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广东官宣“气候入冬”,寒潮来袭。凌晨四点,普宁市区却热气腾腾:街头的宵夜食肆尚未打烊,菜市场上备货的身影来来往往……在南山社区居委会里,英歌舞的棒槌声敲响夜空。普宁英歌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正带领南山英歌队队员们,紧张地筹备着天亮后的演出。
2023年12月18日,广东官宣“气候入冬”,寒潮来袭。凌晨四点,普宁市区却热气腾腾:街头的宵夜食肆尚未打烊,菜市场上备货的身影来来往往……在南山社区居委会里,英歌舞的棒槌声敲响夜空。普宁英歌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正带领南山英歌队队员们,紧张地筹备着天亮后的演出。
兔年春节,“中华战舞”英歌舞燃爆海内外。当时,羊城晚报记者曾第一时间采访过陈来发,在他们“爆红”一年后,我们又来到揭阳普宁,再次专访陈来发,拍摄记录了南山英歌队从夜训到演出的一整天行程,实地探寻英歌舞的变化与发展。
埋下传承的种子
2024年,陈来发迎来与英歌舞结缘的第50个年头。他18岁时加入普宁南山村的少年英歌队,从练习生到后来成为南山英歌队队长兼教练,他说,过去这一年,是他这几十年来最忙的一年。
在普宁,有上百支英歌队遍布各个乡镇,但作为快板英歌的代表,“南山英歌”是其中最闻名遐迩的一队。随着普宁英歌舞火爆出圈,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现场一睹他们的飒爽舞姿。因此这一年里,陈来发与他的英歌队不断加档演出,还多次走出潮汕地区,在深圳、佛山等地亮相一些民俗表演活动。
时值岁末年初,陈来发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他给我们看用纸笔记下未来一个月的所有行程。2024年1月15日,新建的南山英歌传承基地新馆将落成启用,他正在为此作最后冲刺;新年正月初一,南山英歌队将赴英国伦敦开展交流表演,出行前还需要各种准备……
陈来发引我们去看他今年灌注心力最多的南山英歌传承基地。基地位于南山村主干道,道路两旁的墙上绘就不少英歌舞的主要人物角色:红面红须的“头槌”关胜、黑面黑须的“二槌”李逵,抓蛇的时迁、豹子头林冲、母夜叉孙二娘……
英歌彩绘墙的尽头,便是普宁市南山小学,英歌艺术展览馆就设置在小学校园里。“这里曾是我就读小学的地方。”陈来发说,基地得到当地大力支持,建成后将设有英歌展览厅、演练大厅、练功房、化妆间等,这里将成为普宁英歌舞的地标。
陈来发把不少珍藏都放到了这里,包括历代英歌服饰道具,南山英歌队所获得的奖牌、锦旗以及他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证书。陈来发十分珍爱的,还有展馆一角的数十个英歌“小脸谱”石头画。在他看来,这些石头画便是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的一颗颗英歌舞传承的种子。
传播带来新契机
凌晨4点,南山社区居委会大楼里,南山英歌队的队员们正在为今天的演出化妆。三名化妆师傅从凌晨3点开始作业,为30多名队员画脸谱。在等待的时间里,这群稚气未脱的少年打游戏、刷抖音,互相玩闹着。
“让他们早上7点起床上学可能迟到,但让他们舞英歌,凌晨2点就能爬起来。”陈来发说,当地大部分男孩的成长历程中,都留下了英歌舞的印记。他们有的专门学过英歌舞,有的常为朋友的表演和排练捧场,有的还是父子俩、兄弟俩一起参加同一支英歌队。
队内的“团宠”——6岁的“小时迁”陈楷铭今年在视频平台上火爆出圈,被网友们亲切称为“蛇宝”。他的爸爸是队里的“二槌”,扮演李逵的角色。英歌队的队员们几乎都有自己的抖音号,他们不定期发布英歌舞的台前幕后、排练或演出直播,大方向网友展示卸下妆发后真实的自己。陈来发今年也开设了自己的抖音号,南山英歌队在兔年正月十五还开设了官方账号。
陈来发感慨:“我希望每支英歌队都有机会走出村镇,走出普宁,去更大的舞台演出。短视频的记录和传播,无疑增大了这个可能性,让英歌舞被更多人看见。”
无论身处何地,成长或老去,潮汕人都能被英歌舞的棒槌声敲响“乡愁”。今年以来,岭南非遗“现象级”爆款传播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少未经剪辑的英歌舞演出、训练视频,都能获得上万点赞、数十万播放量。
为传承而作出改变
陈来发告诉我们,过去,英歌舞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如今,类似的“祖训”正在悄然变化。尤其是看到英歌舞今年“火起来”的现状,陈来发更意识到,想让英歌舞传承并发扬光大,就要让更多人走进英歌舞的队列中。他说,英歌队队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聚在一起训练和表演的,大多属于“为爱发电”,大家的共同目的就是要努力传承最传统的英歌舞,“把祖宗的东西原汁原味留下来”。
2017年,陈来发借“非遗进校园”的东风,以南山小学作为教学阵地,组建了一支少年英歌队,屡次带队参加省市的演出活动。如今,南山英歌队近半数队员都是2017年第一批“英歌进校园”培养出来的少年。2020年,少年英歌队还参加了广东卫视湾区春晚的表演,向更多人展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英歌魂”。这支队伍已成为南山英歌队的后备力量。
“我与几个英歌队骨干讨论过英歌舞传承的问题,希望英歌舞能扩大教学面,不论本地外地,不论男生女生,只要想学,我们都欢迎。”陈来发说。
2023年6月27日,南山英歌传承基地正式动工。随后的开学季,到南山小学报名参加英歌舞课程的学生达380余人,既有男生,也有女生。
“普宁英歌舞在2006年成为国家级非遗以后,就不只属于南山村了,也不只属于普宁,而是国家共有的文化遗产。”身穿白色运动服的陈来发,骑着白色的电动车驰行在普宁市区,实在看不出他已年近七秩。
在这一年,在这一天一夜里,我们看到以陈来发为代表的普宁英歌舞传承人,正持续努力地让古老的岭南非遗以年轻的姿态不断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艺谈
英歌长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羊城晚报:过去英歌舞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今年却有了改变,您是怎样考虑的?
陈来发:潮汕地区许多乡寨都是同一姓氏族群居住,也有很多同一姓氏的祠堂。这种强烈的宗族观念,让英歌舞在传承中有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定。
今年放开教学,主要是看到英歌舞的传承开始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现在舞英歌的人大多是业余爱好,都有本职工作,如果不想学了,随时可以退出。近三年来,成熟的队员只剩下20人左右了,即使把2017年第一批“英歌进校园”培养的学生纳入进来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思考,怎样才能让英歌舞长盛不衰。
另外,今年英歌舞“火起来”以后,不少外省舞蹈学校专程来交流。那时候我就想,希望能够让外地学生学到实际内容。为了保证英歌舞的延续,我觉得必须要放开教学。其实就算不放开教学,如今短视频传播这么广泛和迅速,人家照样可以对着手机学习。
羊城晚报:“小时迁”出圈的时候才5岁多,年幼的他为何可以担当起领头的角色?
陈来发:南山英歌队有一大一小两个“时迁”。在这之前是没有先例的。当然,我不是凭空设置一个角色,我希望英歌舞的传承,能做好以大带小,以老带新。
“小蛇”陈楷铭已经是他们家第四代英歌队队员了。他曾爷爷表演英歌舞时,我还是英歌队后棚唱小戏的,我们曾经同台演出;他爸爸陈恒钦现在是队里的“黑胡子李逵”。楷铭每天跟着爸爸在队里训练,我就想,干脆让他一齐上阵吧。没想到效果还挺好,一个小不点在一群“梁山好汉”中领头,竟就火了。
其实人才流失是这些年影响英歌舞传承的大问题。按照老规矩,英歌队只能让成年队员出演。但我觉得为了让英歌舞发扬光大,小舞者也可以加入到队伍中来。如今队里不少14、15岁的小孩,他们是当年“英歌进校园”培养出来的,都成长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