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设立 “大眼睛”照片背后的故事

  • 故事人物
    • 苏明娟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社
  • 发表时间
    • 2010-12-19

照片上的小女孩手握铅笔,神情专注,两只明亮的大眼睛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贫困地区每年约有一百万儿童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差,基础教育水平低的状况,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1989年,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我国有近两亿文盲,世界每四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这一堪忧状况深深触动了共青团中央的几位年轻人,他们决心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做一点事情。1989年3月,他们筹集10万元注册资金,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民政部批准,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联合创办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做出决定:长期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品学兼优而又因家庭困难失学的孩子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并为这一活动取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名字——“希望工程”。

1990年5月19日,第一所希望小学在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落成,它标志着 “希望工程”正式启动。

这幅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拍摄于1991年,当时还是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的解海龙在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了他的镜头。照片上的小女孩手握铅笔,神情专注,两只明亮的大眼睛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小女孩名叫苏明娟,她那专注求知的眼神,再次唤起全国无数人的关注。照片发表后,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从此,这个8岁女孩渴望求学的目光,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