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人,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以丝绢为主制成人形,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今年61岁的杜蓓,就是北京绢人的第三代传承人,说起杜蓓和他的绢人情节,似乎可以说是天定的缘分。
解说:绢人,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以丝绢为主制成人形,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清代以后,绢人的技艺失传,我们现在见到的“北京绢人”,源起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由工艺美术大师葛敬安研究创建。今年61岁的杜蓓,就是北京绢人的第三代传承人,说起杜蓓和他的绢人情节,似乎可以说是天定的缘分。
杜蓓:从小我就喜欢画画,我在家里头就老画,第一次去王府井,我从老远就看见柜台上,摆着好多小绢人。给我吸引了,太漂亮了。那会我站在那简直不想走了。
解说:杜蓓师承绢人大师贾绍浦,先后和杨乃惠、杜荣普等老师学习绢人制作。
杜蓓:我毕业于北京二十四中,19岁的时候,就给我分到这个单位。刚一去单位,我就跟杨乃惠学,我就天天追在他身边,这怎么做那怎么做,我也不挑、我也不捡,因为我想把它全学会。他干什么我就学什么,时间一长,基本上我在家也能做着玩了。
解说:北京绢人制作复杂、繁琐,有“糊头”、“做手”、“做体型”、“做服装”、“连接”等十三道工序。
杜蓓:第一个流程是做手,第二个是糊头,第三个呢就是画头,画完头之后,定出脸型来,然后就往上梳头,梳的结果是这样,然后在给她戴上头饰,花丝可以做成凤冠。然后可以制成凤、珠配珠花。最后做体型体型很重要,下一步就裁服装画彩画。
解说:创作绢人不仅需要,耐心、细致、技术精湛,还需要多年刻苦磨练。
杜蓓:比如说地震的时候,那会都钻地震棚里去了。不行,想起我的绢人了,偷着跑回家去了。从屋里拿出东西,坐在院里我就做,当时院里一个人都没有,就我一个人在那做绢人。那会瘾就到这种程度了,简直把生命都忘了。我就觉得绢人和我,融化在一起了。我们这个绢人十几道工序,道道都得精心,没有容易的,全是难,但是你做会了就都不难了。
解说:现如今,杜蓓的绢人,在国内外已是颇有名气。许多外籍友人更是慕名求作。如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红楼人物等,屡获大奖。关于绢人的未来,杜蓓也很是担心,但是杜蓓和他的绢人,一定会一直走下去。
杜蓓:在我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有绢人,我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每次做完了一个绢人,就给我增进一份力量。所以,将来跟绢人共永远。
标题:“三型七彩”塑千面--赵永岐和他的脸谱艺术
解说:今年49岁的赵永岐,自幼酷爱戏曲艺术。高中毕业后,受叔父的启蒙,开始学习制作泥塑彩绘脸谱。2003年10月,正式被京剧研究专家刘曾复先生收为入室弟子。
赵永岐:刚开始自己干的时候,谱也就是学个皮毛。但是,真正跟先生学脸谱以后,先生把不同流派的他学到的脸谱都一一给我讲解。
解说: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化妆谱式,通过在演员面部勾画一定的彩色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赵永岐:脸谱的色彩代表人物的性格。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猛直,白色代表奸诈,黄色代表暴躁,蓝色和绿色代表豪爽的性格,金色和银色代表神仙、妖怪一类的人物。
解说:作为从脸谱艺术中衍生出来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泥塑彩绘脸谱的制作少说也要十几道工序。包括制泥、塑坯、刷白、彩绘、上漆、扎髯口、上盔饰等等。其中,最吃功夫的就是彩绘。
赵永岐:泥塑彩绘脸谱主要是“三分型、七分彩”。“三分型”就是塑的泥壳的形状。“七分彩”主要是画工为主。所以说脸谱好看不好看,都在画上面了。
解说:在众多的泥塑彩绘脸谱题材中,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的猴戏脸谱,可谓独树一帜,深受脸谱制作者和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赵永岐:猴戏脸谱是象形脸谱,是以猴子的相貌设计的脸谱。猴戏脸谱的主要特征就是眼睛和眼圈。这两个一个是粉眼圈,一个是金眼圈。粉眼圈是在它进炼丹炉之前,出了炼丹炉以后,就变成“火眼金睛”了。
解说:为了做出高质量、高水准的脸谱作品,赵永岐曾多方求教。他还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四处淘换与脸谱艺术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只为能够将这一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和传承下来。
赵永岐:一开始做脸谱是为了养家糊口,后来就是特别喜欢,就是我一生的追求了。
标题:妙手押花纳福禄--黄涛和他的押花葫芦
解说:黄涛,1971年生于北京,怀着对传统押花葫芦技艺的浓厚兴趣,29岁时拜押花葫芦传人刘世安老人为师。
黄涛:1999年夏天,我在陶然亭公园南门荷花池,正好碰到了当时正在逛公园的刘世安刘老师。后来我通过更深入的接触,才发现刘老师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押花葫芦大师。
解说:押花葫芦也被称作砑花、掐花葫芦。此种工艺源于明清时期,所谓押花就是用押花刀具,在葫芦表面上进行押挤,从而形成美伦美幻的浮雕效果。
黄涛:押花葫芦等于是集把玩、收藏、美术于一体。押花葫芦对葫芦的表皮在制作过程中不造成任何的伤害,而且能够传承百年。
解说:在继承传统押花葫芦工艺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是黄涛对自己每一件作品的追求。他所制作的传统京派押花葫芦,构图考究、造型生动、耐人寻味。
黄涛:因为我本人从事了十多年的社区文化工作,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正好这门技艺能够具体的体现,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的历史,所以我一直坚持到现在。
解说:未来,在传承推广押花葫芦上,黄涛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这门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
黄涛:可以说一直以来,我都在刻苦地练习、钻研押花葫芦的技艺,只不过是近几年参加了一些展览。我觉得目前最紧要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咱们还有这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