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

  • 故事人物
    • 解放军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社

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从未实行过军衔制。新中国成立后,为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便于进行国际交往,解放军于1955年9月首次在全军实行了军衔制。

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从未实行过军衔制。新中国成立后,为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便于进行国际交往,解放军于1955年9月首次在全军实行了军衔制。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2月8日,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形式予以发布。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

当时军衔的设置基本参照了苏联军队的军衔等级,军官军衔分为4等14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后来又增加了准尉军衔。

1955年9月27日,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十元帅授衔。同一天,国务院举行授予将官军衔和勋章典礼,周恩来总理为将官授衔。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共授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校级军官3.2万名,尉官49.8万名、准尉11.3万名。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时止,共授予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

军衔制结束了人民军队“有军无将”的历史。在紧接着的1955年的国庆阅兵上,受阅部队指战员便身穿授衔后的新式军服,佩戴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