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女汉子”殷玉珍

  • 故事人物
    • 殷玉珍
  • 故事地点
    • 内蒙古自治区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社
  • 发表时间
    • 2014-07-17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的毛乌素沙地是中国4大沙地之一。从1985年开始,一个柔弱的外乡女人开始在这片茫茫沙海中追逐自己的绿色梦想。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的毛乌素沙地是中国4大沙地之一。从1985年开始,一个柔弱的外乡女人开始在这片茫茫沙海中追逐自己的绿色梦想。

殷玉珍:毛乌素沙漠(沙地)黄沙弥天远,人存沙海中,企盼绿相伴,种活了一棵树,绿茵成一片,远古水草肥美地,绿梦定会圆。

这就是殷玉珍。很难想象,她就是那个在茫茫沙海中创造绿色奇迹的传奇女子,也很难想象,她身后的6万亩绿洲在30年前到底是怎样的景象。

1985年,19岁的殷玉珍从绿树成荫的陕西老家嫁到了毛乌素沙地深处的井背塘,与忠厚老实的白万祥成了夫妻。

当时,在井背塘曾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土细沙明色复黄,随时起风集成梁。远望千里无根草,只有马蹄三两行。”对于一个年轻爱美的新嫁娘来说,眼前的景象无疑是极其残酷的。

殷玉珍:当时对我的打击特别大,我那时想一下子给我这么个地方让我接受,我不如死了吧。

解说:茫茫沙海,看不到任何希望。渐渐地,殷玉珍发现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风沙随时威胁着她和丈夫的住所。她担心,或许哪天一阵狂风过后,这个简陋的家就不复存在了。为了保卫家园,殷玉珍强忍住泪水,在内心萌发了种树的念头。

殷玉珍:我的梦想就是,我要把这个沙漠治定,把沙漠全部治定以后不能让它大风刮。我可以360天不停地干,你大风不能360天不停地刮。你白天黑夜刮,我就白天黑夜干。我宁可治沙累死,我也不叫你沙漠把我欺负死。

1986年春天,夫妻二人一场持续近30年的人沙大战正式拉开帷幕。那时,白万祥在外面给人掏粪、盖房子、干农活基本不要工钱,只要树苗。消息传出去后,当时有很多人嘲笑他们夫妻俩是傻子。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萨拉乌苏村村民何玉祥:大家以为他们不太聪明,那个黑沙子里头估计你是白费功了嘛。况且你那沙子里头估计也栽不活,估计也活不了,那时心想,可能是白费辛苦了吧。

殷玉珍:只要沙漠里头活上一棵树,就能活100棵,能活100棵,就能活1万棵。古人说了,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棒能磨成绣花针

但实际上,种树并不像殷玉珍说的那么容易。毛乌素沙地又被称作“死亡之海”,气候条件恶劣可见一斑。最初的树苗成活率并不高,有好几次树苗种下去没几个月就枯死了。更困难的是,殷玉珍和丈夫几次在风沙中遇险。

殷玉珍:有一年春天风特别大,那个风刮得就是看不着(路)。像是一米的距离,就是看不着(路)。我和我掌柜的就用铁锹,他在前面走我就在后面抓着铁锹把子,最后还是找不到家。我们就喊,呜呜呜,这么喊。后来狗听见了,就汪汪叫,后来我们就冲着狗的叫声,回的我们家。

就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殷玉珍的四个孩子也陆续诞生了。但这丝毫没有延缓殷玉珍沙漠造林的步伐。她对绿色的执着,甚至曾引发了家中丈夫和儿女们的不满。儿女们一度发问:“妈妈是不是只要树,不要我们了。”

殷玉珍儿子白国钱:几乎一年都见不到母亲几次,从来也不知道抽空来看看我们。来关注关注我们,从来没有。

殷玉珍:(女儿)短信上说,妈,至少你也让我填饱了肚子。我才能学习好啊,我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你怎么让我学习嘛。现在我们要靠父母,以后我们不会靠你的。有时候发来这些信息,我现在还留着呢,也挺伤心,但实际上顾不了这么多,因为收入啊什么都是很困难的。

殷玉珍的儿女们说,家中的困难并非因为收入太少,而是殷玉珍将家中所有的收入和积蓄都投入到种树上。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殷玉珍甚至卖掉了家中仅有的财产--一只三条腿的母羊和刚产下的羊羔,换来200多棵树苗。

殷玉珍:植树造林的钱,咋说呢,在这里面投入的钱就没有数,反正只要有点钱,就投入到这里头,但是在孩子这里头的花钱都有数了,在我自己追求的这个(事业)上就没有(数),就没有算这个帐,这个要花多少那个要花多少,反正我就要干得满林子里头有结果的有开花的。

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到了1999年,殷玉珍夫妻二人竟在毛乌素沙漠中开辟了一片2万多亩林地,当地小气候开始逐渐好转。看着眼前绿荫成片,儿女们终于开始理解母亲的苦心。

殷玉珍儿子白国钱:过去的话条件真的是特别恶劣。我们上学那个期间真是。就咱们站的这个地方就是沙漠,在这样艰苦的环境生存下来真是不容易。

解说:沙漠深处的这片绿洲逐渐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在政府及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2005年,殷玉珍成立了内蒙古绿洲治沙造林有限公司,完成由个人治沙向公司化治沙的转变。为鼓励她继续发展,2007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修进了沙漠。如今,这个生活富足的家庭牛羊满圈,作物满园。

殷玉珍:那么我下一步如何干?不光是能治沙,把风沙治定,我得要致富呀,我光能自己致富,我还得带动我们周围老百姓致富呀。怎么致富呀?能不能有好多老百姓跟上你走。这一方面我要利用我的公司,最起码带动老百姓如何下一步发展,我得和他们打成一片,我得做他们工作。再过10年,我邀请你们过来,看我这像什么地方。

如今,殷玉珍和丈夫已不是独自与黄沙大漠战斗,得益于内蒙古自治区“个人、集体、国家一齐上”,“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等政策,承包沙漠参与造林的人越来越多。

治沙28年,殷玉珍夫妇共植树60多万株,筑防风沙障2万多亩,建起一个近6万亩的绿洲。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已达到60%以上。

殷玉珍:我下一个梦想,是满林全都开了花,满林都能结上果。然后全是经济效益,有钱了,能干更多的大事好事,是我的新的梦想。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