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您想象有这样一栋建筑——

一个中世纪的古堡

加了一个藏传佛教建筑风格的屋顶

加上弓形的线条

再加上包含有玛雅等各类古文明符号的装饰风艺术(art-deco)构件

那么,它会是什么样子?

是的,将以上元素合而为一,就成了今天长春新民广场旁“461医院”的模样,它的前身是伪满时期由日本建筑师牧野正巳修建的中央法衙。

伪满中央法衙,也叫做伪满综合法衙。

和新民大街上的其他伪满官厅建筑相比,这幢大楼有着两点特殊之处。

其一,它不是某个拥有单一职能的政府部门,而是众多机构合署办公的一个综合体。具体包括伪满最高检察院、最高检查厅、最高法衙、伪新京特别市高等检察厅、高等法院等等。

和伪满洲国其他政府机构的运行状况相同,表面上在楼内办公的伪满各级法院、检察厅的长官职位安置的都是中国官员,但相关实权却由日本人担任的次长掌握。

其二,它是一座典型的广场建筑。

“宽马路、四排树、圆广场、小别墅”,这是多年以前的长春市留给人们最直观的城市印象。

在这座带有欧洲巴洛克式规划风格的城市中,一个个圆形的街心广场和周边随形而建的老建筑成了城市里独特的风景。

伪综合法衙地处新民广场东南侧自由大路和工农大路交会而成的夹角中,加上环岛的部分,它的建筑平面被限定为等腰梯形状。

但为人称道的是,整栋大楼被设计师处理为优美的流线形曲线,从空中俯瞰时,它的整体形状就犹如一把弓,律动感十足。

为了避免大楼与广场距离过近而使空间显得局促,牧野正巳将建筑的位置向后缩进,与广场拉开距离。

同时,为了减少嘈杂的交通噪音对室内的干扰,建筑临街的一面被设计成单面走廊,窗户也被处理成狭长的造型。

从外部看起来,这幢大楼似乎略显幽闭,可一旦走进一楼大厅,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原因在于,设计师为了增加自然采光效果,不仅在入口处大尺度的门厅上方开设了玻璃采光顶,还在建筑内部中厅也开设了通高4层的玻璃采光顶,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室内共享空间,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伪满建筑中十分罕见。

关键词1:特制面砖

建筑周身镶嵌着黄褐色的面砖,这种面砖系源于美国现代主义大师赖特在日本东京主持建造前帝国饭店期间曾使用过的那种能在建筑表面呈现出无数的阴影、从而使建筑与环境之间高度融合的条纹面砖。

耐人寻味的是,该建筑的设计者牧野正巳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柯布西耶的弟子,柯布西耶和与之齐名的建筑大神赖特是一对学术观点上的死对头,而牧野正巳却把赖特大力倡导的条纹面砖嵌满了整幢大楼,这其中似乎有着难以名状的无奈。

由于伪综合法衙建筑上存在着大量曲面,使得砖与砖之间的组合更需要极精密的计算和烧制,因而大楼上相当一部分面砖都需要特殊定制。

此外,这种面砖常常能制造出一种颇为神奇的效果,即砖的颜色虽然深浅不一,但由于条纹的存在,使得各种不同颜色的砖在灰黑底色的阴影统一之下竟能毫不违和。就如同红色的衣服搭配蓝色的裤子是为禁忌色,但如果换成一条蓝色牛仔裤便能无碍成立,这便是因为牛仔裤通常会有近于白色的底色存在。

而且在蓝天、大地和绿树的映衬下,建筑如同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生命一样,仿佛会呼吸一般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关键词2:城堡

大楼地上共有5层,正立面两边的圆塔型楼体与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建筑十分接近。

在罗马帝国四分五裂后,直到14世纪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修建了大量的城堡建筑。在战争到来时,城堡护墙的四角往往是其最薄弱的部分。将不容易被破坏的巨大圆塔安置在交角处,会增加敌人放置围攻城堡梯子的难度,即便是架好了梯子,士兵们在上面作战也很难维持身体平衡。

关键词3:喇嘛庙

伪综合法衙正中的塔楼则似借鉴了满蒙信仰的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采用了四角攒尖式的塔顶设计,上面葺以紫红色的琉璃瓦。

塔楼和与其同年竣工、借鉴了避暑山庄外八庙建筑风格的承德火车站外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在近代,日本资金大量侵入东北攫取诸多特权时,日本人企图更多染指以热河为中心的东蒙地区,以便获取更大利益。“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一步制造“满蒙一体”“满热一体”的舆论,同时还派来一批“学术调查研究团”进行考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便成了政治语境的“传声筒”。伪满当局在建“国”后提出了“五族协和”的政治口号,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体现其政治意图的“满洲式”建筑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思想。

在当时长春修建的十几座官厅建筑中,绝大多数以中国北方传统建筑和日本建筑元素为主,伪综合法衙则是为数不多的借鉴了满蒙建筑样式的作品。

关键词4:玛雅文明

在整幢楼体上开着众多单圆心拱窗,部分拱窗外部镶着花纹繁复、工艺精美的细节装饰,这些构件透出强烈的Art Deco(装饰风艺术)风格。

装饰风艺术是一种芜杂的风格,其渊源跨越了多个时期、国度与文化,可以说包罗万象。

这种风格起源于法国巴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先是风靡到欧美,又以极快的速度传到远东地区,国内以上海所受的影响最甚。

这个时期的西方社会展示出强大和自信的风范,对各种文化都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Art Deco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上各种文明的精华都可以被转换成工业语言表达。

随着图坦卡蒙的陵墓等重大人类考古发现的面世,埃及、远东、中东、希腊、罗马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都成了Art Deco装饰的素材来源。另外,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等同样对当时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摩天大楼的阶梯状尖顶的设计灵感便是源于丛林中的玛雅金字塔。

和相距不远的伪满交通部一样,伪综合法衙也是一栋带有玛雅文明图案装饰的“满洲式建筑”。

应该说,牧野正巳主持设计的伪满综合法衙建筑是一件成熟之作,也是伪满时期当局修建的14个官衙建筑之中最接近完美的一座,它曾被意大利建筑学会评选为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近代建筑之一。

综合来看,除了伪交通部和伪国务院外,其他建筑的设计水准尚不足以和它相提并论。

但悲情的是,这件作品及牧野正巳本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一直在受人诟病。

从一些资料中不难看到,这栋建筑由于工程造价大大超过了当时伪满政府的预算,当局对于牧野正巳始终颇有微词。

若干年后,牧野在近代建筑史上的成就被后人提及时,也常常被置于反面教材的阵营里。

在伪满时期来到长春的日本建筑师当中,牧野正巳是最优秀的几个人之一。

在学术背景上,他完全可以和赖特的弟子、在长春设计了伪满洲中央银行系列住宅等建筑的远藤新一较高下。

早年从东京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后,他又在1928年留学法国,跟随着与倡导“有机建筑”的赖特、包豪斯学派创立者格罗皮乌斯和坚持“少即是多”建筑哲学的密斯并称为“现代主义四大家”的机器美学奠基人柯布西耶学习。

然而造化弄人,显赫的师承、出色的专业能力给他带来的却是生不逢时的遗憾。

柯布西耶是一个先锋者,他对在剧变的社会洪流中仍然固守着上个世纪规则的巴黎美院失望透顶,并开始追寻自己心中的建筑之路。

1926年他提出了五个建筑学新观点,包括底层架空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以及横向长窗。这些观点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今天十分熟悉的“框架结构”概念,即墙壁不负担承重的功能,楼体外观和楼内空间可以进行自由设计和调整。

牧野正巳在法国沾染了前卫的工业化思想,这导致他回国后和“国粹主义”思想主导的日本主流建筑界格格不入。

“激进”的牧野受到门阀派系下同行们的排斥挤压,于是他带着失意来到了已然成为殖民地的长春。

悲催的是,当时对长春城市规划与建设提出11个项目建议书、对伪满时期建筑的设计方向起到很大个人作用的佐野利器,曾是日本“帝冠式”建筑倡导者,同时又是“满洲式”建筑的倡导和组织者。伪满当局倡导的西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加上东方韵味大屋顶的“满洲式”建筑风格竟与牧野在日本国内嗤之以鼻的和风唐样折衷建筑的设计理念如出一辙。

或许,这是错位的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

在参与设计了伪综合法衙、南岭体育场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后,对自己的遭遇失望透顶的牧野在1943年放弃了建筑师的工作,去大学做了建筑史教授。

日本战败投降后,仓皇回国的牧野依然怀揣着未竟的理想选择了逃避的人生。他先是逃到了北海道,后来又利用日本政府援建阿富汗的机会,成为了参加援助工作的三位建筑师之一。

他在阿富汗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同时,还和法国朋友在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引导下考察和勘探了许多古老的佛教遗迹,并做了大量记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殖民战争酿成的悲剧不单单是对于殖民地而言,许多战时被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蛊惑的普通日本年轻人,在最好的年华里做了错误的事情,回国后度过了孤独且被社会边缘化的后半生。

牧野正巳也是这悲剧中的一份子,在他死后,因其在伪满洲国留下了理念落后的建筑作品,他的早年形象还被搬上戏剧舞台,成为了一个腐朽的海归建筑家的角色,继续受后人们诟病和嘲讽。

昭示着历史伤疤的建筑加上牧野悲情的人生,让伪综合法衙成为了那个特殊的时代里一曲复调的悲歌。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