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辽阔,大地苍茫。伞花朵朵,神兵天降。
今年是中国空降兵成立66周年。1950年9月17日,新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空军陆战第一旅宣告成立。这支部队诞生于黄麻起义,壮大于抗日战争,扬威于上甘岭战役。66年来,中国空降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在强军征程中攀越新高。
岁月流转,时光如梭。今天的空降兵身上可还流淌着前辈沸腾的热血?他们心中可还燃烧着前辈奔涌的激情?本期视点,我们选取4名不同岗位的空降兵,他们中有英勇无畏的战斗员,有扎根一线的带兵人,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有重装空投的“兵专家”。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走近英雄空降兵的世界。
“鹰眼猎手”陈永年:突击尖刀的刀尖
40℃高温,背负30公斤的战斗物资,1.5公斤水,在异国他乡起伏的丘陵地、齐腰深的杂草丛中行军5.5公里,依次找到4张扑克牌大小的路标,同时应对接连不断的敌情……
这不是电影大片,而是在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帕茨克训练基地“金鹰-2015”国际特种兵竞赛中的一幕。夺得首金的正是来自中国的空降兵雷神突击队一班班长、上士陈永年,绰号“鹰眼猎手”。
身材瘦削,1.75米的身高,颧骨高高,一双眼睛如鹰眼般锐利,不苟言笑。陈永年好像天生就是当特种兵的料。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对手,陈永年总是以比对手更多一分的勇气去迎战。
如果把每名空降兵比作一把尖刀,雷神突击队队员就是尖刀的刀尖。“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是陈永年写在自己衣袖上的一句话。
为了练就猎手心眼合一,稳、准、狠,一招制敌,绝对不开第二枪的看家本领,陈永年自创了很多办法练习瞄准:在摇摆的树枝上系上一个乒乓球,据枪对练瞄准,一瞄就是两三个小时;为了增加负重,他往自己的背包塞进两块砖头……
2013年6月,一场丛林特种兵比武在南方某地悄然展开。一把匕首、一瓶550毫升的矿泉水、一张地图、随身装备,3天内没有任何补给,要走出蛇虫出没的原始丛林。闷热、潮湿、枯木纵横、毒蛇随处可见……每名队员都好像随时挣扎在生死边缘。
大家通力协作,寻找食物、净化水、钻木取火,似乎一切顺利。然而,就在大家暗自庆幸的时候,队员小李被树藤绊倒,左脚扭伤,很快就肿了起来。是放弃小李,还是带着小李一起走,成为摆在组长陈永年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不能放弃。如果这是一场实战,放弃小李就等于抛弃战友。”他选择了后者。这个决定意味着大家要付出更多,但是每名队员都毫无怨言。虽然竭力走出了丛林,最终只拿到第三名,但每个参赛选手都对陈永年竖起了大拇指。
在雷神突击队,陈永年素质全面,遇事冷静,善于独立思考,是队里出了名的“定海神针”。这一点在“金鹰-2015”国际特种兵竞赛中得到了见证。
用35毫米榴弹打装甲目标,陈永年百发百中。可正式比赛前,裁判方临时通知使用哈方提供的75毫米榴弹发射。在高手如云的较量中,临时换掉平时得心应手的武器,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第二天,10公里急袭如期开始。一路走一路打,敌情不断,行至6公里时,他们远远地发现装甲目标。
3发弹,必须全部击毁两个目标,否则就要扣分。陈永年扛筒、装弹、瞄准、修正、确认、击发,每一个动作都格外仔细。第一发打高了,没有命中目标,剩下两弹必须保证全部命中。
陈永年用满是汗碱的迷彩服袖口擦一把脸上的汗,又一次扛起了发射筒,装弹、瞄准……轰!200米开外的装甲目标应声开了花。紧接着第3发也同样命中目标。
队员们的密切配合,加上陈永年在装甲目标射击中的稳定发挥,中国队最终以53分钟完成了10公里急袭所有任务,再获一金。
空投专家蔡条阳:总有一股倔劲儿
1个专业,16年时光,20余次重大演习,23次空投实验,2400余吨物资投下飞机,30000余人次安全伞降,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谁这么“牛”?他就是空降兵重装空投的“兵专家”蔡条阳,官兵们都亲切地叫他老蔡。
老蔡遇事爱琢磨,更有一股子不弄清楚不罢休的倔劲儿。
2010年6月,某机型第一次进行重装空投实验。任务完成后,他习惯性地检查机舱内空投设施。加长滚棒边缘两厘米处的一个黑印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开锁打杆造成的,再偏离一丁点,后果不堪设想。
“开锁装置必须向加长滚棒中心位置移动15到20厘米,否则开锁打杆很容易因为打不到滚棒而不工作,这是我画的草图,请大家看看。”总结会上,老蔡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和生产厂家高度重视,经过细致论证,产品最终定型与老蔡画的草图如出一辙。
老蔡是重装空投发展的亲身经历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入伍这十几年见证了重装空投的发展壮大全过程。从刚接触重装空投时投送几十公斤的小件,到几百公斤的中件连投,再到后来几吨十余吨的重装连投……”轻型坦克、伞兵战车、突击车等重型装备同机同降,重装空投不断刷新纪录,老蔡也不断超越自我。
然而,要使重达10吨的装备安全平稳着陆绝非易事。光一具重装伞衣展开面积就比两个标准篮球场还要大,更不要说整个大件包装捆绑起来要打760多个平结、200余个部件、十余种各类棉绳了,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一次重装捆绑到凌晨2点多才结束,几个小时后就要装机空投。老蔡一丝不苟地做着装机前的最后检查。当他检查耗材使用数量时,发现少使用一根20公斤棉绳,他拒绝签下自己的名字。
“必须重来!”在重装空投场,老蔡的话向来都是权威。一步步倒推检查,最终发现在主伞封包时少用了一根棉绳,将隐患排除在装机前。此时,距离装机空投已不到两个小时。
2013年,在华北某地实施实兵对抗演习,飞机抵达演习地域上空,老蔡做好空投前的最后一次检查,系好安全带,双手紧紧握住应急捅杆,目不转睛地盯着牵引伞,准备投放。
“不好!牵引伞没有摆出机舱外!”容不得多想,老蔡果断操起应急捅杆,捅向牵引伞包,一下、两下……伞包终于脱离机舱,空投大件贴着老蔡的鼻子一闪而过,滑出机舱,顺利开伞。
“如果再迟几秒处置伞不开,就会造成几百万元的装备损毁,老蔡要是再偏向机舱中间几厘米,货台就会将他撞出机舱,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事后,机械师在回忆当天的情形时仍心有余悸。
像这样的事情,老蔡何止遇到过一次,每次他都轻描淡写:“没什么,装备没事就好。”
今年6月中旬,“运-20”开始服役,空中运输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对于重装空投人来说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听到这个消息,老蔡比谁都高兴。
“利刃之鞘”王福生:这里是我的阵地
王福生,2001年12月入伍,四级军士长,中等身高,瘦削黝黑的脸上闪着一双坚毅的眼睛。作为一名伞训骨干——空降兵的幕后工作者,他将“恒”“拼”“严”奉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空降兵部队,没有持之以恒的韧劲,是成不了伞训骨干的。按伞训规定,只有连续两次进“伞训队”,跳满百余次伞,并获得资格认证才可能进入伞训教员行列。
王福生怀揣梦想向连队提出要去“伞训队”的申请,但当时连队并不看好这个兵。面对挫折,他没有低头屈服,而是跟着伞训骨干学习跳伞动作、整理伞具,经常缠着5个班长轮流请教,一坚持就是一年。伞训长看在眼里,说道:“这个兵不错,是搞伞训的好料子。”然而,第一次跳伞兵-4型伞,他就坐了“土飞机”,因为屁股痛,两个星期都是趴着睡觉。
拼字当先,更是他的信条。连续几年,伞训队都有王福生的身影。从开始的伞兵-4、伞兵-9阻力伞到运-3、运-6、伞兵-11等翼伞他都跳了个遍。
一次跳伞,对空观察看到本架次的伞除王福生的以外都已经张开,只有王福生极速下坠,过了最低开伞高度时才听到“嘭”的一声,这才让人缓了一口气。但是由于开伞高度低,着陆冲击力过大,王福生腰部还是受了不轻的伤。这并没有止住王福生跳伞的步伐,危险系数更高的低空伞,在该部都是他领跳的。
2010年6月,空降兵部队举行高空定点跳伞比武,首次在“无对空引导、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条件下,组织翼伞武装远距离渗透。第一次背着伞兵-11跳离飞机后,王福生就傻了,这是哪啊?毫无疑问,他又受伤了。在后面的比武中,伞训长见他受伤想让他休息,王福生背好伞找到伞训长喊道:“我准备好了,我要跳!”王福生带着一往无前的拼劲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他带领的5人小组夺得团体第一名,他个人获得全军第一名。
2016年初,师团整建制跳伞复训拉开帷幕。“你跟降落伞开玩笑,它就会在空中给你开生命的玩笑!”训练场上,王福生严起来让机关干部直呼“受不了”,不管是谁,只要动作不达标必须留下来“单练”。
叠完空跳伞准备封库时,王福生发现一位股长垫布上的包装工具中少了一支包装针,反复寻找不见踪迹。在他的一再坚持下,硬是把所有机关干部的伞具打开,发现包装针卡在一名干事的伞包里,惊得这位干事一身冷汗。
入伍10多年,他早已成长为可跳高、新、险课目的空降空投专家,却甘为雄鹰羽翼,助猎鹰鏖战沙场。
一次演练投放完,看他望着机舱外的跳伞员,伞训长问道:“想参加演习?”
“想,但这里才是我的阵地!”
“蓝军”连长沈宏伟:他让对手很头疼
大山深处,枪炮齐鸣,火光冲天。红蓝夜间战术对抗演练中,“红军”步车协同攻防并济,多路攻击群迂回穿插,对“蓝军”指挥所形成合围之势。
突然,“蓝军”发起强大电磁干扰,一时间,“红军”指挥通信陷入混乱。等通讯恢复时,“蓝军”大本营早已空无一人。
一夜折腾下来竟扑了个空,“红军”指挥员气得直跺脚:“沈宏伟,你够狡猾!
沈宏伟,空降兵某团专业“蓝军”连连长,自打他当上“蓝军”指挥员以来,总是让对手很“头疼”。
一次,“红军”分队未按时达到进攻地域,本以为作为防守一方的“蓝军”会一如既往坐等开战,哪料沈宏伟不按“套路”出牌,带领部队由守变攻,“红军”被打个措手不及。还有一次,沈宏伟对“红军”徒步行军分队实施袭扰,为拖延时间,他把“空袭”“毒气”“地雷”3种特情融为一体,设置连环障碍,“红军”多次破障,依旧未能快速通过。
别看如今的沈宏伟把“蓝军”搞得有声有色,可谁又能想得到,他曾经被“活捉”过。
那年,单位要组建首支专业“蓝军”,沈宏伟第一个跑到团长办公室把这个任务“抢”了过来。配备新式武器、完善侦察设备、购置训练器材……组建过程搞得风风火火,连队面貌也焕然一新。沈宏伟决心带着这支装备精良的队伍驰骋沙场。
然而,一场战斗让沈宏伟如梦初醒。
那次,沈宏伟受命伏击“红军”机动部队。凭借着装备上的优势,他按照以往打法,把兵力部署在左右两个山头,相互构成掎角之势。然而,“红军”不但没有按计划进入包围圈,更是绕到了战斗分界线以外,从另一边满是荆棘的山路杀了上来,直接“端了”指挥所。
“老沈,你这换了新装备,咋还用老套路。”面对战友的调侃,沈宏伟听出了味来:要演好“蓝军”,光“走型”不行,还得“走心”,身份变了,战场思维、战术战法等都得跟着变。
没有经验,沈宏伟就带领骨干到兄弟单位、军事院校求教。两个春秋的光景,他硬是靠着一股拼劲,把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蓝军”队伍重新带回了“战场”。
这一仗,沈宏伟一雪前耻。
今年8月,部队组织合成营红蓝对抗演练。沈宏伟带领“蓝军”与6个合成营展开轮番对抗,面对1比3的悬殊兵力对比,沈宏伟巧妙地采用火力前出与梯次防御相结合的战法,并组建“斩首”小分队伺机行动。每个阻击点,他都换位“红军”指挥员反复预演判断。在7天6夜的激烈对抗中,沈宏伟指挥部队“击毙”2名营长,3名连长,搞得“红军”直喊头疼。
有了这个让对手叫苦的“蓝军”连长,“红军”这把尖刀也越磨越快。
相关链接:
成为空降兵需要过6关
一个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立志报国、思想过硬、身体健康,就可以参军入伍,申请去当空降兵。
第1关:练成乌龟头、兔子背
除了进行基本的共同课目训练之外,你要躬身子缩脖子,用腰部进行离机姿势定型,练成标准的乌龟头、兔子背。
第2关:克服三肿三消
接着要不停地跳平台、跳吊环、跳模拟舱,直到腿脚浮肿,消肿后再去频繁地跳平台、跳吊环、跳模拟舱。如此下来,三肿三消才上云霄。
第3关:熟悉各类飞机、伞具
为了熟悉降落伞,你先要捡伞衣、穿伞绳、穿衣套,然后再把它们拆掉。经过体能训练、叠伞练习、理论学习并通过考核,就可以拿到第一张“登机票”。
第4关:跳伞训练
每个伞兵至少要经历5次小型运输机800米和3次大型运输机1000米的实跳训练,成功后,就能获得一枚金灿灿的“伞徽”。
第5关:实战训练
实战训练一般都从低难度课目开始,经过徒手跳、开双伞、手拉伞、260米超低空、6000米高空,然后就可以全副武装进行训练了。
伞兵头盔、携行具、枪支弹药、伞刀面罩等装备加起来足足有40公斤重。背着它们在夜间、水上、丛林、戈壁、草原、高原、岛屿、桥梁等不同地域训练后,就具备全天候全疆域作战能力了。完成这些实战训练至少需要经历春夏秋冬整整1年的时间。
第6关:获得作战能力
如果你能够在这个群体中出类拔萃,下一步就要培养你的作战技能了,去应对各种锻炼、各种考验、各种气象、各种地形。
能够顺利通过以上6个关卡,你才能从一名跳伞员磨练成一名能征善战的空降战斗尖兵。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