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玛堪”:濒临绝响的说唱艺术

  • 故事人物
    • 吴明新
    • 廖东升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社
  • 发表时间
    • 2016-10-13

伊玛堪来源于赫哲族的生产生活,亦唱亦说,是赫哲族特有的语言。赫哲族世居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流域。目前仅有5000余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用赫哲语说唱的伊玛堪便成为记录赫哲族历史、风俗的活化石。

伊玛堪来源于赫哲族的生产生活,亦唱亦说,是赫哲族特有的语言。赫哲族世居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流域。目前仅有5000余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用赫哲语说唱的伊玛堪便成为记录赫哲族历史、风俗的活化石。

伊玛堪说唱国家级传承人吴宝臣:“赫哲人信仰万物有灵 请神灵进入我的身体,给我力量,保卫家园,战胜敌人。”

【解说】伊玛堪的演述人被尊称为“伊玛卡乞发”,往往家族内世代相传。57岁的吴宝臣是伊玛堪国家传承人之一。

“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吴宝臣说的这句俗语生动地描绘出赫哲族渔猎文化的特点:赫哲人用鱼皮来制作衣服,由此产生了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赫哲人喝酒前习惯用手指蘸酒后往外弹,意为敬神……这一切有关赫哲人的渔猎生活、风俗人情、爱情故事,都被伊玛堪忠实而传神地记录着。

佳木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廖东升:(伊玛堪)它是一个百科全书的东西。伊玛堪它包罗万象,伊玛堪就是赫哲族、赫哲族人的灵魂。我们通过伊玛堪传承,还是希望这个民族找到它回归生活世界的出口。想通过(伊玛堪)来恢复它民族的语言,拯救它整个民族的文化。

【解说】伊玛堪以赫哲语叙事,散韵兼行,在一人无伴奏情况下即兴表演,说唱交替进行,描述部落战争、反击妖魔的传说以及风土人情,以“莫日根”(英雄)为主题的故事居多。伊玛堪分“大唱”和“小唱”。前者以说为主,侧重表现“莫日根”的长篇故事;后者以唱为主,侧重表现抒情性的短篇故事。

伊玛堪说唱国家级传承人吴明新:它(伊玛堪)颂扬什么呢,为了保卫自己的边疆英勇牺牲的(英雄),在山上打猎和猛兽搏斗的英雄,还有江里打渔舍身救人的英雄,还有见义勇为等等,颂扬这些(英雄)。

【解说】由于赫哲族没有文字,伊玛堪说唱就成为赫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伴随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命运和变迁。伊玛堪说和唱过渡之间有一些常用的调,那首唱响大江南北的《乌苏里船歌》首尾无歌词的吟唱便是伊玛堪常用的调子。1957年歌唱家郭颂等人来到黑龙江省同江市的八岔乡采风,赫哲族伊玛堪歌唱者吴连贵老人为他们吹了一首赫哲民歌《想情郎》,成为《乌苏里船歌》的原始曲调。

【解说】伊玛堪说唱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和早期戏剧、诗歌的“活化石”。(资料)2006年4月,伊玛堪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联合国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中国提交的赫哲族独特说唱艺术伊玛堪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是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的重要传承方式,正是老一辈赫哲族人代代传唱伊玛堪,这门古老的说唱艺术才得以流传至今。80岁的吴明新是伊玛堪说唱艺术国家级传承人之一,他的伊玛堪被人们称作是“万物皆可唱”。 

伊玛堪说唱国家级传承人吴明新:我从小生在同江街津口,那是我美丽的家乡,有山有水有河流。我要努力劳动和工作,和大家团结在一起,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成祖国最美丽的赫哲乡。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