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厚如何把大生产运动搞得有声有色?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郝家桥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您踏上黄土高坡,感悟薪火相传。
郝家桥村,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城西南。革命战争年代,它曾是陕甘宁边区的模范村。刘玉厚,是当时村里响当当的模范人物。
刘玉厚如何把大生产运动搞得有声有色?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郝家桥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您踏上黄土高坡,感悟薪火相传。
郝家桥村位于吕梁山区西缘,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郝家桥村各行各业都有劳动英雄,共产党员刘玉厚就是其中的典型。
郝家桥村在刘玉厚的带动下,党员群众关系和谐,精耕细作,变工互助,合理安排生产,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郝家桥村的经验迅速在绥德分区全面推广,全区掀起了“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的高潮。
2015年,曾当过兵的刘振喜接过了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刘振喜带领村干部分片开现场会、挨家挨户进门走访,最终啃下了集体经济改革这块“硬骨头”。
2018年,村里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全村所有荒地、坡地流转至村集体经营,逐渐形成了集山地苹果、温室大棚、光伏发电、舍饲养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体系。2020年,郝家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43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郝家桥人始终勤劳奋进、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郝家桥人将赓续红色精神,敢为人先、奋力拼搏,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总监制:袁炳忠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 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俞辉、阮帅
记者:陈昌奇、吴鸿波、王承昊、祖诗琪
包装:夏勇、张澜涛(实习)
海报:王艺璇(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最新评论
为您推荐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一桥承古今
广济桥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它可开可合,方便两岸民众通行和大型船只通过。船舶逆韩江而上,直通内陆,使潮州成...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长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土是怎样形成的?新时代该如何保护好黑土地?在第32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中老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的钢铁巨龙,凝聚了铁路建设者的智慧、汗水和心血。这...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跨越时空的友谊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海拔近4000米。青山环抱之中,几座高大的教学楼矗立在宽敞的操场旁,和煦的阳光洒在温馨而恬...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流沙千年望敦煌
敦煌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新时代如何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是天使,也是战士
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在危急时刻,4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当时有一位来自广东省的小护士还不满...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草原上的额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三千孤儿来到内蒙古,被“草原母亲”们养育成人。他们和“草原母亲”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如今却骨...
{{item.content}}