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她既是温柔的江南水乡,也是坚韧的工商名城。

回望无锡工商业的百年发展史,无论是锡商先驱“勇往直前、作世界之竞争”的志气,还是无锡乡镇企业家喊出“四千四万精神”的锐气,这些跌宕起伏和灿烂辉煌孕育出“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锡商开拓奋进。

父子相承 传递拳拳爱国心

上世纪三十年代,吴天赐出生在福建晋江的一个贫苦农村。那时战火纷飞,他深深感受着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时刻期盼着一个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于是,吴天赐怀着一腔热忱考入国务院军干校,成为一名军人,在军旅生涯中多次立功受奖。

退伍转业后,吴天赐定居香港,于1970年创办国泰达鸣金属制品厂,寓意国泰民安,达鸣天下。

吴天赐对子女教导有方,他对祖国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吴健宏自小就在父亲的厂里帮忙,耳濡目染,磨练了意志也培养了爱国热情,也渐渐生出对精密五金加工行业的兴趣。1979年,吴健宏跟随父亲吴天赐的脚步加入了家族企业。

提起父亲,吴健宏总是带着强烈的自豪,他说道:“我生长在一个爱国的家庭,父亲吴天赐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胸怀家国,无私奉献,这是我们吴氏家族永恒的精神和不变的初心。”

锡商风骨 率领企业走出两次寒冬 

1987年,吴健宏注意到内地的优惠政策和较低的生产成本,立即作出顺应形势、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的决定,他带着10余名员工,将国泰加工部搬到了深圳市观澜镇第三工业区,当时被称为“三来一补”企业。

企业在观澜发展很顺利,吴健宏决定扩大规模。1989年,他在观澜竹村买了一块地,第二年在竹村盖了属于自己的厂房,并把全部生产部门和总部都从香港搬了过来。

??1.png吴健宏(图/无锡市锡山区宣传部)

1991年1月1日,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员工40余人的新厂正式开工生产。但是,这时的广东地区有上百家企业五金加工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我们国泰不搞压价恶性竞争,而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三管齐下来赢得竞争优势:一是从管理着手,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按国际标准进行规范管理。二是更新机器设备,不断购买大量先进的新设备,提高质量和产量。三是提高技术水平,培养有潜质的技术员,与机械学校挂钩招收学生实习、锻炼,从其他公司吸纳技术人员。”吴健宏说。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国泰的经营和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奠定了在五金加工行业中的稳固地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国泰步入稳定快速发展轨道的时候,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突然席卷而来,国泰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客户订单大量缩水。

“这是我们自香港来到深圳后,企业生产的第一个低潮期。”吴健宏回忆道。

为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突围,吴健宏决定从企业内部改革做起,进行内部自我提升,在同行业中率先开展国际标准品质控制体系认证,为企业赢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在吴健宏的带领下,企业最终平稳地度过了这次危机。同时,也得到了外国客户的认可。2000年,在观澜镇的支持下,国泰在观澜茜坑购买地皮,建起3万平方米的厂房。这时,国泰已经有了300多名员工,是最初的三十多倍。

好事多磨难,梅香自冬来。挺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司业务步入高速发展时期,不料2008年一场源起欧美、波及日韩等亚洲地区的全球金融危机突然袭来,阻滞了国泰精密高速发展的势头。这是国泰发展史上的第二次低潮期。

由于国泰是外向型加工企业,客户大多来自欧美及日韩,国泰因此受到了极大冲击,形势十分严峻,公司业务和生产规模大幅缩减,经营又一次陷入困境。

看到众多外资企业一个接一个倒下,吴健宏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但是为了国泰事业的发展,他还是坚定信念,对全体员工说:“我们一定不会倒下!也不可以倒下!”。

??2.png吴健宏(图/无锡市锡山区宣传部)

吴健宏沉住气,想方设法让公司在动荡中稳定下来。他精简了对外业务,保证优质客户,并加强对内管理,大幅压缩各类成本支出。同时,他提出了努力开拓以通讯和汽配为重点行业的国内市场,平衡国际和国内业务,双管齐下,使公司客户多元化。

由于多年来公司一如既往贯彻“顾客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内部精心培养出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这为国泰精密积累了良好的内外部资源,国泰精密终于在金融风暴中坚强地挺了过来!

吴健宏非常重视国泰在科技应用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和推广,并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研发中心,与客户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

2014年以来,国泰响应政府促推生产转型升级要求,主动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机器换人”项目,顺利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标。

回忆起创业历程,吴健宏总结道:“国泰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脱险并成长壮大,除了考验我们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一直认为创新科技才是国泰的成功之道。”

寻根故里 共谱无锡发展新篇章

无锡位于太湖之滨,山水秀丽,被称为“太湖明珠”,是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主要发源地,有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地标性产业。

三千多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奔吴,于无锡梅里一带建立吴国,吴文化由此源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吴健宏第一次踏上江苏这片故土。那时他跟随父亲吴天赐到吴氏祖地、吴文化发源地——无锡鸿山、梅村寻根问祖。

在泰伯墓前,在香港出生长大的吴健宏静静聆听着姓氏的由来,一份厚重的故土乡情在心中滋生蔓延。

1997年,鸿山决定修缮泰伯陵、筹建泰伯陵景区,吴天赐先生当即决定捐资60万元建设泰伯陵中的仰止阁,并发动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各地宗亲会及其成员捐建泰伯陵中的多个殿堂。

建成之后,泰伯陵景区成为中国(无锡)吴文化节举办地,无锡的城市魅力也通过吴文化节不断在海内外得到彰显。

谈起对无锡这座城市的印象,吴健宏先生说:“无锡市是江南文明、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吴氏祖地,冥冥之中我觉得无锡这座城市很亲切。”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不断发展,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不断深入,长三角地区经济也在不断壮大。

吴健宏发现了无锡的两大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民族工商业基础,决定由深圳开始向无锡发展。

无锡也出台了许多服务外资企业和招商护商的惠企政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无锡良好的营商环境,2002年9月9日,无锡国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无锡市锡山区鸿声镇正式开张。

“最开始我们只有20名职工,在租借厂房里靠20多台设备生产通信类接插件产品。”吴健宏回忆道。

三年后,无锡国泰在锡山开发区举行新厂落成典礼,正式更名为国泰精密机件(无锡)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21000平方米,同期的公司业务也从单一的通信接插件零配件向工业、汽车、航空、医疗等领域扩展。

凭借着20年在机加工领域的深耕细作以及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无锡国泰的业务已辐射到全球各地,与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提高无锡市的精密制造业水平、技工人才培养、完善无锡市制造业产链、宏扬吴文化传统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吴健宏说:“无锡国泰作为港资企业,无差别地享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优惠支持政策,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江苏省和无锡市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3.png吴健宏(图/无锡市锡山区宣传部)

锡商百年已缔造了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昔日的县城无锡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第二个是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乡镇工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

如今,经济全球化风起云涌,无锡人“反弹琵琶”,率先跨出国门占有全球资源和市场,求突破、谋发展,以大手笔和大气魄,打造无锡经济的第三个黄金时代。

从商多年,吴健宏时常想起父亲的教导:“在立身方面,自知自信,自觉自律;在创业方面,勤俭诚信,坚忍不拔;在待人方面,集他人之长为师,恕他人之短以鉴;在处世方面,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在奉献方面,急公好义,淡泊名利。”

这些话语穿越时光长河,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指引着吴健宏不断走出迷茫,开拓未来。

来到无锡,加入锡商这个大家庭,吴健宏表示,他将以“国泰民安、达鸣天下”打造中国品牌之光,为民族品牌扬威世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将“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作为国泰人对社会的承诺,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锡商精神焕发新的生机。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