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国内养殖企业就不得不提起牧原集团,该集团始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河南省内乡县,从22头猪起步,历经28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牧原集团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的一系列壮举。
专注主业 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牧原集团28年的发展中,专注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猪养好,企业始终聚焦养猪主业发展(主营业务生猪养殖占营业收入的97%)。在发展过程中,该公司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养猪行业的发展需求,探索走出了规模化养殖的经营管理模式。采用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工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并逐步迈向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建立了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场址选择、原料采购、饲料加工到生猪饲养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管理,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公司拥有多个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猪肉备案场”,备案规模居全国前列。
据悉,目前牧原集团生猪产业已发展布局到全国22省(区)78市158县,员工超过8万人。2019年出栏生猪1025万头,2020年预计出栏生猪1750万-2000万头。
创新驱动 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回顾牧原集团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从猪舍设计的一代代革新,到饲料营养、疫病防控、养猪环保等技术的一步步研发,牧原在持续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壮大。经过不断地开拓探索,牧原集团在养猪领域获得国家专利567项,多项专利技术位于国内乃至国际前列。
特别是2018年面对非洲猪瘟严峻考验,集团再次显现出创新的力量,集全力研发“三防猪舍”,具有防病防臭防非瘟功能,实现了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同时,公司将养猪生产水平主动从工业化、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组建智能化开发部门,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设备与软件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减少人与猪直接接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同时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传统的兽医、营养等专业工程师,扩展到空气力学、机械、电气、通信、算法等跨界工程师。
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牧原集团高度重视人才,搭建开放的事业平台,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面向全球广纳人才。目前,拥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100余所知名院校大学生近2万人。同时与拉姆·查兰、朱汉守等30多名全球一流管理、技术专家建立长期合作。2019年,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亿元股票。今年4月,秦英林再次向西湖大学捐赠其持有的8亿元股票,支持西湖大学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助力西湖大学人才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开展。
绿色发展 环保连上五台阶
环保是养猪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牧原集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提出“不转嫁成本,不推卸责任,不遗留隐患”的发展原则和“环保开路”发展理念。自创业之初就不断探索养猪环保解决方案,结合牧原养猪生产经验,探索出“养殖-沼液-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将养猪生产的粪肥全部资源化利用,做到养猪零排放,同时减少了化肥使用,改良了土壤,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益,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社会发展对环境的更高要求,牧原集团树立了新的环保标准--“环保五台阶”,指引环保工艺技术创新方向。环保五台阶,是在养猪零排放的基础上的升级:无隐患。即对所有养殖场采用多层防渗处理,高于行业标准,确保不渗漏,不污染地下水,不给当地老百姓和子孙后代留隐患;除臭降霾。公司不断探索尝试,研发了新一代除臭技术,对猪舍排出的空气全面进行除臭灭菌,消除了臭气影响,也能有效地降低雾霾,同时有利于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此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得益于此项技术,牧原集团养猪实现了全国布局,并实现了碳减排。
发挥优势 扶贫战场见初心
“企业存在的终极价值是服务社会”。多年来,牧原集团始终坚持“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发挥“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积极融入脱贫攻坚战,把养猪主业做成扶贫产业。
一是在全国72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69亿元,建成了大批现代化生猪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县用工4万余人,使就业的农民转化为产业技术工人,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二是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创新“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贫困户的发展嵌入牧原集团企业链条,实现持续收益,目前该模式已复制推广至全国13省53县,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40407户370516人,实现增收6亿元。2017年,秦英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牧原集团获得万企帮万村民营企业奖。
三是面向全国发起设立“牧原教育基金”,实施教育扶贫“挖穷根”,开展“聚爱助学计划”系列活动,目前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7万名、中小学生30万人次,奖励426所学校优秀农村教师7000余人次。
主动担当 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牧原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动牧原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3000多人直接参与地方疫情防控工作。
一、快速行动,捐资2亿元,助力疫情防控。牧原集团和秦英林、钱瑛夫妇各捐资1亿元,共捐资2亿元,用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疫情严重的地区,采购防控医疗物资、设备,为基层疫情防控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全球采购防控物资。面对紧缺的医疗物资,牧原集团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开拓国际采购通道,捐赠给地方政府用于基层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已累计捐赠大型医疗设备8台、口罩500余万个、防护服等防护用品100万套、消毒物资260吨。
三、发挥自主研发优势,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牧原集团技术部门快速行动,利用原有的技术储备,将生猪运输车采取的空气过滤、负压通风技术运用到救护车改造过程中,改造完成的30余台负压救护车,已分别捐赠给疫情严重地区的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500亿元专属保险,保障近10万英雄安心抗疫。为免除一线勇士们的后顾之忧,牧原集团和保险公司结合,向南阳市捐赠5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保险。覆盖近10万基层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抗疫公职人员和支援武汉、南阳的河南省医疗支援团队。
五、大爱不分国界,组织防护物资驰援海外。牧原在国内积极采购防疫物资支援海外疫情严重国家,捐赠300余万只口罩,2.6万余件防护服。目前海外捐赠已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4大洲,为近30个国家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持续下滑,造成市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牧原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稳产保供”号召,一方面快速推进猪舍装备升级,一方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升级,推进行业分享防控经验,保障生猪稳定生产;同时,结合政府政策要求,快速有组织地恢复工程建设,扩大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应。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务工返乡人员大部分滞留在家,牧原集团依托全国养猪产业发展布局优势,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联合各地政府开展“抗疫情·促就业”专项招聘活动,牧原集团作为国聘行动脱贫攻坚专场的首家宣讲企业,通过央视频“春暖花开国聘行动”云招聘活动,为求职者提供万余岗位。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