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林木健康的“捉虫姐姐”

  • 故事人物
    • 王爽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北京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妇女报
  • 发表时间
    • 2024-06-21

王爽,植物病理学专业,农学博士,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园艺古树中心正高级工程师。2008年起在颐和园园艺队任职,曾获全国绿化奖章、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社会好人榜年榜人物等荣誉。2018年,以王爽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2020年,工作室成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创新成果近20项,在重大病虫情预警、枝干毁灭性病虫害防控方面取得了突破。

/ 人物小传 /

王爽,植物病理学专业,农学博士,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园艺古树中心正高级工程师。2008年起在颐和园园艺队任职,曾获全国绿化奖章、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社会好人榜年榜人物等荣誉。2018年,以王爽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2020年,工作室成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创新成果近20项,在重大病虫情预警、枝干毁灭性病虫害防控方面取得了突破。

王爽在进行仿生有益菌的培养。高亚菲/摄

“名园易得,古树难求。”颐和园内,虫情测报员王爽一边习惯性地观察着树木,一边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树木一旦褪绿、枯黄,很难抢救回来,所以需要我们经常观察和研究这些古树,尽早替它发声。”

保护园区植物的健康生长是颐和园园艺古树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爽每天都在琢磨的事情。自2008年博士毕业后进入颐和园以来,王爽一直在这里从事树木保护工作。16年来,她练就了火眼金睛,鉴定出海棠、牡丹、丁香、大果榆等多种植物的病害,成为保护树木的“坚强防线”。

从“怕虫女孩”到“捉虫姐姐”

研究虫害对保护树木至关重要,作为颐和园园林古树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爽每天都要跟各种昆虫打交道,现在她对它们是如数家珍。可谁又能想到,这位专家当初也曾是个怕虫的女生呢。

“小时候我曾被洋辣子,就是刺蛾幼虫刺到脖子,被刺的部分都肿了起来,半个月才好。这个经历让我一度不想和昆虫打交道,但读研时选择了植物病理学专业,工作以后还是需要和虫子打交道。”谈起自己怕虫子的原因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王爽开玩笑道:“这是命运的捉弄。”

刚到颐和园时,王爽依然对虫子怕得很。同事建议,可以先从制作昆虫标本开始适应,慢慢克服害怕虫子的心理。

“斑衣蜡蝉是我制作的第一件昆虫标本。当时哆哆嗦嗦上手,把它的翅膀小心翼翼地展开,再用昆虫针固定好。在制作过程中就觉得也没什么可怕了。”王爽从此克服心理障碍,逐渐适应,制作出一件又一件昆虫标本。

“我这个岗位叫虫情测报员,在视线可及的范围内,什么病虫害都要记下来,这个术语叫‘踏查’,得眼勤、手勤、腿勤。刚入职的时候,我就跟着同事熟悉整个园区的环境、树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正常的周期就是一周,要把边边角角的地儿都看一遍,看到不认识的就记下来,回来再查资料或者问老师。”王爽总结着自己的经验。

与虫子们打交道久了,王爽也转变了看法。现在,她早已不再害怕虫子,工作十余年她已积累了350余种病虫害和天敌昆虫的监测资料,制作了千余件珍贵标本。

保护园林生态的“四季战士”

每天,王爽在颐和园内巡视时,都会挎上一个“百宝”书包。打开书包应有尽有:盛放昆虫的小试管和采样纸袋,还有放大镜、剪子、小铲、钳子和铁丝等工具。“如果遇到虫子躲在树干里,就用铁丝把它勾出来;遇到树皮上有病变,可以用刮刀取样。”王爽说,这些小物件看似不起眼,但各个都有大用场。

“虫子繁殖得特别快,有些虫害你今天看着没事,明天可能就特别严重了,需要细心检查。”王爽来到园区后,查看一株桃树的生长情况,她告诉记者如果发现桃叶上出现一道道明显的鬼画符似的白线,就说明有桃潜叶蛾的幼虫潜叶危害。“这时候我们会在幼虫期喷阿维菌素,成虫则用诱捕器诱杀。”

6月的颐和园阳光热辣,暑气逼人,但也是昆虫最活跃的季节。“夏季成虫多,是我们积累标本的好时候。”王爽告诉记者,积累标本的目的是观测昆虫何时会出现高峰期,每年气候的不同,会导致虫情测报的变化。

春夏之交是王爽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干旱的春季,不仅需要监测树木缺水情况,一些早期的病虫害也会在春季显现。因此,树木的春季养护十分重要。“把春天的工作做好,后面几个季节都能轻松一些。”王爽说。

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树的树叶逐渐脱落。“这个季节没有树叶的遮挡,是观察枝干病虫害的好时期,所以冬季我们的普查会比较细。另外,北方冬态相对时间较长,冬态好不好,关系到一棵树整体的健康状态。”王爽在冬季会和同事们逐一给每棵树进行“体检”,“用小锤子敲一敲树干,看看里面有没有空腐的情况。”

有时,王爽也会上夜班,很多昆虫的习性是在夜间活动,利用它们的趋光性,王爽会提前布置好带有灯光的诱捕装置,监测夜行性昆虫。此外,为了避免影响游客体验,很多应急防控的作业也是在夜晚进行的。

标本兼治中探索新路径

王爽热爱园艺事业,从选择植物保护专业开始,王爽就知道这是件久久为功的工作,也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

2018年,以王爽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2020年,工作室被北京市总工会认定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的平台,王爽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带领团队开展病虫害研究。目前,工作室创新成果近20项,在重大病虫情预警、枝干毁灭性病虫害的防控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想要让树木健康成长,不单是针对病虫害的防治,还要结合环境、气候、水肥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保护生态的平衡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最开始能把这棵树养得茁壮,它抗病抗虫的能力也会强。”标本兼治,是王爽在经验积累中逐渐转变的思路,也是她现阶段一直探索的内容。

“这份工作让我的精神很富足,钻研其中也很快乐。你看这些树木可以生长几百上千年,我在它的生命历程中微不足道,但能陪伴它们一段时间,为它们作一点儿小贡献,就是大自然对我的馈赠了。”王爽笑呵呵地拍拍树干,这时一阵风吹得绿叶沙沙作响,如同在回应她的话语。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