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莎莎:在坚守公平正义中淬炼成长

  • 故事人物
    • 崔莎莎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山东省
  • 故事来源
    • 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
  • 发表时间
    • 2024-02-02

八百里沂蒙,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战争年代,沂蒙儿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热血战歌。如今,老区的发展日新月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司法保障的,是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精通、敬业奉献、清廉务实的法官队伍。他们秉承着沂蒙精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一大批先模人物脱颖而出,临沂法院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蔚然成风。

编者按:八百里沂蒙,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战争年代,沂蒙儿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热血战歌。如今,老区的发展日新月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司法保障的,是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精通、敬业奉献、清廉务实的法官队伍。他们秉承着沂蒙精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一大批先模人物脱颖而出,临沂法院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蔚然成风。

崔莎莎,兰陵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三级法官。


顶着一头短发,眼神真诚干练,言语温柔坚定。从“稚嫩助理”到“铁案法官”,崔莎莎走过了十年的学习与实践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如今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刑事审判骨干。

2019年9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逐渐深入之际,29岁的崔莎莎接到了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辅助审理轰动一时的任某某涉黑案。

此案有24个被告人,涉及22个罪名、128起犯罪事实,光是卷宗就有200多本,可谓千头万绪,一团乱麻。都说它是难啃的“硬骨头”。此案社会关注度高,涉案人员众多,为了保密,专案组设在空荡无人的办公楼九楼。白天,房门紧闭;晚上,灯光长明。

一名刑事法官成长的高度,与付出是成正比的。当时,崔莎莎的儿子才四岁,为了加班干活,每逢周末她就让婆婆把孩子接回老家。深夜,孩子哭着喊着找妈妈,眼角挂着泪珠入睡的时候,她还在堆积如山的文山卷海里寻寻觅觅,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醒了揉揉眼睛接着干活儿。

庭审前,她认真梳理每一份证据材料,挖掘隐藏其中的矛盾焦点,制作出阅卷笔录和庭审提纲。庭审后,又反复核实甄别每一个定罪细节,抽丝剥茧,厘清法律事实,不足一月便协助承办人草拟了近16万字、298页的判决书,事实认定清晰,适用法律得当,说理释法,明析罪责。

一头扎进卷宗堆里,是枯燥的、孤独的,她却说,人在事中练,刀在石上磨,法官就得在案子中磨炼,才能真正成长。

有人说,成长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却也是人生最好的姿态。一个个大案要案办成铁案之时,崔莎莎收获颇多,对于刑事审判,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她常说:“刑事法官手中的笔会决定一个人命运,改变一个家庭,一定要慎之又慎。”

一起诈骗案件中,被告人徐某被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在公诉机关已经签署具结书,表面看似一起简单的案件,然而庭审时,崔莎莎发现徐某的诈骗行为系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被害人可能作了虚假陈述,导致定性及量刑上均对被告人不公。庭审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大额金钱交易,她仔细核实每一个细节,推敲每一句证词,细捋每一笔银行转账,在吃透事实的基础上,将需要补查的事项一一列举转交公诉机关,最终通过补查证据作出判决,被告从原来的诈骗罪变成了合同诈骗罪,减轻了量刑。

坚韧踏实,审慎细致,崔莎莎始终坚守着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坚守着内心最纯粹的法治梦想,“敬畏法律、敬畏生命,绝不判错一案!”

法槌起落,案卷翻飞;心有热忱,追光不止。从法学院到法院,从书记员到刑事法官,在坚守中淬炼,在淬炼中成长。正如她始终坚信的,唯以热爱可抵漫长岁月,不弃微末,不舍寸功。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