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长春市文化街上一座历史建筑的头顶上赫然多出来一处建筑,这个建筑像两块竖立的大砖块,使其脚下的一切相形见绌,而且,他伸出的一些钢管戳破了老建筑的屋顶,有市民惋惜地说:“这是东本愿寺旧址啊,这是文物啊!”
图为长春东本愿寺旧址,左侧形似“砖块”的建筑即“高力钻石城”项目售楼处。
长春东本愿寺旧址全称为“日本东本愿寺新京别院旧址”,系当年侵华日军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为吉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长春东方教育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管理使用。该公司在旧址保护范围内末经审批,违法建设了“高力钻石城”项目售楼处,这就是文化街上这 “两个砖块”的由来。
东本愿寺旧照。
长春市文保志愿者社团组织“踏查长春”,早在2013年左右就曾踏查东本愿寺旧址,这处文物遭人为破坏后,他们和长春市其他文保社团组织和大批市民在融媒体上发布爆料,并配上了多张现场照片,他们还通过媒体曝光、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等各种方式,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导和督导下,吉林省文物局会同长春市政府、长春市文物局等部门共同开展了案件查处工作,经过层层交涉、不断努力,以违建当事人自行拆除违法建筑,并行政处罚10万元告结了此案。
图为2013年8月10日“踏查长春”踏查北安路时,在东本愿寺合影。
2016年2月,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2014-2015文物行政执法十大指导性案例新闻发布会上,长春市东本愿寺旧址保护范围内违法建设案入选为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十大指导性案例。中国文保基金会秘书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在该案的报告上批示;“这个案子的处理是文物部门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的结果,也是国家部门与地方紧密配合的结果,依法监督就是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长春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建城史只有200多年,但城市的命运却坎坷多舛,经历了清末的社会动荡,东西方列强的侵占抢夺,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14年日寇铁蹄的蹂躏。建国后,长春市又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长春的建城史虽然不长,但她风雨兼程,角色不断变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截止到现在,长春市有不可移动文物167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3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19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7处。长春市现有历史文化街区10个,其中国家级历史街区2个,分别为新民大街和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长春市加快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步伐,随着许多新型建筑和街区的出现,市民生活也日益现代化。但是,如此同时,“建新”与“拆旧”的矛盾在长春也突出显现出来,现在,很多老建筑消失了,有些很珍贵的历史建筑被开放商直接抹平,有的则因为“抢救性修缮”而面目全非。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代的缩影,只有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老建筑,才能留住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根,这便是长春市民间文保组织应运而生的缘由。
一、长春民间文保组织和活动
(1)长春市南关区城市文化研究会。长春市南关区城市文化研究会可以说是近十年来从事长春民间文保事业最早的组织,它起源自 “长春漫步”博客群组,后来发展成为长春市南关区城市文化研究会(官网《长春志》),2009年,该社团组织由长春市南关区民政局审批,由南关区文体局主管。长春市南关区城市文化研究会由长春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这里集合了一批有志于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的青年朋友,主要通过小组实地踏查,写文章发布于网络或者利用报刊传播等途径,积极参与长春市老城区的文化发掘。多年来配合市政协、民进等机关团体以及兄弟协会,参与和组织了多次踏查、座谈、研讨活动,内容主要有“百年大马路”、“满铁附属地”踏查和“向梅娘致敬”等,通过活动来激发长春人对家乡文化现象的关注和热爱,为建设和谐长春,为城市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后因主要组织者及部分成员学习或工作离开长春,活动开展条件不足,这个研究会于2011年注销。
2013年6月15日“长春记忆”踏查长春踏查新民大街活动合影。
(2)中国记忆论坛吉林版
2007年初,《中国记忆论坛》建站,不久设立了吉林版。这里汇集了吉林省大部分有上网能力的历史爱好者和文保志愿者,成员以吉林市最多,其次是长春市。经过十年的沉淀衍化,从吉林版派生出两支文保力量——长春记忆、吉林记忆文保志愿者团队。在吉林版建版之初,这些民间文保志愿者就举办了两次线下活动——长春吉林联动拍记和纪念长春解放六十周年拍记。2010年上半年,吉林版文保志愿者参与了论坛发起的中东铁路及南支线辽、吉、黑三省联动,共同踏查了吉林省境内中东铁路南支线各主要附属地和建筑遗迹;下半年,吉林、长春两地文保志愿者踏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活和历史街区。至今,他们每年都举办拍记活动,每年也举办年会。2018年11月25日,“吉林记忆”2018年年会暨吉、长两地网友拍摄丰满大坝风貌活动,是最近的一次大型活动。(3)民进踏查长春文史专家团队
就像哈尔滨文保总绕不开曾一智老师一样,长春的民间文保事业总绕不开一个人,就是陈学奎老师,他与东北民俗专家曹保明老师、施立学老师、东北地方志专家于祺元先生、姜东平先生、摄影家连相如老师等共同发起的民进踏查长春文史专家团队,一直是长春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坚力量,近,10年来,长春民间文保活动主要由踏查长春团队组织和实施。
2015年4月18日踏查建国忠灵庙和南大营陈列馆。
对于“踏查长春”团队要做什么?陈学奎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和完善沉淀在民间街巷的历史文化,保护那些被忽视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学者不去做、专业队伍顾及不到的历史文化,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活动中团队成员一般都要自己负担车费、餐费,遇到路程特别远的情况,会由民进长春市委员会提供车辆等方面的支持,场所主要凭个人联系解决。虽然条件有限,但是10年来,团队成员凭着对长春历史文化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探索精神,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和有益的探讨研究,在完善传统史料、开展文物保护、普及历史知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坐落在长春市大马路上的永康庄全景(伪满时期)。
从人民大街开始,“踏查长春”共组织了几十次踏查活动,足迹遍布新老城区的各个角落。2008年踏查人民大街、2009年4月踏查大马路、9月举办了长春百年大马路踏查社情民意座谈会;2010年4月及6月,他们两次踏查满铁附属地;2011年踏查中东铁路用地、辛亥革命早期遗址和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建立党组织的初期遗址;2012年先后踏查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国都饭店、丰乐剧场、东本愿寺、日本关东军司令官邸以及新民大街伪满建筑等,年底举办了深入研究长春历史座谈会;2013年6月踏查黄瓜沟(新民大街历史街区及东西民主大街沿线),7月踏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街区、8月踏查北安路沿线建筑东本愿寺,11月踏查吉长铁路长春东站历史街区,并于当年7月、9月举办座谈会,10月举办年会;2014年6月踏查了长春工业遗产,8月参观东师民俗博物馆并举办座谈会,9月踏查长通路清真寺、沙俄领事馆,9月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并参加长影老演员老影迷活动,10月举办满映历史座谈会,12月举办年会;2015年,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组织踏查活动,3月参观伪满皇宫博物院及东北沦陷博物馆,4月踏查伪满建国忠灵庙和南岭兵营陈列馆,5月举行抗战70周年座谈会,6月踏查宽城子战场遗址,11月踏查金代完颜娄室墓遗址;2016年3月举行年会,4月踏查长春市绿园区,5月踏查伊通河流域遗址等。
2015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石牌。
近年来,除了对市区的文保踏查,对长春市所辖各区市及周边城市也有涉及,2017年10月踏查双阳,2018年11月赴公主岭地区的秦家屯古城遗址进行了踏查。
“踏查长春”将多年来的踏查成果进行记录整理,先后结集出版了《百年大马路》《长春满铁纪事》《长春中东铁路纪事》《伪满洲国纪事》等文史书籍。
(4)长春史志研究沙龙
长春史志研究沙龙,是由从事长春地方史志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爱好者组成。这个沙龙通过专题讲座、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收集、整理了大量长春地方史志资料。负责人为房友良。
(5)其他文保阵地
长春市的文保志愿者社团活动除了有组织的在线上线下进行以外,还有许多文保公众号和个人自媒体。比较突出的有“长春印象”微信公众号,“长春记忆”微信公众号,新浪博客的“老糊涂神”、“渡桥”两位个人公众号。
二、长春民间文保活动的特点
长春民间文保活动自始至终受到吉林省长春市政府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关怀,吉林省广播电视台、长春广播电视台《发现长春》《流年碎影》等节目组,长春晚报《老长春》,城市晚报、新文化报、东亚经济新闻报等媒体或有编导记者直接成为文保志愿者,或派记者摄录过程,在广大市民中获得较好的社会影响,使文保意识深入基层和社区。同时,文保活动与学界始终保持联系,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在长高校都有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更有在京高校及哈工大等建筑城规强校的长春学子参与进来。
长春的民间文保活动是开放的,包容的,团结的。与吉林省其他城市地区,特别是吉林市、东北其他省市乃至全国各地都有联系和交流。2010年中国记忆吉林版群友参与论坛中东铁路及其南支线辽吉黑三省联动,踏查吉林省境内中东铁路南支线各主要附属地和建筑遗迹。2018年元旦,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一行来到长春踏查满铁附属地、新民大街和一汽历史街区,与长春文保志愿者进行联谊。中国记忆论坛张金起老师、哈尔滨文保前辈曾一智老师也通过不同渠道与长春文保志愿者交流。长春文保志愿者与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士也进行过有益的交流。
三、重大文保事件
1)《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 颁布实施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2年11月28日颁布,2013年1月1日施行。条例的出台,将有效地扼制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破坏的事情发生,为长春这座城市留下宝贵的文化记忆。其中第一章第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义务,对破坏、损害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行为有权进行举报。对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更是对文保活动和文保志愿者的支持和理解。
2)长春市东本愿寺旧址破坏事件入选国家文物局“2014—2015文物行政执法十大指导性案例”(如前)
3)2017年长春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7年,长春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启了文化引领城市发展的新征程。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