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青岛有礼 | 胶州黑陶:历史传承让“泥土变黄金”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山东省
    • 青岛市
    • 胶州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文创之岛
  • 发表时间
    • 2022-05-26

胶州陶器历史悠久,1974年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以其“黑似漆、亮可鉴、薄如纸、轻若纱”四美并臻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蛋壳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长期陈列于国家博物馆。


胶州陶器历史悠久,1974年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以其“黑似漆、亮可鉴、薄如纸、轻若纱”四美并臻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蛋壳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长期陈列于国家博物馆。三里河黑陶面世,为胶州黑陶工艺找到了历史传承,也让胶州坐实了“黑陶之都”的美名。

四千年来,黑陶工艺在当地匠人手里代代相传,裹挟黄土的黄河水流沉积出的细腻胶泥,经过手工拉坯,经过起土、碾泥、揉土、捏边、成形等环节将罐坯成型,再经过整理、晾晒、润水、烧制等多个制造环节,才能诞生出这绵延五千年的火与土的结晶。黑陶上的花纹还需要在罐坯晾晒硬度合格后纯手工雕刻,一件普通的黑陶花瓶大约要刻6000刀,而完成一件黑陶制品至少要30天。


依托历史文脉,胶州黑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黑陶价值也正在被重新发掘,成为胶州独特的文化名片。从单一的工艺观赏器,逐步发展为日常生活的实用器,不断走进寻常百姓家的黑陶,让“泥土变黄金”并非只是传说。手艺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在不断升值的产品中得到体现。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