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为琼崖革命立下不朽功勋,奏响了中国妇女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中最为光彩的乐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妇女争取自由解放的光辉典范。
琼海是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地。作为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的一支妇女武装,红色娘子军骁勇善战,战功显赫,以“英勇顽强、自强不息、坚贞不屈”的精神谱写了“巾帼尖兵写传奇”的壮丽篇章,成为琼崖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一面旗帜。
“红色娘子军”塑像
红色娘子军的成立,与当时海南的社会环境关系紧密。20世纪30年代,海南人民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专制残余和国民党独裁统治压迫,尤其是妇女,没有起名字、分享财产的权利,除了受政权、族权、夫权的压迫外,还得接受丈夫抛妻弃儿“下南洋”谋生的现实,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缺失,使得这些妇女极度渴望生活的改变。
万泉河畔的红色娘子军雕像
1931年3月26日,“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成立,它人数少,不属正规红军连队编制。为进一步发挥琼崖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1931年4月,乐会县苏维埃政府设立女子军征召办公室,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符良清负责具体工作。县苏维埃政府发布了征召女子军的布告,布告写道:“英雄的、经过考验的乐会县妇女们,拿起枪来,当红军去,和男子并肩作战。”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召唤,得到妇女们的热烈响应。经过筛选,1931年5月1日,女子军特务连正式成立,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成为中国共产党琼崖特委领导下的一支建制完整的女兵战斗连队。女子军特务连采取三三建制,全连有3个排,每排3个班,每班有10名战士,成立之初,庞琼花为第一任连长、王时香为第一任指导员。
这支后来被誉为“红色娘子军”的红色武装,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配合红军主力部队作战、保卫领导机关和宣传发动群众等各项任务,为琼崖革命立下不朽功勋,奏响了中国妇女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中最为光彩的乐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妇女争取自由解放的光辉典范。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名单
在1931年6月27日的纱帽岭伏击战中,女子军配合红三团主力诱敌深入,俘敌70多人,缴获长短枪146支,活捉国民党乐会县“剿共总指挥”陈贵苑,女子军无一伤亡。从此,女子军的英名威震琼岛。
1931年秋,女子军又参与了火攻文市炮楼的战斗。文市炮楼是乐会县敌军的重要据点,驻扎有一个民团中队。由于红军武器装备很差,难与敌人正面交锋,为了绕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区,女子军用挖地道的方法,将柴草、煤油、辣椒运到炮楼地下,以火攻的方式成功重挫敌军,活捉民团中队队长冯朝天,清除了苏区隐患。在琼崖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期间,女子军配合红军主力先后拔除乐会、琼东、万宁、定安、文昌5县20多座国民党军的炮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1932年春,红军独立师师部抽调女子军特务连一排、三排到琼东县第四区益平乡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执勤,同时调整建制,以此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一团女子军特务连第一连”,由冯增敏任连长,王时香任指导员。1932年夏,留驻乐四区(今阳江镇)的原女子军特务连二排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第二连”,由黄墩英任连长,庞学莲任指导员。两个连的女子军指战员编制为140人。
1932年8月,国民党警卫旅旅长陈汉光以3000兵力“围剿”中共琼崖特委、红军师部和琼崖苏维埃政府驻地琼东县第四区。因敌强我弱,中共琼崖特委决定留一部分红军在原地开展游击战,牵制敌人。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机关、女子军一连和师部等主力部队向母瑞山撤退。当主力部队撤到马鞍岭时,与敌军相遇。为掩护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向母瑞山转移,女子军一连与红一营留下阻击敌人。敌人蜂拥而上,女子军与其他红军战士顽强反击,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砸向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艰难的阻击战斗一直持续到第四天,通讯员带来了特委和机关已经安全转移的消息,命令女子军一连与红一营立即向母瑞山撤退,女子军二班继续留守阵地牵制敌军,掩护其余同志撤退。女子军二班10位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人殊死肉搏,最终全部壮烈牺牲。“马鞍岭阻击战”是女子军战斗史中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它生动诠释了女子军战士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女子军作为红军的组成部分,英勇善战,不辱使命,她们在1931年3月至1932年8月的仅一年半的时间里,同红军第二独立师主力部队一团、三团一道,转战乐会、琼东、万宁、定安、文昌5县,鏖战50多场,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1931年5月—1932年8月红色娘子军活动路线图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即使女子军队伍已经解散,她们仍以各种方式进行革命斗争。庞琼花和冯增敏想方设法寻找党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庞琼花后被日军杀害于家乡的橡胶园中;冯增敏找到党组织后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并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战斗到海南岛解放。
2014年4月19日上午8时40分,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卢业香辞世,享年100岁。至此,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的140名战士全部走到人生的终点,一代“琼花”谢幕;但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部分,她们在海南孤岛23年革命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红色娘子军战士雕像
为纪念红色娘子军,琼海市于1998年修建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纪念园内陈列着3000多幅珍贵的照片,还有女子军连当年用过的枪炮、服装等珍贵文物。和平广场位于纪念园的正中前沿,舞台背景是女子军竹笠、军号、和平鸽、砸断的锁链等巨型雕塑。红色娘子军纪念馆正面呈五角星造型,前庭上矗立着一尊巨型的红色娘子军战士雕像,雕像庄重威武、英姿飒爽。椰林寨是仿照“南霸天”府宅所建的一组建筑,内设书刊与工艺纪念品展销室、住宅区,住宅区曾生活着4位娘子军老战士:王先梅、王运梅、卢业香、欧花。
纪念园内还有演出舞台,著名的《红色娘子军》舞剧曾在这里上演,布景上题有郭沫若先生赞扬娘子军的一首诗:“出死入生破旧笼,海南岛上皆东风。浇来都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
娘子军老战士(从左至右):王先梅、王运梅、卢业香、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