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同世界其他航天大国一样,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从卫星上接收的《东方红》乐曲声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时,中国人航天之路开始了全新的篇章。56天以后的11月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解说: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美国学者基姆1945年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约十四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名叫万户,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个大风筝,然后让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但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万户的生命,最终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
主持人:为了纪念万户这位世界公认的航天始祖,美国科学家在1959年还将月球上的一座环行火山命名为“万户山”。令人遗憾的是,诞生了“人类航天始祖”的中华民族,未能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也未能成为现代航天事业的先驱。然而,梦想却深深地植根在了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解说:在人类开始太空探索、迈向太空时代之时,中国,虽然落在了后边,却没有坐失良机。红军长征胜利20年后——1956年,尚处于贫弱之中的新中国,又开始了新的长征——向太空进军。同世界其他航天大国一样,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4年后,1960年9月10日,就在苏联撤走专家后的第17天,中国航天人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中国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56天以后的11月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又一个4年,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连续三发都取得了成功。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远程打击的导弹,同时也为中国的进一步空间探索打下基础。随后,在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解说: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一颗中国造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颗人造卫星的重量超过了苏、美、法、日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的总和,实现了毛泽东的愿望——“要抛就抛大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从卫星上接收的《东方红》乐曲声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时,中国人航天之路开始了全新的篇章。
主持人:“我们人类是唯一的吗……人类也可能搬家,搬到别的星球去。”说这句话的不是幻想家,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时间是1970年冬天。就在举国欢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时候,中国航天人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搞载人飞天。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解说: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并于11月29日成功收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同时,还创造了一个世界航天史的奇迹: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即回收成功。正是这次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也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说: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主持人: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解说: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从这一刻起,中国重新自信地站在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新起跑线上——不同的是:美国和俄罗斯已有过多次载人航天的经验,中国的纪录是“零”。
考虑到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规模宏大,持续的时间很长,所以在规划之初就确定了这个工程的完成分三个阶段,即分“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并开展空间应用科学实验。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
主持人:当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浮出水面时,也就意味着中国航天迎来了全速前进的时代。感谢收看,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