能不想她

在公司档案柜里,珍藏着陈超英的一份遗物。那是在清理她办公室的时候,她丈夫找到的18张收条和借据。

其中,有6张收条是同一个人写的。从2003年到2008年,这位职工遗属因为生活困难,每年都找陈超英要一次“生活困难补助费”,从她个人手里先后“借”走一万七千多块钱。

像这一类职工遗属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困难救助,已经超出公司的政策范围。当他们找到公司,陈超英总是自己“顶”上去,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被同事们称为“傻大姐”。

2006年去世的职工李红星家庭生活困难,他家2300多元的天然气管道初装费就是陈超英拿的。李红星的遗孀梁爱桃直到去年病逝前,仍然以为是公司帮她装的天然气,一直跟人念叨公司的好。

在同事们的记忆中,陈超英资助别人,没打条子的,比打了条子的要多得多。拿出一笔钱作为基金帮助21名失学儿童上学,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陈妈妈”;带头捐款4000元带领党员为一名农民工翻修危房;拿出准备给爱人治病的5000元垫付给职工住院……

丈夫在陈超英去世后才知道,自己的妻子这几年年薪已经有二三十万了,但是她走后,家中的存款只有一万五千元。

陈超英喜欢鲜亮的衣服,但给自己买件186元的套装,都会犹豫良久最终嫌贵放弃;自己掏钱给女职工们买丝巾,却是一买几十条。

很多人至今不明白,公司那么多职工的生日,她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每逢节日或是哪位职工生日,人们收到的最早祝福信息,一准是她发的。海外员工的家属人人都有她的手机号码,那是她特意留给他们的。年轻员工廖佳璐知道这个秘密,她说,她当时帮着陈超英往手机里输电话时,陈阿姨还反复说,千万别漏了谁。

土木公司的青年员工都管她叫“陈阿姨”。她和年轻的小伙、姑娘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那样亲密无间,有聊不完的话题。

前年,陈超英操办公司“信和”文化节活动,带着队伍去南昌的工地举行文艺晚会。那一天,晚会结束了,大家围着她一块谈天说地,喜笑颜开。忽然,不知是谁发一声喊,一群年轻人“抓”住陈超英,吆喝着就把她高高地抛了起来,抛了一次又一次,大声喊着“陈阿姨”、“陈阿姨”。

困难职工家属刘爱云说她忘不了陈姐。

刘爱云的丈夫曾经是土木公司的老员工,已经病逝10多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五局从未间断过对这一家人的帮助和扶持。前些年,五局员工的住房都相当紧张的时候,但陈超英始终牵挂着刘爱云家中的特殊情况,多次奔走,向组织反映、申请,终于为她争取到一间十平方米的房子开了一家小裁缝店。之后,每逢企业开展文体活动,需要加工舞蹈服装或者制作、修补道具,陈超英就会把这些活儿照顾给刘爱云做。刘爱云凭劳动有了收入,一家人慢慢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和自信。

当记者采访刘爱云的时候,她淌着眼泪,一遍又一遍地说,“陈主席是我们家的恩人哪,她给我的不止是关心和温暖,还有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啊”!

管理骨干孙锴说,他忘不了陈姐。

2002年4月6日,陈超英到工地上慰问一线员工。孙锴早就听说,陈姐把员工当亲人,没有半点儿领导架子。犹豫半晌,孙锴鼓足勇气凑到她身边,悄悄地说,“您看,我结婚快五年了,小孩儿都三岁多了,一家人还住在工地上……”话还没说完,陈超英就抢着说道:“这种情况,你怎么不早说呀?”

几天过后,孙锴被通知办住房手续;年底,孙锴一家就搬进了过渡房。得知孙锴搬入“新居”,陈超英很开心地送了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八个字,勉励他以苦为乐、奋发图强。整整六年间,孙锴从一名施工员奋斗为项目经理,2008年,他们一家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120平方米的大房子。

陈超英去世后的第二天,已经是土木市政环保分公司书记的孙锴第一次跨进陈超英家。这个堂堂的七尺男儿眼泪终于抑制不住——那是一间书房和客厅共用的老房子,沙发坐垫都已磨破,海绵裸露在外,餐桌桌脚不稳,衣架也已生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陈超英鼓励孙锴的话,也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陈超英曾分管过房改和物业,手里掌握着近千套住房,但从未给自己分过一套房,哪怕是一间过渡房。

有次中建五局党委书记周勇对陈超英说,你就像超人一样,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陈超英很认真地说,我可不想当超人,我也热爱家庭懂生活,您以后别叫我“超人”了。我们家做饭洗衣,哪样家务都是我干啊。这不假,她会在很晚下班后还去给参加补习的儿子送夜宵,她会在出差前做好一周的饭放在冰箱里。

莫松虎是那次交通事故中惟一的幸存者,他说:“陈姐电话特别多,一路上几乎没停过。”

是冥冥之中有所感知吗?对这个世界和亲人有那么多不舍?

她打电话给总经理,提醒他到武汉见业主;

打电话给广西分公司,提醒他们派人去北京开会时要注意什么。

说到北京时,她感叹:“今年还没去过北京,很久没看到妈妈了。”

随后,她聊起丈夫有痛风的毛病,说在北京可以买到东北红萝卜,“据说治痛风的效果非常好”,还自责:“实在太忙了,关心老公太少了”。

她当即给北京的家人打电话,请他们买好红萝卜,托人捎回长沙来。

她给同胞妹妹陈赛美通了四五个电话,就是为了把自己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大小、颜色、在哪儿买的,都告诉妹妹,让她去买,哪天她们穿着一起逛街。

可是,时间就这么突然停止了,在2011年6月13日22点30分左右,这是个暴雨如注的夜晚。

那么正直、善良、无私的同事走了,教我们怎能不想她

土木公司三届班子中有两位后来升任中建五局副局长。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说,人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土木公司班子换了好几届,与陈超英合作的伙伴换了一茬一茬,就像那流水的兵;而陈超英,就像那铁打的营盘,是班子的灵魂。

姚子辉、旷庆华都是从土木公司广西分公司总经理位置上成长起来的,都是为土木公司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他俩的年龄都比陈超英小,当年也都是陈超英的部下。职位的变化并没有影响陈超英,大到经营管理决策意见,小到某某客户的饮食习惯,她都会随时提醒这两位“一把手”,甚至不忘以大姐的身份时时提醒他们从“将才”转为“帅才”的各种注意事项,主动当“操心婆”。

在旷庆华“一战成名”的长沙营盘路年嘉湖隧道施工的工地上,陈超英几乎每晚都要到项目上去,给工人们送水果、带吃的,为男同胞们洗衣服。当时担任工程总指挥的旷庆华在工地上足足走破了5双鞋,每一双鞋都是陈超英亲自去商店为他购买的。

旷庆华说:“我这个典型完全就是她树起来的。做工程时,在背后推起我们走的就是她;做完工程后,到处总结推广我们经验的又是她!”

陈超英2003年起任土木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生前,荣获过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是中建五局劳动模范、中建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直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熟悉陈超英的人都知道,在个人荣誉上,她是一再迁让,能推就推。每次荣誉的取得,都是上级组织和领导一再要求她必须接受。可在为企业“创先争优”的事情上,在干部职工荣誉称号上,她是有优必申,有先必争。翻开土木公司的荣誉档案:国资委劳动模范、省级劳动模范、全国建筑企业先进单位、局“四好班子”……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在她的引导下,公司领导班子9名成员中,先后有6人成为劳动模范,其中5人是省部级劳模。

任纪委书记以来,在她的倡导和牵头组织下,公司建立管控制度109个共55万余字。

2004年,陈超英负责对公司使用了20多年的办公楼进行翻修改造。她每天守在现场监督、检查。每拆一堵墙、每装一层楼的通道幕墙,她都要与工人们通宵达旦,无论是酷暑还是雨天,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承包工程的负责人说起她直摇头:“这个年代像陈书记为公家负责的人真少见。”办公楼改造后经审计,造价比预算降低了12个百分点。

自2009年以来,土木公司先后创建中建总公司廉洁文化示范点4个,五局廉洁文化示范点6个,很好地传承了中建总公司“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廉洁从业理念。

陈超英积极组织土木公司总部设计内控管理流程,从制度上避免因监控环节的不到位而滋生的腐败;对公司的重点和风险项目,她亲自挂帅,实施过程监察,随时发现问题。

陈超英生前任株洲神农城周边道路工程项目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副组长。为打造一个效能监察“模本”,她倾注了大量心血。2011年,这一项目获得中建五局效能监察金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1年11月30日,土木公司在全公司发布脱胎于“神农城”项目的流程制度。

陈超英种下的效能监察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陈超英长期协管人力资源,她和爱人兄妹11人中好几人内退待岗,晚辈中待业在家的就更多。但她坚持给自己立的规矩,没有给任何亲人谋过一个岗位。前年夏天,她的同胞妹妹陈赛美的儿子大学毕业,找工作难,无奈向她张了口。作为一个上千职工公司的领导,安排一个工作,并非难事。可她却以“专业不对口”回绝了,至今外甥还在株洲打临时工。

她是公司工程分包与材料设备招投标监督小组组长,但从不为任何亲朋介绍工程业务、联系材料供应。有一位老同学曾好几次上门找她分包工程,一再请求下,她忍不住开玩笑说:“分包工程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体评标来决定。我是纪委书记,我的职责是监督,你来找我不是找监督嘛。”

陈超英这样的典型出现在中建五局绝非偶然,一方面是中建五局优良的廉洁生态环境,造就了陈超英这样的好干部;另一方面,陈超英这样的好干部又作用于这一环境,使得廉洁之树在中建五局蔚然成林。

土木公司市政环保分公司大连长兴岛供水项目,材料供应采购达5亿元,面对业主的价格垄断和材料供应商的暗箱操作,项目团队却不为所动,将收受的钱财数百万元如数退回,打破了价格壁垒,为项目降低成本几千万元。事后,一材料供应商某钢管厂老板直夸中建五局土木公司的团队行得正、过得硬,称“要合作就找这样的国企”。

2010年4月份,公司合约法务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云南某项目钢材消耗量严重不实,存在分包队伍代购冒领材料的现象,预计金额达到500至600万元。

身为纪委书记,陈超英听到此消息大为震惊。她立即赶赴云南,顺藤摸瓜,很快查明了材料冒领的分包单位,确定了损失金额。对项目出现的这种管理失控的异常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的诫勉谈话。

陈超英事后非常自责,认为自己在管理制度设置上有疏忽,也应承担领导责任。2011年6月,6名相关责任人被严肃处理。

陈超英的同事说,如果不是因为突然离世,那份受处理人名单上陈超英一定会坚持添上自己的名字。

陈超英就是这样,“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企业的兴衰荣辱已经和她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因而她特别痛恨那些侵蚀企业利益,漠视企业荣誉的人。

2010年上半年,一个在福建的项目由于管理人员疏忽职守,没有认真核实设计图纸,造成重大质量事故,仅返工损失将近200-300万元,而由此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对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损失无法估计。

事后,被撤职的项目经理想调入另一家分公司。陈超英闻听此事,一向对员工爱护有加的她坚决反对:“一个对企业严重不负责任,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人,没有停职反省已经是网开一面,怎么能再委以重用?我们将何以面对公司的奖罚制度,何以面对员工质疑的目光?”正是由于陈超英的坚持,后来该项目经理不得不另谋出路,黯然离开了公司。

这些年来,她主持处理的违纪案件做到了责任分明、处罚公正、令人信服,保持了零申诉记录。

……

可惜承诺再也无法兑现。

陈超英曾承诺,等多次高考失利的儿子考上大学,全家要出去好好玩儿一趟,可她差两个月就没能等到这一天;她承诺,要给因为工作耽误了婚期的青年职工主持婚礼,可是婚期一延再延,终于没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她承诺,今年一定陪八十高龄的老母亲在家过年,可老人家至今都不知道她已离世……

她平凡,与她一样名字的人成千上万;可是她又那么不同,以至于人们今天说起她依旧热泪涟涟……陈超英,教我们怎么能不想她?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