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泡桐树,这位老人为何守护60年……

作者|刘干,任超,张馨尹,杨圳
  • 故事人物
    • 魏善民
    • 焦裕禄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河南省
    • 开封市
    • 兰考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央视军事
  • 发表时间
    • 2023-10-19

曾经对焦书记立下守护泡桐的誓言,他一刻也没忘记。当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幼苗,早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魏善民一直精心看护它,坚持了60年。

河南兰考

八旬老人魏善民

精心呵护一棵泡桐树60年

60年前

人民公仆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

种下一棵棵泡桐树

让兰考不再受风沙之苦

泡桐树一般只能活二三十年

而这棵焦书记亲手种下的泡桐树

已经经历了60载冬夏……

骑着自行车

他走遍全县有灾情的地方

焦裕禄

曾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

当年赴任时

兰考是开封地区有名的“三最县”

第一最苦、第二最穷、第三最难

导致“三最”的原因则是“三害”

风沙、内涝和盐碱

可焦裕禄却说:

“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

越是困难的地方

越能锻炼人”

河南省兰考县朱庄村

原党支部书记魏善民回忆

“焦书记自己骑着自行车

转遍了整个兰考县有灾情的地方

那时他还患着病

其他人劝他别下乡了

他却说: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我得亲自看一下’”

1963年8月到11月

焦裕禄组织除“三害”调查队

跋涉2500余公里

终于摸清了“三害”的底细

并最终选择

种植适合沙土地的泡桐树

来治理风沙

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逝世

“把我运回兰考

埋在沙堆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成了他临终前留下的话


我国民族乐器行业

90%以上的音板都取自兰考

60年前

焦书记种下的泡桐树

已经更新了几代

它们尽到了防风沙的职责

也成为兰考发展经济的难得资源

如今的兰考县

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

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

300多家民族乐器厂

年产值达20亿元

我国民族乐器行业

90%以上的音板都取自这里

今年81岁高龄的魏善民

时常会想起当年和焦书记

一起植树的情景

曾经对焦书记立下守护泡桐的誓言

他一刻也没忘记

当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幼苗

早已长成参天大树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

魏善民一直精心看护它

坚持了60年

魏善民说

“焦桐”的根培养的树苗

如今移栽在全国各地

“焦桐”不会死

焦书记的精神不会消失

他希望后代年轻人

看到这棵树的时候

会想起当年有这样一个人

带领兰考人民破除万难

走出灾害、走出贫困


他制定改造兰考的蓝图

早已成为现实

虽然焦裕禄离开了我们

但焦裕禄精神

早已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

科学求实、迎难而上

无私奉献

当年焦裕禄制定的

改造兰考的蓝图

已逐步变成现实

2017年

兰考县在河南省率先全面脱贫

一举摘掉了“穷帽子”


致敬

县委书记的榜样

人民公仆焦裕禄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