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龙操盘者”杜殿逵:十年铸就壮丽工程

作者|张翀
  • 故事人物
    • 杜殿逵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湖北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工网
  • 发表时间
    • 2023-12-25

盾构机是新时代的大国重器,承载着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的使命,每一条地铁隧道的贯通,都离不开无数地铁建设者披星戴月、栉风沐雨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杜殿逵,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首席盾构操作手,他扎根地铁建设14年,在无数地铁建设项目中默默坚守,用热忱和责任点亮城市生活之光,被称为“钢铁巨龙操盘者”。不久前,杜殿逵凭借一手绝活,在湖北省第二届“鄂有绝活”大赛的舞台上,捧回了“最佳绝活奖”。

盾构机是新时代的大国重器,承载着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的使命,每一条地铁隧道的贯通,都离不开无数地铁建设者披星戴月、栉风沐雨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杜殿逵,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首席盾构操作手,他扎根地铁建设14年,在无数地铁建设项目中默默坚守,用热忱和责任点亮城市生活之光,被称为“钢铁巨龙操盘者”。不久前,杜殿逵凭借一手绝活,在湖北省第二届“鄂有绝活”大赛的舞台上,捧回了“最佳绝活奖”。

盾构机是集机、电、液、气、传感于一体的大型自动化掘进设备,需要熟悉零件5万余个,千余个控制点,操作难度极大。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越织越密,新建地铁施工的难度和风险不断提升,长距离、复合地层、小净距下穿既有线隧道是地铁隧道施工中最难的环节,需要通过精准操作达到“零沉降”,平稳推进保证“零扰动”,快速施工确保“零失误”。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杜殿逵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练就了“小净距、复杂地层下穿既有线成套技术”的绝活,在他手中,盾构机仿佛变为“金刚钻”,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风险与障碍,都能化险为夷,确保隧道安全,实现高效施工。

深圳机场线项目的工作经历至今让杜殿逵难以忘记,“深圳机场线需8次下穿既有11号线,新修隧道和既有线距离十分近,最小间距仅2.4米,如同在动脉血管旁做手术。”杜殿逵说,为克服该项目上土下岩强差异、地层姿态控制难、掘进超方、刀具磨损大等难题,杜殿逵和团队成员经过反复商讨,上百次的摸索试验和论证,最终运用了气压辅助模式掘进技术。就像是给一个巨大的气球充气,精准注入气体维持了地下空间的稳定和安全,同时,首创多层次组合五步注浆体系,突破了传统注浆技术,有效控制了地层塌陷和既有线沉降等风险,将地面沉降控制在±0.86毫米以内,实现了零沉降。

杜殿逵始终扎根隧道建设一线,常年奔赴在全国各地,哪里有施工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成都,他成功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是我国首次在富水砂卵石地层成功下穿既有线;在广州,他在天文大潮中成功穿越珠江,如同“穿山甲穿豆腐”;在武汉,他在严西湖湖下掘进1.3公里,刷新了武汉地铁盾构下穿湖泊的最长距离记录,实现“零沉降、零扰动、零延误”。

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创新求索,杜殿逵先后在20个城市参与盾构施工,多次安全优质地完成了盾构掘进任务,累计施工总掘进30000多米,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丽工程。在多次下穿大江、大河、既有线路中,地层损失率、管片错台量、隧道轴线偏差等核心指标保持在毫米级,均超过了国家标准要求,创下了中铁十一局盾构施工操作史上的多个“首次”,在行业中树立了标杆。

近年来,杜殿逵先后编写了国家级QC成果12项、省部级QC成果14项,获评省部优秀工法3项,拥有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相关下穿既有线技术成果获得省部级等各类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

如今,杜殿逵已经成为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首席盾构操作手,他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用自身所学带动更多的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目前,他已经培养出80余名徒弟,带动3000余人从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助推公司盾构施工总里程超过600公里,为公司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6500万元。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