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扶智,实现贫困地区的教育均衡,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也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有效手段。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大规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发展,正成为教育精准扶贫的新突破口。

洋葱学院自创立以来,始终积极相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履行互联网教育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自发发起的公益项目“洋葱助教行动”,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优质教育的个性化和普惠化,向全国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和教师免费提供全套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产品、常态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教研与教学创新培训等服务,在帮助贫困地区学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六年来,洋葱助教行动先后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美丽中国、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公益机构深入合作,企业的公益服务已经惠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700余所乡村学校超过55000名教师,真正实现了以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

2017年12月4日,洋葱学院由品牌副总裁王斌带队,带领教师发展培训团队从北京出发,深入大凉山,为昭觉县的70所学校捐赠了价值超过140万元的教育资源,包括洋葱学院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内的2000余个微课视频、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实践课程、600余本纸质导学案、教师发展培训服务等资源。

1601363801(1).jpg

图1:洋葱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团队讲师,在为昭觉县一百余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

在昭觉县教科局的支持下,洋葱学院教师发展培训团队为全县中小学数学和物理教师进行了集中地教研培训,提升当地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应用水平,帮助当地教师针对性地设计以洋葱学院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为依托的常态课堂教学方案。

2019年5月,在定点扶贫一年周期之际,洋葱学院与昭觉县教科局对公益助教合作进行了续约,为昭觉县70多所中小学进行了延续捐赠,总共为611位老师开通了总价值185万的课程内容,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以“互联网+教育”的精准扶贫模式,帮助昭觉县大规模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师队伍建设。

1601363793(1).jpg

图2:洋葱学院市场品牌副总裁与昭觉县教科局局长安理达完成企业捐赠

迄今为止,洋葱学院与昭觉县的公益助教合作已经持续了两年半,约700名的数学、物理教师和超过55000名中小学生直接受益。昭觉县的教师队伍在洋葱学院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基本上实现了常态智能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落地。

洋葱学院与昭觉县教科局共同探索出了一条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乡村教师队伍素养建设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打通了教育扶贫和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最后一公里”。

昭觉县解放乡中心小学

1601363784(1).jpg

图3:昭觉县解放乡中心小学教师吉拉日作利用洋葱学院人工智能教学助手为学生上课

我通常会让学生们提前通过洋葱视频进行预习,那些寓教于乐的数学课程非常受孩子们欢迎。此外,我还会结合在洋葱培训会上学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从布置视频学习课,到推送个性化习题,再到根据后台数据反馈制定针对性学习方案,洋葱学院已经成为我信息化教学的好助手。

--吉拉日作昭觉县解放乡中心小学数学教师

昭觉县解放乡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完全小学,学校学生总数超过800人,其中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

因为地处偏远,环境恶劣,该校的教师资源严重缺乏,以数学学科为例,该校数学教师只有6人,且一人兼顾多学科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因为术业有专攻,很多非数学专业出身的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制约了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学校引入了电脑、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教育硬件设备,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和优质的微课资源,这些设备也长期处于闲置当中。

2017年,洋葱学院与昭觉县签订定点支持协议后,为解放乡中心小学全校无偿开通了洋葱学院付费课程,学校多名教师受邀参加洋葱学院信息化教学常态落地的培训,为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智能课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教学资源保障。

解放乡中心小学教师吉拉日作有着六年教学经验,身兼数学、语文、英语三个学科的教学。据她介绍,早在2016年左右,昭觉县开始进行“生本教育”的教学实践,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通过小组分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从中加以点拨,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但在生本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要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老师需要学习引导学生自学的科学方法,和配套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洋葱学院的配套培训和教学资源,恰好能帮助老师切实推进生本教育的实践。

在洋葱学院进校后,解放乡中心小学多位教师在洋葱学院的教学培训中,学习到了将洋葱学院课程资源落地到常态教学的科学方法。目前,该校数学教师的课堂中,通常会分配50%时间用于观看洋葱课程和课堂教学,另外50%的时间用于提问和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吉拉日作表示,相比于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枯燥教学,洋葱学院生动直观的动画课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同时,她与同事借助洋葱学院辅助教学,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学负担,洋葱学院的教学理念跟“生本教育”的分组学习制天然融合,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建设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起到强大的支持作用。

昭觉县民族中学

1601363762(1).jpg

图4:昭觉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利用洋葱学院人工智能教学助手的学习资源进行课堂讨论

受益于洋葱学院对昭觉的定点扶贫,2018年初,洋葱学院正式进入我校课堂,我发现洋葱除了优质的视频课程、配套的个性化习题帮助学生应用和巩固,还有专门帮助教师用好这个产品的完整方案。这一整套系统,让我们师生能看到知识,能听到知识,能用到知识,这是非常好的。

我认为,在全国大举推进乡村信息化2.0的当下,昭觉虽然地处边远地区,也不应该被这股大潮丢下,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新的互联网教育工具相融合,让孩子们更加便于理解,同时让他们掌握自学的本事,这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李宁昭觉县民族中学数学教师

始建于1983年的昭觉县民族中学,目前的学生总数已经超过4000人,是昭觉县规模最大的中学。跟解放乡中心小学类似,该校同样存在班额偏大(每个班50-70人)、教师偏少的问题,教师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在提升教学效率、兼顾学生均衡发展方面又往往不得要领。

2016年前后,微课盛行的时期,该校数学资深教师李宁老师在网上寻找教学资源时,偶然发现了洋葱学院。这些与教材同步的动画视频课程,通过生动讲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将数学与生活相融合,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让李宁老师十分认可,他于是开始尝试结合洋葱学院的视频课程进行备课。

一段时间后,李宁老师发现,“洋葱学院”风格的知识传递和语言表达方式,真正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开始跟数学组的张建业等多位教师分享这款产品,其实从那时起,该校的多名教师已经开始长期使用洋葱学院进行备课。

到了2017年底,洋葱学院跟昭觉县签约,民族中学所有师生都可以免费使用洋葱学院所有的教学资源,这让以李宁、张建业等教师倍感兴奋。

引入洋葱学院之后,民族中学的教师们发现,洋葱学院不仅有高质量的视频,其人机交互技术在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应用,更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老师们通常都会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洋葱的视频,广阔的知识面,有趣的视频内容,让学生降低了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遇到难度较大的解题课,或者相对抽象的几何课,老师更是会反复播放课程,直到学生们听懂为止。

据张建业老师介绍,在全校普及洋葱学院以后,和过去相比,学生的投入度、参与性、积极性明显增高。自2017年洋葱学院在民族中学全校铺开后,张建业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长期高居全年级第一,与第二名之间的平均分差距保持在5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