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被专家称作“第二个埃及”

作者|王本兴
  • 故事人物
    • 金秉模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档案资讯网
  • 发表时间
    • 2014-09-02

2006年7月13日,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7月13日,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河南安阳殷墟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

殷墟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对中国来说颇不平凡。因为很多东西都埋藏在地下,缺乏可视性,且申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前期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从2001年4月,安阳殷墟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来,安阳市政府先后投入2亿多元巨资,编纂建造了申报文本及其2个填补资料,拆除各类建筑21万平方米,整修河流、道路20公里,治理、绿化了殷墟周边环境。同时,安阳市政府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建造了集中保藏、呵护、展示殷墟出土可移动文物的殷墟博物馆。博物馆投资3000万元,由安阳市政府承建,藏品由社科院考古所供给,双方配合打点博物馆的事务。这种中心单元与处所政府合作双赢的模式,解决了考古功效社会化、普及化的问题,把殷墟遗址打造成高质量的世界文化文物品牌。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占地约24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挖掘所证实的古代国都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商王国在安阳共传8代12王,历254年,直到武王灭商。它见证了商王朝的存在,代表了中国商文明乃至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造就了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它反映了许多的制度和技术以及已经消失了的独特文化习俗,在40多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活动中,殷墟遗址以最高得票数名列第一。殷墟考古成为探索中国史前考古、夏商考古与周秦汉唐考古的学术支撑点,对中国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殷墟的评估认为,殷墟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只有甲骨文经过演变保留下来,成为现在的汉字。殷墟出土的各种青铜器制作精美、用途广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殷墟突出的价值堪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媲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金秉模先生到殷墟进行实地评估,当他看到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等精美文物时,非常惊讶地说:“殷墟是第二个埃及!”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