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百万大裁军

  • 故事人物
    • 邓小平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社
  • 发表时间
    • 2010-11-21

在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同时,人民解放军也更加主动、有效地支持、服从和参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镜头记忆系列节目“共和国的足迹”。

1985年,中央军委作出的百万大裁军决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贯彻落实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而采取的一项重大行动,也是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要贡献。

解说:这是1985年6月4日的一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发表讲话。他抬起右手,轻轻伸出一根指头,自信而果决地宣布: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在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史册上。

主持人:兵贵精不贵多,历来是军队建设者们遵从的信条。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快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进程,同时也为了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50年6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决定将人民解放军员额由550万压缩到400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次大规模精简整编。然而,这次整编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而中断。

解说: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中国的安全环境日益严峻,人民解放军一直处在整军备战的状态。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军员额突破600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展开,我们党逐步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方针和政策,改变了主要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与此同时,经过冷静观察和慎重分析,逐步放弃了以往关于大规模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重大判断。在此基础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实现了战略性转变。

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腾出力量支援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指导方针,军队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经过1980年、1982年的两次精简整编,我军员额减到了400万。但是,这个数量与军队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军队的臃肿,导致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缓慢,跟不上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消肿”,便成为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的首要任务。

主持人:1984年10月1日,中断了25年的国庆阅兵再次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邓小平希望用现代化军事力量的展示,激发全民族追求现代化的热情。

11月1日,正当人们还在为一个月前的国庆阅兵心潮澎湃的时候,中央军委座谈会在首都京西宾馆召开。会上,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对阅兵给予高度评价后,话锋一转,表达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意图:在军队几次整编的基础上,再裁减员额100万。

解说: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认识,邓小平作出了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来的论断,从根本上改变了若干年来我军“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他从质量建军的角度,讲到军队的进一步“消肿”,阐述了裁军百万的重要意义。

主持人: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减少员额100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解说:这次会议之后,在中央军委指导下,精简整编方案开始紧锣密鼓地制定了。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要完成这一宏大的计划,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百万大军复员转业,要处理的难题和矛盾难以计数。按照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先机关,后部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人民解放军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了百万大裁军。三军统帅一声令下,三军将士立即行动。1985年作为中国的裁军年被载入史册。

主持人:百万大裁军是我军编制体制的一次革命性变革,裁减人员之多,难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军队广大干部战士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坚决服从和执行精简整编方案。地方各级政府和各族群众克服困难,努力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转业干部和退役战士的安置工作。

解说:1985年,人民解放军三总部编制精简了近一半;原有的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4个;从1985年起的三年中有60万名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工作。到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完成了百万大裁军的任务。经过此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朝着机构精干、指挥灵便、反应快速、提高效率、增强战斗力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主持人:改革,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焕发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青春和活力。细心的外国军事观察家们很快注意到,此时,在中国百万大裁军的舞台上,演练的并非是简单的大裁员,而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性结构调整。

解说:全军减少了大军区和军官的数量,却增加了陆军航空兵、海军舰载机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它们一一填补了我军编制上的空白。撤消了铁道兵、基建工程兵,却首次组建了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集团军内特种兵成分首次超过了步兵,开始走向摩托化、机械化、电子化……“百万大裁军”的战略行动,使我国军队建设真正实现了战略性转变,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主持人:在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同时,人民解放军也更加主动、有效地支持、服从和参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一大批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部队的机场、码头、铁路、医院逐步向社会开放,仅1985年,就有100多个军用机场、码头开始军民合用,上万项军工技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几十万铁道兵和工程兵脱下军装以后,在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百万大裁军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政府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和平进程。当时的外电评论说:“现在世界上都在谈裁军,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人言行一致。”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