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十几岁时,我偶然拿到一个小册子,名字是《中国远征军》,泪眼滂沱地读完后,腾冲这个地名便在心里扎了根。至今还记得200师师长戴安澜写的远征军歌词:“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2013年的最后两天,费尽周折,我的双脚终于踩在了腾冲的泥土上,心中的感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其实,早在拿到机票看到腾冲驼峰几个字时,我脑海中就蹦出“驼峰航线”“飞虎队”几个字。那条著名的驼峰航线长800余公里,最高海拔达到7000多米,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的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是中国战场国际救援的“生命之路”。“驼峰航线”的运输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运送物资达85万吨,损失率超过50%。有资料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腾冲用驼峰来命名机场,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英雄的崇拜!
我把腾冲之旅的第一站放在了樱花谷,不是迷恋那里的瀑布、溪流、奇石、热带雨林,而是因为它是高黎贡山的一部分,而且还要走19公里的滇缅公路。
汽车驶出县城10分钟后,开上了崎岖不平的弹石路,这就是著名的滇缅公路腾冲支线。滇缅公路全程分东西两段,东段由昆明至下关,全长411.6公里。1937年,云南由当时的大后方变为抗日前沿的指挥部,为了打通对外联系,完成大理下关至瑞丽段公路,与缅甸相连,征用了沿线民工20余万之众,8个月内完工,成为当时我国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创造了公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腾冲的这段路是用拳头大的石子铺成的,相互之间用水泥黏合,牢牢地趴在大地上,看起来很结实,几十年风霜雪雨的吹打,石子很光滑,在阳光下幽幽地闪着青光,汽车行驶在上面,弯道多,路面窄,贴山而行,颠簸起伏,车里的人被晃得东倒西歪,很难想象战争年代炮火纷飞下这条路上运输车辆穿梭的景象。倒是那圆圆的石子仿佛使人看到当年10多个民族、20多万老人妇女孩子在烈日酷暑下,在崇山峻岭中敲打石块的情形:“裹粮携锄湖江边,哪管老弱与妇孺。龙陵出工日一万,有如蚂蚁搬泰山。蛮烟瘴雨谁偷闲。总动员,追呼争逐荒园田,褴褛冻饿苦群黎,星月风生答新年,一段推进又一段。”无报酬,自带干粮,冒着炮火,用简陋的工具,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后,滇西人民创造了世界奇迹。这条弹石路是抗击日寇的最好见证,融进去的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脉搏,是果敢坚毅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此艰巨而伟大的工程,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完成!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