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全域旅游带动脱贫

  • 故事来源
    • 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枣庄市抓住被列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把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作为全省“三个特色扶贫产业”和全市“六大增收脱贫工程”的重中之重,积极实施“政府引导、典型引路、融合发展”的旅游扶贫思路,建设乡村旅游扶贫项目49个,带动贫困户1682户,3028人实现增收。  一、突出政府引导,聚焦脱贫项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扶贫、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的乡村旅游扶贫协调推...

  枣庄市抓住被列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把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作为全省“三个特色扶贫产业”和全市“六大增收脱贫工程”的重中之重,积极实施“政府引导、典型引路、融合发展”的旅游扶贫思路,建设乡村旅游扶贫项目49个,带动贫困户1682户,3028人实现增收。

  一、突出政府引导,聚焦脱贫项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扶贫、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的乡村旅游扶贫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解决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资金整合等问题。召开全市乡村旅游提质与旅游精准扶贫推进会,推动乡村旅游和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做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章。二是精心编制规划。以69个省定和30个市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为重点,制定《枣庄市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旅游富民、旅游带动就业创业行动等8大措施,编制《枣庄市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三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以“一带三镇五点”为建设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市级以上旅游扶贫专项资金投入达1730多万元。全市共设置安装460块乡村旅游道路引导标识;开通4条乡村旅游线路和10条乡村旅游直通车,已发车106班次;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259座。

  二、实施典型引路,丰富增收路径。依托景区景点和大企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突出“民俗”等新型乡村旅游业态建设,引导贫困村、户积极参与,形成了“扶贫资金折股型”、“公司带动型”、“合作社引领型”等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实现了入股分红脱贫、旅游接待收入脱贫、提供就业岗位脱贫三条脱贫路径。一是“扶贫资金折股型”。以石嘴子村为代表,依托柜族部落带动乡村旅游,把100万元的扶贫资金,委托山里人家旅游发展公司运作,其中80万元折股量化给贫困户,2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二是“公司带动型”。以葫芦套村为代表,引进上海极亚旅游公司投资2000万元,打造葫芦乐园、精品民宿和水街酒店,贫困户通过分红、务工等形式,人均增收6000元;台儿庄区邳庄镇涛沟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沧浪庙水乡民宿项目,对民房进行统一装修,使贫困户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三是“合作社引领型”。以双山涧村、湖沟村为代表,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利用民宅发展农家乐和民宿,170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滕州市湿地渔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将30万乡村旅游发展基金作为入股资金,78户、93名贫困户参与,每年拿出36000元,采取“四三三”分配模式,其中30%用于西迭湖村7户、11名一般贫困户,每人每年可领取约980元;40%平均分配给71户、82名低保和五保贫困户,每人每年可领取约175元;30%用作合作社公用基金。

  三、坚持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赢。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旅游扶贫整体效益。一是旅游扶贫与民间资本投入相融合。引入青岛欧亚集团、青岛新空间、山东银光、天津鲁华、上海极亚、乾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连片开发,打造成乡村旅游特色村和旅游扶贫示范带。山亭区山城街道兴隆庄村,通过青岛欧亚集团投资8.6亿元开发翼云石头部落景区,带动80余户村民搬进了小康别墅,带动农民就业300余人,户均增收3万元。二是旅游扶贫与“三区”建设相融合。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流转贫困户的承包地、果树、宅院等资源,打造旅游+特色农业”生态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山亭区城头镇月亮湾旅游合作社,6个村594户农民入社,70%的贫困户实现增收。台儿庄区通过举办油菜花节、蓝莓采摘节等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发展休闲农业,带动200余名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产业经营。全市已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个、开心农场21个、精品采摘园39个。三是旅游扶贫与转移就业相融合。引导贫困劳动力到休闲农庄等旅游基地转移就业和创业,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资助贫困农民在景区承包游乐设施、经营土特产店铺等,促进农民从一产向三产转移。枣庄大酒店、山亭区白龙崮生态休闲旅游专业合作社、山亭区龙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涉旅企业,共为贫困村户提供135个就业岗位。四是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建设、示范带动”的思路,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村落。全市共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镇4个、示范村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77个、国家和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8个。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