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是一个坐落在沂蒙山区深处的小山村,也是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该村在一群返乡创业青年人的带领下,化茧成蝶、顽石成金,实现了美丽嬗变,走出了一条贫困户脱贫、村集体增收、村民共同富裕的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的脱贫攻坚新路子。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山东燕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带头人——宋娜。 今年32岁的宋娜是一个矢志追寻美丽的人。...
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是一个坐落在沂蒙山区深处的小山村,也是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该村在一群返乡创业青年人的带领下,化茧成蝶、顽石成金,实现了美丽嬗变,走出了一条贫困户脱贫、村集体增收、村民共同富裕的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的脱贫攻坚新路子。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山东燕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带头人——宋娜。
今年32岁的宋娜是一个矢志追寻美丽的人。2003年7月,她从郑州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放弃了到政法系统工作的机会,来到临沂大学拜师学习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开始踏上营造美丽的设计之路。2008年,宋娜在浙江创立了杭州厚品设计工作室,从事概念酒店、休闲园、旅游景区等项目设计。2012年,她又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毕业后被学校返聘担任陈设艺术研修中心秘书长。2013年,宋娜回到沂蒙山区的老家,积极响应各级精准扶贫的号召,带着责任和追求,投入家乡沂蒙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中,以独特的智慧、独具一格的方式抒写着年轻人生命的精彩,为家乡贫困群众描绘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未来。
一、创新理念精打造,让村庄环境“靓起来”
宋娜从国家4A级景区沂蒙马泉农业休闲园、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做起,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意的作品赢得了沂南县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如何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实现沂南乡村旅游的新突破,2015年秋天,宋娜肩负着领导的重托,踏遍了沂南县西部的几十个山村,最后确定在三面环山的岸堤镇朱家林村实现自己的美丽乡村梦。她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规划,确立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打造“无门票、开放式”创新型美丽乡村生态艺术社区,从自然生态、建筑生态、人文生态保护入手,在完整保留山区乡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艺术化改造衰败破落的老村子,让整个村落“靓起来”,重新焕发生机,吸引周围村大批外出创业青年返乡、产业下乡,实现贫困户脱贫、村集体增收、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宋娜制定了这样的发展目标:把朱家林打造成一个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的永续社区。从生态建筑,到有机农业再到创意手工,构建一个美丽乡村永续产业链条,实现环保、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是他们自己在做,农业生产是他们自己在管,创意生活是他们自己在开发。这既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产业模式。这三点与三生三美是相结合的。最终实现朱家林村自然永续、建设永续、人文永续、经济永续。
二、盘活资源兴产业,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精准扶贫给自己个人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宽广舞台,同时也只有朱家林村真正富了、老百姓都脱贫了这才是自己创业成功了。”按照“共建共享”合作模式,本着“企业主体,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宋娜发起成立了山东燕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尽快让村庄摘掉穷帽子,走上富裕路,她会同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群众不断探索研究确定致富路径。一是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和种植合作社,以部分闲置房屋和土地入股燕筑公司,享受燕筑公司30%的经营利润分红;二是流转417亩土地发展精品农场,作为农事体验、休闲采摘配套项目,年收入40万元;三是成立劳务合作社,下设建筑业、种植业、手工业及物业保洁等4个专业队,为燕筑公司配套服务,合作社提取5%的管理费,用于村集体积累。朱家林由原来的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了村集体年增收近50万元。
三、共建共享趟新路,让贫困群众 “富起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共青团沂南县委的帮助下,宋娜成立了沂南县青年创客联合会,目前会员已有60多人,多次召开青年创客理事会议,研究和探讨青年返乡创业问题,做好青年创客与政府政策的衔接工作,收集青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政府反馈,以便政府推出帮扶政策,帮助更多有理想的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2016年7月份开始,宋娜着手打造自己的网络服务平台“青年乡创”公众号和微官网。针对青年人创业和融资需求以及资源对接,建立“乡创众筹”资金模块。在朱家林,她初步尝试从民宿开始,发起关于乡建的一系列众筹项目,由此也获得了社会各方关注和支持,吸引了更多人对朱家林的关心关注,不少人慕名而来,计划参与投资。
不到一年时间,宋娜克服种种困难,多方募集资金,总投资2400多万元,对朱家林进行了开发改造建设。乡村生活美学馆和织布、青旅、木作、草木染、建筑师五套精品主题民宿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村口标志建筑“再生之塔”和停车场、休闲竹亭、美学馆广场、标识墙、水景观、公厕、烟炉改造、海绵路面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改造建设农家餐馆和民居民宿各1户。原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年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大城市的城里人慕名而来。大批的游客带来了无尽的商机,带动了村民就业实现脱贫增收。有的村民将房屋或土地出租给燕筑公司开发,获得稳定收益;有的村民参与建筑、种植、保洁等工作,每月劳务收入平均在2000元左右;有的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业的经营,从事餐饮、民宿等项目,年收入可达2万元。村民公丕省,今年71岁,是个典型的农村汉子,年轻时练就了一手精湛的石匠手艺,他从没想到撂弃多年的石匠手艺随着宋娜的到来又重新有了用武之地,一年来,他累计参与民宿建设近200个工作日,实现增收1.2万元;村民陈林相是个土生土长的朱家林人,是村里有名的大厨,平日里东家西家红白喜事,都邀请他帮忙做菜,朱家林的开发,大批游客的到来,自然而然给他带来了发展机遇,朱家林餐馆应运而生,生意红红火火,山里的野菜也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珍馐,一年下来,老陈一算账,盈利了近6万元。村劳务合作社安排全村在家有劳动能力的61名村民全部实现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4人,人均月增收2000元。村民孟瑞松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在村里负责精品民宿的卫生保洁,年实现收入3600元;村民刘金萍又拾掇起多年撂下的旧手艺,通过绣荷包,卖起了旅游产品,每年都能实现3000多元的收入;村民田凤芹利用闲暇时间加工藤编,每年能从中实现收入6000元收入。朱家林村的许多人,包括部分70岁以上的老年人靠自己辛勤的双手编织了幸福而美丽的生活,他们通过宋娜对村庄的开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6年8月18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上,朱家林青年乡村创客中心获评“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宋娜获评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奖。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先后两次到朱家林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并把朱家林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殷切希望朱家林不仅能够自己成长起来,更要树立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供应商”的样板,起到孵化器的作用,带动更多特色小镇和更大范围美丽乡村建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未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朱家林特色小镇建设,宋娜踌躇满志,信心满怀!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扶贫样板村,在宋娜的苦心经营和精深绘制下,正在日趋成熟。朱家林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